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范式:公共项目管理绩效提高,这篇项目管理的文章是11月17日新鲜出炉的哦。
■丁荣贵
■丁荣贵
传统的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是通过技术或管理层面的优化来实现公共项目管理绩效的改善的。然而,随着项目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成熟,项目管理绩效改善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边际效用递减”现象,公共项目管理实践中出现的越来越多的“危机”,项目管理绩效改善研究需要开辟一条全新的途径。公共项目治理理论就是在此背景下开创的新的研究范式。
国内对公共项目治理的研究,起始于对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产生的体制和机制等深层次原因的关注。山东建筑大学教授沙凯逊在2004年年初撰文提出“项目所有权”的概念。这一研究提出了建立公共项目治理理论概念模型的一些思维片段。2004年始,严玲教授以其敏锐的眼光将公共项目治理作为博士研究的主题,并将研究视角界定位于国内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的绩效改善,开始了漫长而艰苦的研究历程。也正是从2004年始,国内对项目治理的研究逐步“升温”。
在这个艰苦但是充满创造性的研究过程中,严玲至少解决了项目治理的三大难题。其一,提出用契约组织进行研究,解决了“可研究性问题”;其二,解决了项目管理理论的目标性问题;其三,提出了治理水平评价的问题。这些研究成果构成了公共项目治理理论研究的基础,也推动项目治理理论成为公共项目管理研究领域尤其是绩效改善研究中的重要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
我国政府部门为改善公共项目管理绩效进行了大量改革探索,推行的代建制是公共项目管理模式的一种制度创新。代建人充当项目建设期政府业主的代理人,在政府业主与代建人之间形成了经济学意义上的委托代理关系,相应地产生了代理问题。代建人代理问题的根源可归结为掌握公共项目临时控制权的“代建人”的激励问题。
《公共项目代建人激励》一书对上述问题提供了有价值的研究思路和结论。该研究从公共项目契约的制度层面入手,考虑项目环境和项目契约组织所能提供的限制代建人机会主义行为的激励制度安排,将制度层面上的各种激励机制的相关研究有机统一于公共项目治理理论的框架下,从公共项目治理机制的均衡作用出发,构建代建人激励制度。这种治理理论视角下的研究是具有创新性的。
可以想见,这部专著的出版不仅可以丰富公共项目治理的相关理论,还将为从事公共项目管理及投资控制的广大学界和产业界人士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公共项目代建人激励》,严玲、邓娇娇著,科学出版社2012年6月出版
来源:中国科学报
来源:中国科学报
版权声明:本条内容自发布之日起,有效期为一个月。凡本网站注明“来源高顿教育”或“来源高顿网校”或“来源高顿”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站合法拥有版权的作品,未经本网站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经本网站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高顿教育”或“来源高顿网校”或“来源高顿”,并不得对作品中出现的“高顿”字样进行删减、替换等。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网站的部分资料转载自互联网,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本网站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您认为本网站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邮箱fawu@gaodun.com,电话:021-31587497),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热门评论
写评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