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第一个现象级的全民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受到的关注度可谓空前,每年都有不少人观众守在电视机前等待新一季的播出,今年也不例外。然而,今年这部第三季,开播不到半个月,各方批评的声音却此起彼伏,看来口碑崩盘是逃不过的了。A考君看了这部《舌尖3》,才发现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换了导演,与第一季相比起来,新一季导演实在太过业余。ACCA考试也是这样,不认真对待,分数也会出现暴跌,而走入误区的考生,也要注意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
走入误区,只会离成功越来越远
据说第一部《舌尖》的导演在开机之前,曾经买了上百本中国地理杂志堆在房间里,一直看了几个月之后才确定的制作计划。不仅如此,所有的食物都请了专业的学术顾问团队参考,确保准确无误。做一件事,认真到这种程度,也难怪能收获观众的一致好评了。
而这次《舌尖3》启用了新导演,与前两部并非同一人,A考君也是后来才了解到的。从节目官方发出的消息看来,新导演团队在创作理念上与前两作不同,前两部中,美食一直以来都是卖点,不少剧迷经常开着纪录片吃外卖,也是因为镜头下的食物实在赏心悦目。
而新一季中,导演改变了这一初衷,将镜头瞄准食物之外的东西,比如炒菜的铁锅,比如某家传说中的“祖传老店”。一开始,观众们愿意为新鲜感买单,据说某地产的手工铁砂锅已经卖到断货。而很快,那家所谓的几代人传承的老店,被当地网友爆料是为了节目新开的。
这些都不打紧,毕竟在观众眼里,食物本身才是最重要的。然而没想到,新导演在食物上下的功夫也不够。片中出现的食物名称,接连被专业人士指出叫法错误。旁白说在做清蒸鳤鱼,结果被生物学者指出应是草鱼。
很显然,新的制作团队走入了误区,才导致发挥失常,很多ACCA考生也一样,在复习时走进了误区,也就离目标越来越远了。
ACCA考生们学习中常见的几个误区
ACCA考生们,在学习中也常常会像《舌尖3》这位导演一样,走进误区,考试成绩也不尽人意。在ACCA学习中,常见的误区有这些:
1.抓不住重点和考点
ACCA是一门知识涵盖面极广的考试,从最基础的商业知识到最高深的高级审计,无所不包。事实上,通过F阶段全部科目考试后,考生可以申请英国牛津布鲁克斯大学会计学的学士学位,等于说,考一张会计证书,相当于从头读了一遍会计学本科课程,顺便还能拿个学位。可见ACCA包含的东西确实太多。
然而,在茫茫一片参考书和习题集中,如何找到最为核心的知识框架,以及每一个考查重点对象,实在是一项对成绩影响极大的能力。许多考生在学习时,将笔记做的非常详细,但到考前复习时,才发现东西太多,光看完一遍都成问题,更别说记住了。这样一来,复习效率上不去,最后的结果也可想而知了。
2.过分依赖死记硬背
记忆确实是个好东西,在应付大部分考查知识点型的题目时很有用。譬如小学语文课上要求背诗词,考试的时候都是填空题,给出上句求填下句,记忆真的很有用。但这种学习方法一来效率太低,背一百句才考一句,二来,在面对考查能力的题型时,常常束手无策。
ACCA考试中,主观题对考生的应用知识的能力提出了挑战,要求学生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写出discussion,甚至用Excel和Word提交答案。这种场景下,死记硬背的那些东西往往就派不上用场了。
3.以为课本就是一切
其实,如果能将课本读透,确实大多数科目要做到过线并无问题。难的是,很多内容都需要考生有实际的接触公司财务管理的经历。举例来说,在ACCA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模块考核里,考生会被要求一步步地布置起一场商业报告会议,连制作PPT的注意事项都在考查范围之内。这些内容,在大部分书本里显然是没有涉及的。
不仅如此,在题目涉及到企业经营的许多决策时,没有真正入职过或实习过公司财务部门的考生,常常会感到信心不足。ACCA一直是一门注重实际应用的考试,考生们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最好也能补充自己的工作经验,以便更好地通过考试。
那些全球状元们是如何复习的
A考君采访过不少单科成绩获得全球第一的明星考生,他们的经验常常让人深受启发,尤其对于刚刚走出误区的考生们,这些学习方法非常值得借鉴。
1.以答题的心态来做笔记,一个点得一分
一位获得P6科目全球第一的考生告诉A考君,可以从学习阶段就开始培养答题习惯。
