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个人背景
我当时在一家美国上市的咨询公司工作,主要负责forensic accounting&investigation,anti-bribery and corruption。
2016年备考CFA level 1时,老板明确说明:按照我当时的工作经验,第二年可准备升职(senior consultant,相当于四大的manager),但在我们部门CFA不能成为升职的唯一要素,我还没有取得CPA证书,升职的可能性也会大大降低。
虽然这个时候CPA已经过了3门,但因上半年一直在外出差加班,回上海时已经7月,考虑到咨询经常加班和出差的工作性质,在余下3个月的时间复习完并考过CPA对我来说,任务量不小。后来想到自己就职美国公司,短时间内取得USCPA证书的把握很高,最终选择了美国注册会计师。
我的备考安排
备考时长一年零3个月,考试安排BEC、REG、AUD、FAR。考虑到BEC和REG经历改革,我本人之前也做过审计,本科学的就是英语,总体来说基础比较一般,出来工作也有几年时间了,会计与审计都是在工作中自学的,但是考前加班太严重,导致AUD的书也没看完,每一门去掉不可抗力因素的有效复习时间2个月左右,FAR时间稍微久些,大概3个月。
我因为工作原因,经常出差,所以学习很不稳定,尽管如此我还是在不加班的情况下保证每天能够2-3小时的有效学习时间,一年多,除了中间换工作与城市耽误了些时间,没停下过前进的步伐。
考试前,我已经放下书本,只看自己整理的笔记与错题集,看与做时间比1:1,坚持每天100左右的选择题练手以培养题感,一周1到2次模拟题/真题。
一般备考到考前的人大概会有两种形态:我很牛逼,肯定会过;都记不住,把握不大。这个时候就需要自己调节了,真正看书的效果不大,最重要的是情绪调节,让自己稳定下来,认清现实并接受现实。

 
我的平衡技巧
对一个有工作的‘大龄’考生而言,考证这种事真的不能来第二次,血槽已空,需要长时间的休养才能回满,工作几年能明显感觉到学习能力下降,再加上中途换工作与环境,所有都要推倒重来。
第一次考试前,工作上每天加班到半夜,整整一个月都没有系统看书,当然结果很遗憾,有一门仅以一分之差败北;
第二次考前换工作,从面试、看房、从上海搬家到北京,同样将近一个月没看书,比较幸运的是REG压分数线通过。
第三次考试因为刚换工作将时间安排在2017年11月,经过系统复习后FAR在几个大题没做完的情况下还拿到了84分,真的出乎意料。
我的情况可能比较特殊,加班到半夜真的没精力复习,所以如果工作太忙会适当放松或推迟考试计划,系统完整的复习才是通过的保障。一般工作不忙的那一周都会放出五六天时间学习,保证一定的休息时间提高学习效率,通过之后出去看个电影,这样下来,整个备考计划比较轻松吧。
当时考点就选在夏威夷与加州,有个朋友在那边,顺便当做一趟旅游吧。
我的考试经验
·BEC改革后的IT题蛮偏的;
·临考前抓紧错题与近两年真题;
·FAR、REG的单个simulation明显比做题库的时候量大;
·一定要在两个小时内完成选择题,simulation阅读量很大,曾遇到需要读好几篇文章的,15分不一定做的完,所以时间概念要强。
我的考证感悟
考完FAR的时候一直觉得不会过,都准备二战了,心想着在努力努力就有结果了,最后一查成绩竟然还过了,心里挺开心的,我的第一个正经证书,经过换工作、换行业、换城市、换环境一系列波折还是通过了,感慨万千。
挺喜欢高顿feifei老师的,题目讲解很到位,因为工作太忙的关系,我没有时间与老师做沟通,但会关注群和朋友圈的资料动态,主动将每周学习计划与直播看一遍,学管老师也会给我打电话关心考试进度,是个很好的敦促。
说实话,REG真的没有一点基础备考,每次合上书基本全忘,做题的时候还会立即错误更别说做题,后来靠着看视频、自己一点点整理笔记,题的话至少2遍以上,最后通过还是擦边球,所以感觉自己很幸运吧。
特别是换工作前后,特别想放弃,累,十分累,慢慢在家人、朋友、老师的支持鼓励下,自己也给自己适当的放松。
我现在做私募工作,USCPA持证人不仅是从业人员多元化的标准之一,对于公司以后的跨境并购、投资项目赴美IPO的战略也有良好的宣传和保障。

 
▎本文作者:Luvian,高顿财经签约作者,留英海归,主业财经,副业心理。本文为原创文章,欢迎分享,转载必须注明来源高顿、侵权必究、不得随意更改和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