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毓圭:在国际会计舞台发出"中国声音"

来源: 高顿网校 2014-07-31
  在国际舞台上,活跃着这样的一群人。他们或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或推动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他们以各种方式参与财会领域的国际活动,在国际舞台上发出来自中国声音,为中国鼓与呼,也为中国更好地融入世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014年春节后,一封来自英国伦敦的信件漂洋过海,轻轻落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下称“中注协”)副会长兼秘书长陈毓圭的办公桌上。
  这是一封来自《国际会计公报》的贺信,祝贺他入选“世界会计*2影响力50人”。贺信中说:他持续推动中国会计师事务所的成长,走向国际;他发起成立中国会计师事务所品牌建设工作组,标志着事务所实现品牌国际化的雄心。
  寥寥数语,概括了陈毓圭入选“世界会计*2影响力50人”的理由,也反映了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做强做大“走出去”的成果,更印证了中国已跻身国际会计界重要成员行列的事实。
  从“观察者”到“活跃成员”
  如果从担任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国际研究员算起,陈毓圭至今已在国际会计组织任职20余年。
  从略显陌生的“中国面孔”变身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Dr.Chen”,他在国际会计组织任职的经历,印证着中国会计职业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提速,也凸显了中国会计职业在世界会计职业地位的崛起……
  1996年夏天,一位谦和友善的年轻人出现在FASB理事会会场。“哪些议题适用于中国?哪些观点对中国会计职业的发展有参考价值?”彼时,作为国际会计新成员的代表,他扮演着“信息接收”和“信息传递”的角色。
  亚洲金融危机后的1998年夏天,陈毓圭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参加联合国国际会计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ISAR)的工作。
  “我们不仅要研究亚洲金融危机的本质,还要研究会计审计职业应该从中吸取哪些教训。”陈毓圭在会上提出倡议。
  这次在日内瓦发出的“中国声音”,引起与会者的热烈响应。针对这一议题,联合国立项研究,并得出结论:会计的预警功能、审计对风险的识别功能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由于各国的会计标准不统一,同样的无形资产,同样的金融工具,在不同的国家的处理方式也不同。
  随后,联合国发表了题为《会计的作用:应从亚洲金融危机吸取的教训》的研究报告。这一报告对全球认识会计对反映信用风险、提高信息质量方面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成为国际会计标准建设的巨大推动力。
  “今天,公允价值计量已全面用于金融工具和资产负债表的主要项目。”陈毓圭坦言,能够代表中国为推动全球会计职业的发展贡献一己之力是一件很高兴的事。
  伴随着中国会计职业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和中国会计审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中国逐渐成为国际会计组织中的“活跃成员”,成为值得其他国家参考借鉴的经验“分享者”。
  其后,在一些重要提案的前期讨论阶段,国际会计组织开始看重来自中国的意见与态度,看重来自中国的“重要一票”。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参加国际会计组织电话会议、对国际议题反馈“中国的声音”,也成为陈毓圭工作日程的一部分。
  为会计职业发展“代言”
  能够代表中国会计界在国际会计组织发言,既是一份荣誉,也是一份责任。
  “如何才能让你的提议引起世界会计行业的关注?如何提出高质量的建议与意见?”在陈毓圭看来,首先要站在负责任的大国的立场与高度上。
  “早些年,发表意见时考虑最多的是这个政策选项是否适合中国,那时,我们对国际会计议题认识的还不够多;今天,不仅要站在中国的角度,同时要站在是否符合国际会计职业发展趋势、全球经济稳定和可持续性的立场去考虑。”陈毓圭说,这才是一个会计大国应有的立场。
  陈毓圭认为,发出“中国声音”的关键点在于:一要熟悉国际经济规律,尊重规律,不说外行话;二要加强对中国会计问题的国际关联性研究,不把自己国内应当解决的问题带到国际上;三要研究国际组织的文件、指南、政策在中国落地生根的问题,既不排斥也不生搬硬套,让国际先进经验“接地气”。
  在2012年的两岸四地会计师行业交流会上,陈毓圭做了《关于国际会计执业标准本地化问题的思考》的演讲,引起与会者的共鸣,随后在国际会计界获得积极回应。
  他以中国会计执业标准国际化的实践为例,探索如何将国际会计执业标准这一“舶来品”进行“本地化”,进而转化成中国会计师能够理解并付诸实践的行为。
  事实上,由于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会计师对一些国际会计准则的理解大不同。比如对英文“Would”一词的理解,是在通常情况下需要做?还是可做可不做?理解上的混乱,可能会导致国际会计执业标准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执行时出现偏差。
  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IAASB)主席施尔德对此颇有感触,并对中注协在帮助从业人员理解职业判断和职业怀疑精神等方面的工作予以肯定。此外,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IFRS基金会)主席普拉达等19位境外会计职业组织和国际会计公司负责人对其观点予以积极回应。
  当一个提案或主张不仅仅代表一国、一地的经验,而是反映出大家共同的困惑时,它必定会给国际会计职业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国际会计版图的中国角色
  今天,越来越多的中国面孔频频出现在国际会计舞台上,中注协派出和推荐在国际及区域性会计职业组织中任职的人数已达7人,中国已成为国际会计职业组织的重要成员。世界银行研究报告评价,中注协具备了会计职业组织所需要的所有核心要求。
  “这得益于中国会计审计标准的国际化、中国事务所日渐成为有国际影响的会计公司、事务所服务中国经济‘走出去’的丰硕成果。”陈毓圭说,今后,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会计行业的职业化水平,保持职业自强、职业自信、职业自尊、职业自律;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品牌建设能力,以品牌整合事务所业务、制度等。
  任职国际会计组织20余年,陈毓圭总结出几点会计职业发展的基本认识与心得体会。
  其一,对外开放、国际经济合作、参加国际组织的工作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也是中国会计行业发展的动力,这已经被中国会计行业的实践所证明。陈毓圭说,“通过对外开放,我们找到了差距和动力;通过对外交流,我们学到了经验,这些都是推动内部改革的动力。”
  其二,会计职业是高度国际化的职业。会计信息是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在一个国家内搞经济需要会计信息口径的统一,在全球经济范围内则要求会计信息口径的国际统一。要在这样的背景下理解中国会计职业的国际化要求。
  其三,中国会计职业应当坚持国际趋同的方向。中国会计准则、审计准则、职业道德守则相继实现了国际化,与国际标准保持了动态的、持续的趋同。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应当坚持这个方向。
  他的国际“足迹”
  1987年5月—10月,在英国考察会计职业组织和金融市场。
  1996年9月—1997年8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国际研究员。
  1998年—2001年,联合国国际会计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ISAR)中国代表。2013年,ISAR第30届年会大会副主席。
  1999年—2001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前身)中国观察员兼经济转型国家委员会委员。
  2003年—2009年,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理事(连任两届),2013年再度当选。
  2011年5月—2012年6月,国际会计师联合会执行总裁遴选委员会委员。(来源:中国会计报)

 
扫一扫微信,学习职场技巧
 
严选名师 全流程服务

高顿教育 > 职业规划 > 开心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