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学无止境』,却又毫不意外地发现,学习新事物的欲望和年岁往往呈现出了此消彼长的趋势。
  显然,对于浸淫职场多年的中年管理层来说,重新拾起学习的课本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何况是另一种语言的知识体系。
  张同学在某央企长期从事内审、内控和风控管理工作,此前已经用两年时间成功获得中国注册会计师资质。不过,人到中年,她并没有就此停止自己的财会学习脚步,反而选择了挑战USCPA这张更具国际性的注会证书。
  至于为何选择挑战USCPA,张同学主要提到了两点原因——
  其一,她表示最初源于自己的移民计划,认为出国后总要有养家糊口的本领,因此趁着还算年轻就打算学习USCPA,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添砖加瓦;
  其二,也是与其现在的工作环境有较大关系,2012年后国务院国资委下发了若干规定,主要围绕内审和风控方面,张同学所在的公司曾花了大价钱聘请四大的咨询部设计、搭建符合国资委要求的内控、风控体系,但总感觉格格不入,不接地气,因此才让张同学萌生了了解、学习“正宗”的内控和风控理论的冲动。
  考虑到USCPA是全英文考试,而自身的英语水平有限,张同学在一番斟酌之后,踏出了第一次报培训班的“人生第一步”,权衡之下选择了更专注于财经培训的高顿。从起初对培训班的小小排斥,到学习过程中的逐渐接受、从容应对,张同学表示这两年学下来最大的感受就是“没报高顿的话,自学肯定过不了。”
 

 
  诚然,对于拥有丰富专业经验的张同学来说,英语反而成了学习过程中最大的困难,但她也提到,『是困难,却并非障碍』。
  “英语不好不是最大的障碍,毅力是最大的障碍,接受培训前本人英语水平很低。开始学习的前半年,每天都想放弃,简直就是煎熬,几乎所有的单词都不认识,需要一个一个查字典,全部单词查完了,放在一起连成句子还是不知道什么意思,阅读一页教材需要一天时间。就这样过了3个月,突然就像经络被打通了一样,能够看明白了,虽然还有很多单词不认识,但是能够大致看懂了,这关一过就有信心了。”
  因此,张同学对英语基础较差的考生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对于英语不够好的朋友,建议教材一定要通篇阅读,视频中的讲义也是,有用没用的都要阅读,每天要坚持保证阅读量。个人感觉做错的题目中绝大部分是意思理解错了,大家试想,考试中时间那么紧张,哪有时间去‘翻译’,因此必须达到或接近看中文书籍的程度,这就需要每天保持充足的阅读量,最好不要间断。”
  其次,需要关注的便是做题和时间的保障。
  张同学提到,高顿提供的上百道Simulation最好全部做完,专业能力较强的考生可以做一遍,做两遍的话基本就保险了。必做500题至少两遍,错题两遍,三遍就保险了。总而言之,做题是通过USCPA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此外,备考时间的保障也非常重要。张同学提到了在职考生共同的“困难”——时间。她直言这两年来几乎没有在周末做过自己的事情,除了带孩子上课就是看书,假期也是。“毕竟岁数不饶人,记忆力下降是必然,只能通过重复弥补,这就需要时间的保障。”
  经过两年的学习,张同学于今年顺利通过了全科,并斩获了“BEC 79 AUD 83 FAR 86 REG 78”的好成绩。
  一番感慨之后,张同学也总结了几点USCPA以及整个备考过程对其带来的帮助——
  “第一,今后如果移民的话,至少能解决温饱了。
  第二,我集团是驻港央企,集团内部ACCA不少,但是没有一个HKICPA,有了USCPA可以大大简化取得HKICPA的难度和程序。
  第三,虽然是学习,但是对于一个36、7岁的人来说,能够在家庭和工作之外,专心、用心、持之以恒的干自己想做的事,这个经历现在回想起来还很感慨,也有些遗憾,遗憾没有在自己20多岁时趁早学习。
  第四,对于长期从事内审、内控、风控工作的人来说,尤其是在企业和咨询机构工作的朋友,在长期接受国内相关制度浸染之后,学习“原汁原味”的体系,一定会有更深的认识,不一样的认知,会知道好多我们习以为常的理解可能都是错的。
  第五,这次考试重新燃起了我学习英语的热情,不论水平如何,但是现在每天阅读英语书籍已经成为了习惯。”
  总而言之,一次考试经历带给张同学的收获远远不止一张证书而已。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财务专业人士,张同学十分看好USCPA持证人未来的发展。她认为随着中美贸易越来越走向开放,USCPA持证人未来在国内一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哪怕目前很多领域还不够开放,尤其是金融领域。此外,对于USCPA不应该单纯地看成会计和财务,对于内审、内控、风控等领域的从业人员,无论是企业还是咨询机构,其实都可以找到衔接点,关键还是在于学会如何利用。
  张同学始终认为,无论个人还是企业,能专心把某一领域做精便是一件十分难得的事了。而她自己,也将秉持着这样的初心继续努力深化财务知识,在这个专业领域里愈做愈精。
       本文由高顿USCPA学员亲述,Stella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