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哪个行业都会有一些抱怨贬低的声音存在,但真的是行业现状不乐观,证书价值不够高吗?似乎并不是这样!正如会计行业总有人抱怨CPA证书无用的,注会含金量不高?没有竞争力?都不是!为什么会抱怨,没有CPA证书他们最后都混成了什么样?
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些抱怨CPA无用的人的故事。
L大学毕业报考了注会,几乎是全职备考,但是几年下来,到了25岁才通过两门,备考受挫的他决定先找工作,然而几番面试下来,收到的offer寥寥无几,拿到offer的公司并不是他想去的。最后心灰意冷,放弃备考注会,用他的话来说,浪费几年青春什么也没有得到,现在连找工作,大部分HR都对他不看好。
一家企业的财务主管,工作十几年了,因为觉得现在的工作太安逸,想着趁着现在还年轻考了CPA证书跳槽去事务所。参加高顿面授班考出证书之后如愿加入了会计师事务所,但因为工作内容差异极大,到了事务所都要从基层开始,上面的领导都比自己年轻好几岁比较尴尬,做了几个月发现适应不了,感觉落差太大,辛苦考出来的注会压了箱底。听说后来辞职去了国企,做回了财务主管。
第一个因为没有经验,几年下来没有学到多少知识;第二个因为年龄以及对职业规划不合理,最后的结局:一个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一个又回到自己原来的位置。
为什么会有人抱怨CPA无用?
对未来的规划不清晰,考了证书却发现与自己并无用处。很多考证比较盲目,或许是因为自己本身就是会计专业的不考这个证可能觉得比较浪费。也有人对未来没有具体的规划,跟风考证的人也不在少数,最后进入到一个自己并不适合的岗位。但我们常说种一棵树最佳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只要是符合你职业规划,能给你更好的发展,那就是值得的!
单纯的认为有证书就能实现一切。可以说百分之九十的人备考注会都怀着一定的目的,这里面不乏天真的人,认为有了CPA就能实现高薪,就能进四大,就能靠挂靠挣钱,然而现实的差距让他们措手不及。有这张证书并不能一劳永逸,只是给你提供一个机会。
认为考证太晚,一切都要从头开始。注会考试一般要毕业后才能考,大多数都是在25岁左右才真正开始走上注会这条路,也有一部分人是在30岁以后才认真考虑要不要备考CPA。如果要跳槽去事务所工作,一切从头开始,这和一年级的小学生有什么区别?考证与年龄无关,也不分早晚,而是在于你能不能坚持,是否符合你的职业发展。
拿到CPA的会计人对此有何看法?
HLYY:备考注会是一个与自我斗争的过程,拿证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在考试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己。
SLH211:一边考注会的同时一边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才是王道。不要机械的审核单据,制作凭证,出报表,报税,只有这些工作经验,即使有证书也没用。
XLP034:注会证书只是一个辅助作用,但也是一个前提,更是一个机会,说实话最主要还是要看你自己的能力和经验。有能力和经验,加上CPA证书才是会有高收入,反之,能力和经验不足,就算你有证,也好不到哪里去,没有能力,你的证书就是一张白纸……
cpa425:有人说注会无用,不好找工作而且待遇低,还有人说为了考注会耽误自己的生活,似乎没有人逼我们选择注会吧!只能说对注会的期望太多会失望,但对注会失望你会更失望。
只为CPA:大多数抱怨CPA无用的,都是还没完全考出或者放弃的人……任何事,和自身努力程度成正比……哪些一年过六门五门的牛人,并不是他们真的牛,而是他们努力的程度比别人高。
feel:考CPA是一个与自我斗争和坚持的过程,拿证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考试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磨练自己,充实自己。
CPA证书可以给你带来数不尽的机会;CPA可以给你一笔极其可观的精神财富;CPA备考的磨砺,可以促使你沉淀做事;CPA也是一个与自我斗争和坚持的过程。没有专业知识的沉淀和经验的积累,有这张证书也不过是废纸一张。
考证是一件极其严肃的事情,因为你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比如职业规划,比如兴趣,比如行业上升空间。不要因为盲目考证,然后发现理想与现实差距甚大,将一切罪责归结于CPA这张证书。
▎本文来源高顿,作者带夕,高顿财经签约作者,中级会计师、税务师、注册会计师三证在手,自诩白富美,财会领域各类趣事、话题、消息,都能说道一二。原创文章,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高顿。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