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国GDP连年增长,但从总体上看,上市公司披露的净资产收益率却呈逐年下降趋势,这就迫使我们深入思考我国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因素和影响机制问题。尤其经历三年大熊市的洗礼之后,价值型投资理念在投资者中逐渐显露其影响。公司业绩日益成为资本市场上备受关注的焦点,也是公司总结过去经营活动情况和预测未来发展前景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按照西方公司财务理论界的研究成果,评价公司业绩需要考察四个方面的指标:盈利能力、资产管理水平、偿债能力和成长能力。 本文旨在通过研究我国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ROE)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并通过比较研究垄断性和竞争性两大类行业类型的上市公司,找出其主要业绩驱动因素的差异,立足于宏观层面挖掘净资产收益率的深层次影响因素。意义在于一方面通过从理论上解释销售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和产权比率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关系,说明盈利能力、资产管理水平和融资结构对公司业绩的影响,以客观全面地评价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并通过研究,发现我国不同类型上市公司在经营管理中的优势和劣势,改善上市公司经营状况、提高经营绩效;另一方面加深对我国上市公司收益产生机制的认识,有助于投资者把握公司盈利能力变化的脉搏,为投资者的理性决策提供指导,引导资金等经济资源得到合理有效配置。
  本文首先分析了盈利能力、资产管理水平和融资结构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机制,并使用杜邦分析体系将公司业绩的主要体现指标一净资产收益率分解为销售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和产权比率,以数理逻辑为基础阐述各指标与净资产收益率的关系。然后结合我国特殊的垄断性行业制度背景,重点阐述了行政垄断和自然垄断下销售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和产权比率等财务指标的特征以及他们对净资产收益率的特殊传导机制。
        进而采用描述性统计归纳总结十几年来上市公司财务指标的特征,发现自然垄断行业、行政性垄断行业和竞争性行业确实在盈利能力、资产管理水平和融资策略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采用相关性检验观察净资产收益率对销售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和产权比率的弹性,发现我国上市公司业绩的主要驱动因素就是盈利能力,竞争性行业的主要问题是资产管理水平低下,垄断性行业的主要问题在于定价机制和进入管制导致的低效率。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就是通过改变价格管制方式、打破进入壁垒,引入竞争机制,提高盈利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