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银行每逢节日都会发行收益率较高的理财产品,但在刚刚过去的端午节及儿童节,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并未因为“双节”效应显著上升。数据显示,截至5月28日,共有8家银行发行28款节日专属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27%,虽比在售的非结构性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略高,但明显低于此前五一节专属、母亲节专属的5.5%左右的收益水平。
  对此,行业分析师指出,一方面是由于银行理财产品的整体平均收益水平持续下滑,节日理财产品不可能逆势而上,也只是基于当前的收益水平,比同期在售的同类理财产品收益略高一点;另一方面,银行发行的端午节专属产品中,有3款4天期超短期产品,因期限短造成预期收益率较低,拉低了平均水平。
  此外,随着年中将至,银行陆续推出跨半年末的理财产品,收益率虽未大涨,但亦有小幅回升迹象。金牛理财网数据显示,上周(5月31日至6月6日),94家银行共新发非结构性人民币理财产品809款,环比减少121款,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环比微涨0.01个百分点至5.19%。
  从产品投资期限看,或许与半年末效应有关,预期收益率继续“短升长降”。根据金牛理财网数据,上周1个月以下期限产品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上涨0.02个百分点至4.09%,1—3个月期限产品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上涨0.01个百分点至5.05%,3—6个月期限产品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下降0.01个百分点至5.30%,6—12个月期限产品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下降0.02个百分点至5.51%,1年以上期限产品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下降0.20个百分点至5.88%。
  从产品收益类型看,上周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下降0.04个百分点至4.38%,保证收益型产品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下跌0.01个百分点至4.487%,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下跌0.02个百分点至5.42%。但由于非保本产品占比上升,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平均收益率反而微涨。金牛理财网研究中心研究员薛勇臻认为,这反映了银行理财收益率实际上可能在下降。
  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理财业务专业委员会对常委单位的理财产品的周度统计,6月9日在售的338款银行理财产品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为5.10%,较一周前下跌0.05个百分点,但预期年化收益率超过5%的产品占比达64.97%,较上期上涨1.06个百分点。此外,期限为3个月内的产品占比为47.6%,较上期上涨4.60个百分点。
  “虽然产品结构的变化可能会影响整体收益率的真实走势,但年中因素仍有可能将使银行理财收益率企稳,甚至出现明显上涨。”薛勇臻表示,“不过,央行定向降准加码和资金面持续宽松的大背景下,本月末银行理财收益率上涨空间或有限,近期投资者既可等待月末投资机会,也可坚定选择中长期产品以锁定收益。”
  中国银行业协会理财专委会理财周报指出:“6月"钱荒"再现的概率较小,但资金压力不容忽视。不过,未来银行间货币市场有望继续保持相对宽松的状态,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难现大幅走高。因此,无论是银行理财还是互联网金融理财,投资者想要买到门槛低、期限又短的高收益理财产品将会越来越难。如果想购买到高收益理财产品,对于资金量小的投资者而言,只能牺牲流动性,选择中长期的银行理财产品。”
  市场数据也证明,中长期银行理财产品收益表现较佳。来自银率网的监测数据显示,目前市场上收益率在6%以上的银行理财产品,投资周期均在半年左右或以上。同样,收益率接近6%的产品中,大多也是投资期限超过180天的居多。部分地区城商行所推产品的年化收益率普遍更高,有的甚至高达7.5%。理财专家表示,策略上,投资者可将资金先投资一些收益率较高的开放式银行理财产品,在6月末选择赎回后再转投中长期高收益产品。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投资者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合理搭配存款。虽然理财产品收益较高,但不能将全部资金投入,需留存一部分资金灵活支出,应对日常突发事件;二是购买前看清楚产品说明书,了解所购买产品的认购期、起息日和到期日的具体介绍。一般理财产品认购期为3—5天,到时才会起息,到期后会有3个工作日内到账等一些规定;同时,要了解所购产品的性质是保本浮动收益类还是非保本浮动收益类。

 
扫一扫微信,关注*7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