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经济学博士王兆星发文透露,由于中国经济进入“三期叠加”阶段,同时开始进入去杠杆、去产能、去库存的困难期,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已从2012年末的0.87%上升至今年第二季度末的1.75%,不良贷款余额达到1.4万亿元,不过,“国际上也不存在一个所谓的不良贷款水平的警戒线和危机临界线”。
 
王兆星称,从国际上看,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或界限来判断银行不良贷款水平高或低,各个国家或地区在不同时期的银行不良贷款水平也各不相同。同时,国际上也不存在一个所谓的不良贷款水平的警戒线和危机临界线。
 
“从单体银行机构看,是否引发清偿性或流动性危机,除了不良贷款率外,还取决于其流动性充足水平、资本充足水平、贷款损失准备充足水平、盈利能力及资产负债结构等因素。”王兆星进一步指出,银行贷款不良率是否过高,关键是要看其能否在不影响正常经营的情况下,通过拨备、利润和资本三道防线吸收消化不良贷款。而从银行体系看,是否会引发系统性金融危机,除银行业整体不良贷款水平外,还取决于整体经济运行情况、实体经济健康状况、企业债务杠杆水平及财务状况,以及银行业的整体流动性状况、资本充足水平和损失拨备水平等。
 
具体到中国银行业而言,王兆星称,虽然不良贷款水平有所上升,但中国银行业可用于抵补风险的拨备、资本和利润明显增长,只要经济不出现断崖式下滑,信贷风险就可控,由不良贷款上升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性并不大。
 
“我国银行业可用于抵补风险的拨备、资本和利润明显增长,有充分的能力吸收贷款损失。”王兆星表示,首先是拨备水平较高。我国商业银行在经济上行期积累了较为充足的拨备,为处置不良贷款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2016年第二季度末,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2.5万亿元,拨备覆盖率176%;即使将全部逾期90天以上贷款全部划入不良,拨备覆盖率仍能保持在133%的水平。
 
其次是资本水平和质量较高。第二季度末,商业银行总资本净额13.7万亿元,同比增长14.1%。资本充足率为13.11%,一级资本充足率11.10%,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0.69%,均较2015年同期有所上升。损失吸收能力最强的核心一级资本占总资本的比重达到82%。
 
还有就是盈利能力较为平稳。2013~2015年,我国商业银行分别实现净利润14180亿元、15548亿元、15926亿元,三年平均增长率为4%。今年上半年商业银行净利润达到8991亿元,同比增长3.17%;利润总额中8714亿元用于计提准备金。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