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盈利的利润表分析

来源: 高顿网校 2015-09-16
  企业盈利结构分析
  分析构成利润组合关系的各项收支因素的结构变动对利润的影响。
  分析构成公司利润总额的各专业、地区业务发展和盈利能力对公司经营成果的影响。
  1、 收支结构分析
  从阅读利润表可以了解到,利润是由收入为起点,依次扣除营业税金、成本、期间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之和),再加上其他业务利润和营业外收支净额后计算得出。因此,构成利润总额的各项要素都会对利润总额产生影响,所以在分析时要进行不同内容的结构分析,以便分析对利润影响较大的积极或消极因素及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
  关于通信企业收支结构分析,通常进行收支系数、成本项目结构比例、EBITDA率指标分析。
  ⑴收支系数
  其计算公式为:
  收支系数=主营业务收入/成本费用(成本+期间费用)
  这个公式表示,每支出一元成本费用可以获得多少收入。只要当收支系数大于1时,假设其他业务利润和营业外收支为零时,表示每支出1元成本费用可以获得利润。说明成本费用与收入的理想结构,应当成本费用占收入的比例越低,获利能力越大。
  由于分析角度不同,还可以用“收支系数=成本费用(成本+期间费用)/主营业务收入”公式进行分析,它从另一角度说明每实现一元收入需要支付多少成本费用。
  ⑵成本项目结构比例
  其计算公式为:
  成本项目结构比例=构成项目支出额/成本总额
  通过分析各成本项目(工资、职工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低值易耗品摊销、业务费、租赁费、网间结算成本)所占比重,可以重点控制、调节和关注比重较大的成本项目的支出。通过与历史比较和同行业进行成本项目结构比例的比较,可以找出差距,进行改善。
  ⑶EBITDA率
  其计算公式为:
  EBITDA率= EBITDA/营业收入
  公式中:EBITDA=营业利润+折价及摊销
  营业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EBITDA指标,相当于经营活动取得的净现金流
  通过对该项指标进行分析,可以了解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实现每百元营业收入取得了多少净现金流。通过对这项指标的观察,可以分析、判断企业的获利能力和资金循环能力。
  2、 利润结构分析
  公司的利润结构,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
  ⑴从构成利润总额的要素分析
  利润总额由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期间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之和)、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构成。其构成关系式为:
  利润总额=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期间费用+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
  作为企业,无论是通信企业还是其他企业,主营业务利润水平和比重代表着企业的创利能力,它是公司经营的核心目的。
  由于期间费用都是企业为了主营业务的营销、管理、融资活动发生的,所以在具体分析时,可以将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利润”和期间费用相抵后作为主营业务实际利润进行结构分析更具有实际意义。由此我们可以应用“比重=构成项目/总体指标”分析主营业务实际利润、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各构成项目分别占利润总额的比重。
  ⑵从创造效益的业务分部、地区分部进行结构分析
  大家知道,公司的利润总额是由不同业务、不同地区分别实现的,因此可以按不同专业、按各分公司为分部进行结构分析。其分析方法仍可以适用比重分析法的公式:比重=构成项目/总体指标
  即:各专业利润比重=某专业利润/利润总额
  各地区利润比重=某地区利润/利润总额
  通过分析各专业或各地区实现利润对公司利润总额构成的结构分析,可以比较不同专业或不同地区的重要地位。通过分析结构比例的变化,还可以观察导致结构变化的因素和影响程度。
  ⑶构成项目的贡献分析
  若某项被分析指标,假设它的构成项目在基期的结构比例是一定的情况下,因其各自结构比重不同和发展速度不同,各构成项目的增长变动对总体指标的增长贡献也就不同。其应用公司如下:
  某项业务增长对总体指标的增长贡献(百分点)=基期结构比重×某项业务增长率
  3、多因素变动分析
