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特点
  
  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内部控制的目标仍然是保证资产的安全性、数据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经营效率以及保证管理方针的实现,但其控制的重点、方式、内容和范围有所不同。
  
  1.控制的重点转向系统职能部门。实现会计电算化后,数据的处理、存储集中于系统职能部门,内部控制的重点必须随之转移。
  
  2.控制的范围扩大。由于会计电算化的数据处理方式与手工处理方式不同,以及计算机建立与运行的复杂性,要求内部控制的范围相应扩大,其中包括一些手工系统中没有的控制内容。
  
  3.控制方式和操作手段由单一的人工控制转为人工控制和程序控制相结合。在计算机系统中,原有的手工控制手段仍有些保留,但需要增设一些存储于计算机的程序化控制。
  
  二、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功能
  
  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功能发挥着三个方面的功能,即预防、监测和校正功能。
  
  1.预防性控制功能。通过预先设置的一些控制措施来避免错误、灾害和舞弊行为等现象的发生。
  
  2.监测性控制功能。通过及时找出或发现已经发生的错误、灾害和舞弊行为等来防止危害的扩大或者使损失尽可能降低。
  
  3.校正性功能。通过更正和校正已检测出的错误,处置已发生的舞弊行为,以及处理和补救已发生的灾害来减轻危害,使系统恢复正常。
  
  三、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类型
  
  (一)一般控制
  
  一般控制是指任何会计信息系统普遍适用、为系统的安全可靠而对系统构成要素及环境实施的控制,着重于安全控制。一般控制是应用控制的基础。
  
  1.组织控制。组织结构作为内部控制的客观基础,其变迁直接影响内部控制的程序和方法。
  
  2.操作控制。操作控制的目的是通过标准的计算机操作来保证信息处理的高质量,减少发生差错和未经批准而使用会计相关资料的机会。
  
  3.安全控制。安全控制是为防止影响系统安全的因素危及系统的安全,发现系统中的安全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使系统能够恢复正常的措施及实施。其内容包括硬件与数据两方面的安全控制。
  
  4.系统开发与发展控制。系统开发与发展控制包括开放前的可行性研究、资本预算、经济效益评估等工作,开发过程中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等工作,以及对现有系统的评估、企业发展需求,系统更新的可行性研究,更新方案的决策等工作。
  
  5.内部审计。内部审计人员既可对系统的开发过程进行监督和审查,同时,还负责对业务处理、记录保持、报告产生和环境安全及相关的控制进行评价和验证,并利用计算机辅助技术对计算机程序进行测试,以检验业务处理过程是否正确可靠。
  
  (二)应用控制
  
  应用控制包括经济业务发生控制、数据输入控制、数据通信控制、数据处理控制、数据输出控制和数据存储和检索控制等。
  
  1.业务发生控制。在经济业务发生时,通过计算机的控制程序,对业务发生的
  
  合理性、合法性和完整性进行检查和控制。
  
  2.数据输入控制。建立一套内部控制制度一对输入的数据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数据输入的准确性。
  
  3.数据通信控制。企业为了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发生错误、丢失、泄密等事故而采取的内部控制措施。
  
  4.数据处理控制。即对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进行数据处理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进行的控制。
  
  5.数据输出控制。即为了保证输出的信息、可靠而采取的各种控制措施。
  
  6.数据存储和检索控制。为了确保计算机信息系统产生的数据和信息被适当地存储,便于调用、更新和检索,企业应对存储数据的各种磁盘或光盘做好必要的标号等工作

 

关注会计从业微信,咨询考试报名时间、免费获取考试题库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