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90后余佳文在媒体上的频繁暴光,“超级课程表”成为近期互联网的热点话题。根据百度指数需求图谱分析,大家最关心的莫过于“超级课程表”的盈利模式。虽然,作为CEO的余佳文表示已获得风投,但网上同时也出现众多质疑,真假难辨。为破解真相,本次研究将使用“互联网思维”分析“超级课程表”靠什么赚钱。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能赚钱的产品首先要符合互联网思维,即产品设计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简称“用户思维”。其次是让产品成为有价值的商业模式。
 
  下面,让我们看看“超级课程表”在这两方面的表现。
 
  *9、“超级课程表”的“用户思维”
 
  移动互联时代的开放性消除了信息不对称,使得消费者掌握了更多的信息,使得市场竞争更为充分,市场由企业主导转变为消费者主导(即B2C转为C2B),让企业的商业模式进入了“用户时代”,“用户思维”则成为管理核心。
 
  基于互联网思维,实现“用户思维”有三个条件,分别是得屌丝者得天下;兜售参与感;用户体验至上。下面是我们在这三方面的详细分析。
 
  分析1:“超级课程表”是否符合“得屌丝者得天下”?
 
  移动互联时代,成功的产品均能抓住了“屌丝”、“草根”一族的需求,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长尾市场。而“超级课程表”面对的用户是90后为主的大学生群体,他们缺少身份又追求认可,他们寻求“存在感”、“归属感”和“成就感”,完全符合“屌丝”的基本属性。目前“超级课程表”已拥有全国三分一的大学生用户。因此,“超级课程表”符合用户思维的*9个条件。
 
  分析2:“超级课程表”是否有“兜售参与感”?
 
  “参与感”讲究让用户参与产品与优化,让用户参与品牌传播,让用户成为粉丝,并参与投票,粉丝决定最终的产品设计,为产品买单。
 
  “超级课程表”在参与感方面主要表现在两点。*9,运营团队主要为90后,这类群体大部分是刚从大学刚毕业,他们本身就是用户。第二,长期招聘“超级实习生”,在满足大学生毕业前的工作实践需求外,还可以让其参与到产品的设计、优化、运营等关键环节中。因此,在“参与感”方面,“超级课程表”采用“团队即用户”、“用户即粉丝”的融合管理模式,符合用户思维的第二个条件。
 
  分析3:“超级课程表”是否能满足“用户体验至上”?
 
  好的用户体验应该从细节开始,并贯穿于产品设计的每一个细节,能够让用户有所感知,并且这种感知要超出用户预期,给用户带来惊喜,让消费者一直爽,忍不住的说好。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让产品设计满足三点:
 
  痛点:用户需求必须是刚需,是用户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必须有。
 
  痒点:工作和生活中有别扭之处,即乏力又欲罢不能,这就是痒点。
 
  兴奋点:给用户带来“wow”效应的刺激,产生兴奋点。
 
  对于大学生来讲,痛点需求在于“经常忘记课程表、学习笔记整理、考试备战”;而痒点需求在于现在校际间较为流行的“蹭课、参加社团”;最后的“兴奋点”需求当然在于认识异性。从产品设计来看:
 
  “超级课程表”的痛点对应的功能为“课程表记录、烂笔头、考试倒计时”。而痒点对应的功能为“查询其他学校的课程表、超级社团”。最后兴奋点对应的功能当然是异性交往——俗称“泡妞”。例如“小纸条、蹭课、下课聊、大学男神”等小功能均为大学生之间建立有趣的社交模式。因此,“超级课程表”让用户体验超出期望,最终获得“WOW”的惊喜感知,符合用户思维的第三个条件。
 
  【小结】
 
  根据上述分析,“超级课程表”从产品设计上基本符合移动互联时代的“用户思维”管理模式。
 
  “超级课程表”的“商业模式”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收集大量线上和线下“超级课程表”的经营信息,均无法找到与其有关的商业经营描述,似乎“超级课程表”根本不准备建立盈利模式。
 
  原因何在呢?经过深入思考,我们发现“超级课程表”作为一个与全国一千多万大学生的交互入口,对于现在的互联网巨头来讲,将是一个拓展大学市场的利器。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各家互联网公司都在制定产业的生态链布局,而“超级课程表”所拥有的特性正是这个生态链结构中的重要一环。
 
  【小结】
 
  基于上述情况,我们猜测“超级课程表”盈利模式不是在要这个产品上赚多少钱,而是通过专注的产品设计,极致满足用户需求,提高粘性,让其成为大学生深度交互入口。这样就能引起行业巨头对其争夺,获得更多的投资收益。相信,任何一家互联网公司对于这样一个“用户入口”,即使自己不能用,也不希望留给其他竞争对手。
 
  【观点】
 
  "超级课程表"靠什么赚钱?
 
  答案:“超级课程表”的盈利模式就是将产品的客户化做到极致,这或许是移动互联时代另外一种企业的生存方式。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