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的了解初级《审计专业相关知识》,高顿小编整理了关于初级的知识点宏观经济学基本原理,同学们可以提前了解下。
 
初级审计师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基本原理
知识点:总供给与总需求
(一)总供给
1.总供给
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价格水平上,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消费者、企业、政府、国外)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总量,可用两种形态表示:
(1)价值形态:价值量总和;
(2)物质形态:物质总量。
2.决定因素:劳动力、生产性资本存量、技术知识点:总供给与总需求
3.宏观生产函数(总量生产函数)——表示总量投入和总产出之间的关系
假定一个经济社会在既定的技术水平下使用总量意义下的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进行生产,则宏观生产函数可表示为:
y=f(N,K)。
其中:y为总产出,N为整个社会的就业水平或就业量,K为整个社会的资本存量。
该式表明,在技术水平一定的条件下,经济社会的产出(y)取决于整个社会的就业量(N)和资本存量(K);若资本存量(K)为外生变量(即固定值),则经济社会的产出(y)取决于就业量(N)。
(二)总需求
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价格水平下,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总量,表现为社会总购买力,包括:
1.国内居民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2.企业购买资本品的需求;
3.政府采购产品与服务的需求;
4.外国购买本国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即:总需求Y=C(消费需求)+I(投资需求)+G(政府需求)+NX(国外需求——出口)
知识点:关于国民收入的几个重要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1.国内(Domestic)生产总值(GDP)——地域范围
经济社会(即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提示】中间产品的价值不能计入。
2.国民(National)生产总值(GNP)——国民范围
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NP=GDP-外国国民在本国同时期所创造的价值+本国国民在国外同时期所创造的价值=GDP+国外净要素收入
3.国民生产净值(NNP):最终产品价值中把消耗的资本设备价值扣除,得到净增价值。
NNP=GNP-折旧等资本消耗
4.国民收入(NI):按生产要素报酬计算的国民收入,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
NI=NNP-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
=NNP-(间接税-补贴)
5.个人收入(PI)
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企业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费)+政府给居民的转移支付+政府向居民支付的利息
6.个人可支配收入(DPI):税后的个人收入,即可以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DPI=PI-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障支出
【总结】
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个人可支配入(DPI)之间的关系。
国民生产总值(GNP)
-折旧等资本消耗
=国民生产净值(NNP)
-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
+政府补助金
=国民收入(NI)
-公司未分配利润
-企业所得税及社会保险税(费)
+政府给居民的转移支付
+政府向居民支付的利息
=个人收入(PI)
-个人所得税
-社会保障支出
=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知识点:国民收入(GDP)核算方法
(一)支出法
通过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售价)来计量GDP。即:
GDP=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X-M)。
(二)收入法
通过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所有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来计量GDP,应包括以下项目:
1.工资、利息和租金等生产要素的报酬
2.非公司企业主(个体从业者)收入
3.公司税前利润
4.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
5.资本折旧
即:按收入法核算的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三)生产法
按提供物质产品与劳务的各个部门的产值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亦称部门法,反映的是国内生产总值的来源。
从生产角度对增加值进行核算,即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价值形成入手时,需要剔除生产环节中投入的中间产品(物质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从而得到新增加的价值。用生产法计算GDP的公式可写成:
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其中,总产出中应包括应缴增值税,而中间投入则不含增值税。
由于卫生、教育、行政、家庭服务等部门无法计算其增值,主要是按工资收入来计算其服务的价值。
知识点:储蓄与投资恒等式
【提示】
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不管经济是否处于充分就业、通货膨胀、处于均衡,储蓄和投资一定相等。
以上是关于初级《审计专业相关知识》宏观经济学基本原理的知识点介绍,正在备考初级的同学要加油哦!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