审计署近日公布10家央企2011年度财务收支审计结果,其中涉及“未批先建”项目的投资金额超过600亿元,而发电企业在其中占据了主要份额,即华能集团和国电集团。

  其中,华能集团有16项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存在未经核准先行建设问题,涉及金额324.63亿元,国电集团在未获核准的情况下,开工建设21个项目,已完成投资299.62亿元。

  华能与国电两大集团也在当天发布公告称,重视审计报告所反映出的问题,已经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部分问题已经得到了改正。

  而“未批先建”现象在电力行业存在较多,既反映出电力企业迫切渴望扩张规模,同时也反映出现有项目审批体制与企业发展之间的矛盾。
 

  仍有多个项目手续未齐

  审计署公布这10家央企的年度财务收支审计结果列举了多项企业存在的问题,但其中涉及金额*5的还是项目的“未批先建”问题。

  如中航集团“未批先建”的并非其经营性的项目,而是建设总部大厦,概算总投资额为13.45亿元。而华能集团和国电集团“未批先建”的则是经营性项目。截至2011年底,华能集团决策的黄登水电站等16项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存在未经核准先行建设问题,涉及金额324.63亿元。国电集团在未获核准的情况下,开工建设21个项目,已完成投资299.62亿元。仅两家发电集团未获核准而开工的项目所涉及的金额就达到了624.25亿元。

  国电集团在随后发布的《关于2011年度财务收支审计结果整改情况的公告》中称, 国电集团对审计整改工作极为重视,国电集团总经理朱永芃表示,对所提问题一定落实到单位和责任人,限期整改、上报。而对“未批先建”问题,国电集团加大办理相关手续力度,截至今年3月,已有1个项目获得核准,7个项目具备核准条件,3个项目取得“路条”,其余10个项目正在加紧办理相关手续。

  华能集团并未针对“未批先建”问题做出回应,但表示,针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华能集团专门成立了审计问题整改领导小组,责成和督导有关单位逐一进行整改落实。经过近半年的“边审边改”、“即审即改”、“持续整改”,目前财务收支等有关问题已全部进行整改。

  按照规定,主管部门需对上述“未批先建”项目责令停止施工,限期补办手续,并进行相应的处罚。
 

  争议“未批先建”

  对于这样的情况,电力行业人士认为,“未批先建”包括多种情况。通常情况下,企业需先到地方政府为项目立项,立项后会拿到“小路条”;再由地方政府和企业共同向国家发改委申请立项,这次立项成功后则会拿到 “大路条”。有了“路条”,表示国家发改委已经同意企业开展项目的前期工作,如可行性研究和环境影响报告,还包括获得其它相关部门,如环保部、水利部、国土资源部等部门的审批。当全部所需要的文件和批复完成之后,就具备了核准条件。国家发改委最终给予核准,则企业可以正式开工建设。

  “拿到了‘路条’之后,企业已经可以开展非常多的工作了,这是一笔不小的投入。”上述人士对本报记者说,“但是这些都完成之后,也未必能等到最终的核准。”

  他介绍,从拿到“路条”,到最终得到核准,有时候要等2年时间。对于一家企业来说,一方面意味着成本增加,另一方面意味着可能将失去稍纵即逝的商机。而且,漫长核准过程让企业难以对项目成本收益和风险进行评估。

  国家能源局近期已经多次与能源企业进行座谈,其中一个议题就是将审批权下放、简化项目的审批流程。有媒体报道称,可再生能源,风电、水电可能位列首批审批权下放名单中。此外,还包括,能源局拟下放电力、煤炭项目审批权,将火电单机60万千瓦以下、煤炭新增产能120万吨/年以下项目核准权限下放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