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遇CMA
简单说下我自己,普通二本学校,英语专业,今年33岁,有个4岁的女儿。结婚前,一直做普通小会计,只有初级职称证书,结婚后,重心放在家庭和孩子身上。
接触CMA,是个偶然的机会。公司规模起来后,部门出现一个分析的岗位,我在公司有5年年资了,这个岗位优先公司内部员工的。
我记得招聘简章上写了CMA优先,我之前除了领导任命的工作基本不做出头鸟,当时不懂就上网查了下CMA,结果才知道是注册管理会计师。也幸好我和经理关系不错,他知道我做事稳重,只是不求上进,就跟我推荐了这个证书。
实际上在全球管理会计领域CMA的知名度与含金量都非常高,尤其是财务人转型上,CMA提供完整的管理会计理论知识、及大量的管理会计实践案例。
都说35岁是个分水岭,再不努力,真的要成炮灰!当晚就带着点好奇去听了高顿的试听课,几十分钟的课深入浅出的解释了几个财务工作上常出现的问题,给我视、听、理三面上非常直观的感受,心动不如行动!
高效的学习工具
我把自己的实际情况说明后,高顿马老师帮我分析了职场现状、工作内容、技能短板、发展空间、备考可行性等多个维度。
结合CMA的科目少、考试时间灵活、技能提升、财务思维转换、管理会计理论填充的几大优势,我坚信了自己报考CMA的决心,给自己一次机会。
高顿的口碑、教学质量、服务都还不错:
1、尤其是他们的翻转课堂和斯巴达集训,被提及的次数非常多;
2、还有班班的“陪学”服务,一天一个的催命电话。
3、我自己听的是小安老师和凤夙老师的课,相信很多学员是冲着这两位老师去的。教材是凤老师编的,所以他对CMA考试大纲及理论知识的把控根本不用怀疑,全程跟他走,很轻松。
因着年龄,记忆力与理解能力上无法和年轻人比,但是听小安老师的课,哪里需要背,上课就是讲案例,慢慢就从案例里听到知识点、考点、重难点了,非常轻松。
最后不负众望,一次性通过双科:460和450,分数不低,我很开心。
考试方法论
我有家庭、工作、孩子,按理说时间与精力根本不足以那么快取证,所以说最好的备考方法就是跟对老师,找对学习工具吧。
——有时间的同学考虑高顿CMA面授课,面授课堂与老师互动,有疑问当面解决;
——没时间就试试高顿CMA网课,配套的APP、题库、讲义、大纲、教材等学习工具。
简单分享下我的学习方式(各位酌情参考):
1、学习中不论重难点,都要根据自己掌握的实际情况去加强,错的地方多练,把错误思维转变,避免考试中出错;
2、把握碎片化时间
早上上班路上30分钟
午休扣除吃饭的30分钟
上班刷手机的15分钟
下班路上30分钟
睡前1小时
这些碎片时间,都可以拿来刷题或知识点,高顿题库特别适合零散的学习时间,没事拿来刷两题,有时记的还特别牢,把这些闲散时间利用起来。
3、学习三步走
第一步研读讲义,听课做题,做到基本了解90%以上的知识点;
第二步做题与看书相当,学一章做一章知识点和阶段性测试,巩固强化,解决剩下的10%疑惑;
第三步查缺补漏做题为主,主攻各阶段测试、真题练习和论述题,做完考卷后要对照答案解析攻克错题。
时间充裕的同学,可以准备个错题集,复习的时候效果特别好。
我用的所有教材、教辅资料、学习工具都是高顿提供的。
讲义方便一边听一边在上面做笔记(可打印出来),方便集中注意力和下次复习,还能提高听课效率。
在刷了快1000道题时,我的斯巴达模考正确率基本保持在88%以上了,就适当的减少刷题,而注重教材与考试大纲的研读。
最终感受
考完CMA后,我总结了一些感想,想和诸位分享一下:
虽然我是专业的财务工作者,也有多年的财务经验及知识底子支撑,但对于考CMA而言,很多都是新摄取的理论,我整个知识框架也被彻底打乱重组。
这次高分成绩,一方面是自己的努力,也还有高顿面面俱到的备考帮助,大家千万不要过分盲目,CMA考试不是应试教育,它更多与实践、实操结合,需要系统学习。
优秀的财务人应该以为企业规避风险、为企业创造价值、支持企业战略决策为主要目标,而这正是我朝管理会计前进的重要原因。
感谢没有放弃前进的自己!
本文由高顿CMA学员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