  多因素变动分析,是指以某项指标为对象,从分析各相关因素变动对差异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通常采用的分析方法是连环替代法,也称因素替代法。
  所谓连环替代法,是通过顺次逐个替代影响因素,计算各相关因素变动对指标差异影响程度的一种因素分析方法。具体分析方法应用如下:
  假定某项财务指标P受a、b、c三个因素的影响,存在的计算关系为P=a×b×c,设基期指标
  P0=a0×b0×c0,报告期指标P1=a1×b1×c1,则P1- P0=指标差异。
  报告期与基期数的差异P1- P0即为分析对象。应用连环替代法顺次逐个地计算即可得出a、b、c三个因素变动分别对指标P变动的影响。需要说明,当分析某一个因素时,需将其余因素暂时当做不变的因素。
  已知,基数指标: P0=a0×b0×c0 ①
  *9次替代:假设a因素变动,用a1替代a0,则b、c因素保持基数不变。
  P2= a1×b0×c0 ②
  ②-①= P2- P0,其差额表示为a因素变动的影响。
  第二次替代:假定b因素又变动,用b1替代b0后只有c因素保持基期不变。
  P3= a1×b1×c 0 ③
  ③-②= P3- P2的差额,则表示为b因素变动的影响。
  第三次替代:假定c因素又变动,用c1替代c0后已经成为报告期指标。即:
  P1=a1×b1×c1 ④
  ④-③= P1- P3的差额,则表示为c因素变动的影响。
  将a、b、c三个因素变动的影响程度相加,应当恰好等于报告期与基期数的差异。即:
  ( P2- P0)+( P3- P2)+ (P1- P3)= P1- P0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是指企业通过经营活动获取利润的能力。企业的盈利能力增强,带来的现金流入量越多,则给予股东的回报越高,偿债能力越强,企业价值越大。
  分析和评价企业盈利的指标有:
  收入毛利率、收入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资产保值增值率。
  1、收入毛利率
  收入毛利率是收入毛利与营业收入净额之比。其中毛利等于营业收入净额扣除成本后的差额。其计算公式为:
  收入毛利率=(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
  毛利水平反映了企业初始获利能力,它是企业实现利润总额的起点,可以表明对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期间费用的承受能力。通过对收入毛利率分析,可以掌握毛利水平和期间费用两个因素对获得利润的影响。
  2、收入利润率
  收入利润率是实现的利润总额与营业收入之比。其计算公式为:
  收入利润率=利润总额/主营业务收入
  通过对收入利润率的分析,可以了解企业每实现一元收入所获得的利润水平。
  3、总资产报酬率
  总资产报酬率是指实现的净利润(税后利润)与总资产平均占用额之比,指标反映了企业利用全部资源的获利能力。其计算公式如下:
  总资产报酬率=净利润/总资产平均余额或,总资产报酬率=收入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
  由公式可以看出,总资产报酬率取决于净利润水平和总资产周转速度。
  4、 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又指所有者权益收益率或股东权益收益率,它是获得的净利润占所有者权益平均余额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所有者权益平均余额
  通过对该指标的分析可以揭示如下两个方面:
  ⑴反映所有者投资的获利能力;
  ⑵为企业的投资者提供了获得投资回报情况的信息;
  ⑶反映企业经营者对受托资产经营成果。
  5、 资本保值增值率
  资本保值增值率是指期末所有者权益余额与期初所有者权益余额的比率。它反映所有者权益保值或增值情况。其计算公式为:
  资本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权益余额/期初所有者权益余额
  企业自身发展能力分析
  企业自身发展能力,是指通过生产经营活动获得收益的增长,以及用自身形成的资金取得发展趋势的能力。自身发展能力分析,主要包括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盈亏平衡分析等。
  1、 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
  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主要分析企业业务成长性和持续发展趋势。一般用如下指标进行分析与预测。
  ⑴收入增长率
  收入增长率=报告期收入增加额/历史同期收入总额×100%
  ⑵净利润增长率
  净利润增长率=报告期利润增加额/历史同期利润总额×100%
  ⑶总资产增长率
  总资产增长率=本期总资产增加额/起初资产总额×100%
  ⑷资本积累率