在ACCA的主观题考试中,评分标准常常是看答案中满足的“点”有多少,包含一个点就能得一分。譬如论述题中,一个问题考查了5个要点,需要从5个不同的方面来进行分析,那么考生能答出几个就很关键了。如果死记硬背参考答案,一旦某条答案临考时想不起来了,就只能遗憾地丢分了。
然而,如果能在学习阶段就养成分角度,分条目的记笔记习惯,就能考试时临危不乱了,即便题目陌生,也能根据自己的逻辑框架写出答案来,而且往往八九不离十。例如一位高分考生透露,最有效的分析习惯是建立逻辑框架,例如在F8科目考试中,论述题往往要顾及到公司审计系统中的各个角色,那么,在学习时就按照审计,股东,公司财务,内审,这些角度来思考,一个角色意味着一个知识点。建立逻辑框架之后,通常问题都迎刃而解。
2.理论太难掌握时,不妨先看看实例
通常人们会建议学习者先掌握理论知识,再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实践。但其实逆向思维也会收到不错的效果,当一个理论理解起来很难时,或者理解得不透彻时,不妨多检索,多看看相关领域的具体例子,或许代入到实际案例中时,那些理论会突然在脑海里活灵活现起来。
高顿财经学校一位以大陆第一的成绩通过P2公司报告科目的同学,曾经分享过自己的学习经验。关于国际准则的公司报告,理论上的东西有些庞杂,对于长期在国内环境工作的财务人来说,并不十分熟悉。而这位考生的学习方法是,利用假期进入普华永道实习,在实习中主动接触到外资客户的项目,在其中迅速掌握了出具国际准则报告的全部流程。在实践中,弥补理论学习的弱势,效果可谓非常好了。
3.合理安排时间,高效复习
那些成功者,不一定是最勤奋的,但常常是时间管理做的最好的。
在去年12月考试中高分通过P6的一位考生,在谈到自己的复习秘诀时表示,自己的成功来自于良好的规划。
这位同学充分安排好所有可利用的时间,在两个月内为自己设计了三轮复习。
第一轮以快速过完整个知识体系为主,将重难点都放在后面。
第二轮,则以大量做题为主,将理论应用到解题中,再巩固之前留下的所有重难点。在掌握整个科目的知识框架之后,很多重难点理解起来会变得毫无压力。
而第三轮复习,则是对整个课堂笔记和错题笔记的再次提炼。将笔记中的重难点筛去一部分后,形成了自己的专属笔记。小而精,只留主干,不要枝叶,反而提纲挈领,复习到最后,闭上眼睛,心里就有清晰的逻辑框架,在看到主观题题目之前,内心已有完整的解答思路。
能有这样堪比高考复习的精密计划和复习强度,能高分通过考试就不奇怪了。
能有这样堪比高考复习的精密计划和复习强度,能高分通过考试就不奇怪了。
其实在学习中走了弯路不要紧,只要调整好学习状态和方法,就能扭转学习局面。希望这些优秀考生们的成功经验,能够给各位带来启发,在考试中达到理想的成绩。
▎本文来源高顿,作者一川,高顿财经签约作者,留美海龟,财经老鸟,左手逗猫,右手写稿。
版权声明:本条内容自发布之日起,有效期为一个月。凡本网站注明“来源高顿教育”或“来源高顿网校”或“来源高顿”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站合法拥有版权的作品,未经本网站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经本网站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高顿教育”或“来源高顿网校”或“来源高顿”,并不得对作品中出现的“高顿”字样进行删减、替换等。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网站的部分资料转载自互联网,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本网站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您认为本网站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邮箱fawu@gaodun.com,电话:021-31587497),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
ACCA FR科目93分学长:真的是「50分万岁,多一分浪费」吗? 高顿教育 2021-05-26 09:48:27
-
清北毕业生可落户上海!ACCA人才不屑一顾! 高顿教育 2021-05-25 09:24:52
-
你的ACCA通过率,全部藏在微信头像中 高顿教育 2021-05-25 08:56:35
-
考ACCA只为进四大?其实你还有更多的选择 高顿教育 2021-05-25 08:56:08
-
鱼缸是谁?2018CPA考试全网都在问 高顿教育 2021-03-04 16:31:16
热门评论
写评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