  资本积累率=本期所有者权益增加额/起初所有者权益×100%
  ⑸固定资产成新率
  固定资产成新率=平均固定资产净值/平均固定资产原值×100%
  ⑹平均递增率或称环比增长速度
  平均递增率=n√(a*b)/(c*d) -1
  2、 发展趋势分析
  发展趋势分析,是根据历史数据及发展规律预测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方法。
  ⑴递增趋势预测
  递增趋势预测是根据某项分析对象的历史递增率,预测未来一定期间可能实现的目标的一种方法。
  ⑵回归分析预测
  回归分析预测是根据历史数据应用直线回归方法预测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预测方法。其应用公式为一元直线回归方法,即:预测目标(Y)=bX
  ⑶市场占有率分析
  市场占有率是指公司的某项指标占同业或同区域市场总量的份额及比重。
  分析的目的是评估企业的市场渗透力和发展能力。
  分析的指标,一般包括业务量、收入所占有的市场份额或比重。
  其应用公式为:
  市场占有率=本单位占有的市场份额/市场总需求(消费)量
  3、盈亏平衡分析
  盈亏平衡分析也称量·本·利分析,是分析收入总额恰巧等于总成本时的业务量,这时的业务量也称保本业务量(产量、销量)。以此方法分析量·本·利关系和盈利能力。
  ⑴混合费用分析
  由于通信企业不同于工业、商业,通信成本具有半变动性质的混合费用,因此在进行盈亏平衡分析时,首先需要对混合费用按一定方法计算出固定费用(与业务量变动不敏感部分)和变动费用(与业务量变动成正比例变动部分,而在单位产品成本中它是相对不变的费用),并建立成本模型。分析混合费用中的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有多种方法,这里仅介绍常用的两种方法。
  ①高低点法
  高低点法是根据一定时期内*6业务量时的混合费用与最低业务量时的混合费用之差除以最低业务量与最低业务量之差,进而推算混合费用中的固定费用部分和变动费用部分的方法。
  以举例数据进行高低点法的应用分析:
  设y为混合费用,a为固定费用,b为单位变动费用,x为业务量,则y=a+bx
  其中:b=(高点费用-低点费用)/(高点业务量-低点业务量)
  a=高点的混合费用总额-b×高点的业务量
  从表中举例数据可以看出:*6点业务量为250万户,混合费用12475万元;
  最低点业务量为120万户,混合费用8160万元。
  代入公式得:
  b=(12475-8160)/(250-120)=33.19(元)
  a=12475-33.19×250=4177.5(万元)
  所以,应用高低点法建立的成本模型为y=4177.5+33.19x
  ②直线回归法
  直线回归法也叫最小二乘法。它是应用最小二乘法,对一系列历史数据进行运算处理,计算出一元直线回归方程y=a+bx中的未知数a和b,以确定混合费用中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的方法。
  ⑵保本业务量分析
  保本业务量是指当收入总额恰巧等于总成本,即利润等于零时的业务量。设利润为m,单位业务平均价格为p,营业税率为I,单位变动成本为b,固定成本(费用)为a,则有:
  m=[p(1-I)-b]x-a
  当令利润m=0,则保本业务量(x0)的计算公式变成:
  x0=a/[p(1-I)-b]
  (四) 机会成本分析
  机会成本,是指在某项决策分析时,因选取某项方案而放弃另一方案或导致其他方面受到负面影响所丧失的利益,所丧失的利益应当在决策分析过程中,将估计的机会损失纳入被选取方案的成本。
  机会成本不是实际成本,但对企业的利益会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主要现象有:
  1、 开办新业务对原有类似业务的替代影响,导致被替代业务出现消费萎缩而带来已有利益的流失;
  2、 实施某项优惠资费政策或销售策略,导致原有可比业务的比价失衡,抑制客户对可比业务的消费而失去原有利益;
  3、 通信终端市场的活跃导致客户追求通信终端的购置、更新等消费,影响到消费通信服务的机会和消费能力;
  4、 国内通信企业的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全性,导致公司业务发展和服务客户的局限。如尚不能按市场经济规律有机利用其他运营公司的本地电话资源。导致客户失去对我公司业务的消费便利和消费机会,还可能增加我公司在智能网、电信卡等方面发生投资及运营成本。
  高顿网校温馨提示:高顿网校为您提供权威、专业的初级实务、高级实务、税务处理、技能拓展、全面会计实务等资讯。在线会计实务试题,每天免费直播上课,更多精品网课免费试听。高顿网校会计实务频道为大家提供大量的会计入门基础知识,对会计从业人员非常有参考价值。
会计实务精彩推荐:2015年初级会计实务知识详解会计人必看知识!如何做会计报表财会专家解读:会计电算化
严选名师 全流程服务

高顿教育 > 会计实务 > 高级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