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用各自的智慧积累财富,实现梦想。
  你的梦想是什么?
  他们的经验或许能给你启发。
  从3500元到200万元
  成功不仅得益于钟胜辉在技术方面的优势,更离不开他对市场保持的敏锐反应。
  人物:钟胜辉 年龄:31岁
  职业:PHPCMS创始人,CmsTop公司创始人
  成真梦想:创业成功并卖出好价钱。
  从湖北农村来的钟胜辉用4年创业,把自己的3500元变成了200万元。而他以此为基础再次创办的IT企业,市值已经升到了2000万元。
  如何实现梦想
  从湖北农村来的钟胜辉用4年创业,把自己的3500元变成了200万元。而他以此为基础再次创办的IT企业,市值已经升到了2000万元。
  钟胜辉现在的公司位于北京海淀区上地的一个写字楼里,有35位员工。这是钟胜辉创立的第二家公司。2005年4月,大学还没毕业的钟胜辉在陕西西安注册了自己的*9家公司。他的*9次创业很容易让人想起一些硅谷传奇人物的早期经历放弃大学学业、互联网创业、白手起家。
  钟胜辉进入陕西西北大学之后对自己的物理专业并不感兴趣,却在网页制作课上找到了方向他和三个同学创办了一个校园在线网站,于2002年11月上线。这个网站的用户从西北大学内部,慢慢扩展到西安的各大高校,在全球浏览量排行榜上是第19000位,注册用户5万名。这让四个大学生非常自豪。这些浏览量也是钟胜辉做*9个产品时候的客户基础。
  但校园在线网站的运营需要钱,到了2004年,社交网站就只有他一个人在管理,钟胜辉急需找到能够赚钱的项目。
  个人和企业开设网站都需要虚拟主机为其提供“空间”,这让钟胜辉想到了以校园在线网站的用户基础,经营虚拟主机业务,靠向需要开设网站的个人和企业卖“空间”来赚钱。那时,钟胜辉手里只有3500元,他用3000元租了一个半年期的IDC服务器,用500元租了一个半年期虚拟主机管理系统。分期付款,滚动操作。
  钟胜辉申请了休学,之后他也再无兴趣回到学校完成学业。他用了一周搭建好虚拟主机,并将这个虚拟主机的广告植入校园在线网站以及后来开发的一款免费发布文章的系统中。
  2005年4月,钟胜辉在西安的一个民房小区的两居室创办了自己的*9家公司,4月正式注册。每月房租400元,有2名员工:一个做客服,月薪500元;一个做设计的实习生,月薪600元。因为资金紧张,又没有其他可以借用的资金,他一直通过分期付款租赁的形式维持系统的运营。
  但没多久,租赁IDC和虚拟主机管理系统的价格就开始不断上涨,出租设备的公司不再支持分期付款,租金要一次性全额付清。付完租赁款,钟胜辉只剩下200元。“如果第二天没有新的客户,那我们连生活都没保障了。”钟胜辉说。
  2004年到2006年,钟胜辉的虚拟主机卖出了约1000个空间,每个空间的价格50元至200元不等。2006年,政府公布了所有网站都必须备案的政策,这意味着钟胜辉需要通知虚拟主机系统中的1000名客户一一备案。凭空多了这么大的工作量,跟租赁公司的合作也不愉快,钟胜辉决定将虚拟主机卖出,这也是他创业生涯中*9次把产品卖给别人,5000元。
  当初为了推广虚拟主机,钟胜辉做了一个免费发布文章的系统9466article。他最初只是想用来推广虚拟主机,没有指望这项业务能赚钱。但推出后有很多用户询问是否有付费版的高端模式。看到这个项目有盈利的可能,钟胜辉很快开发出了PHPCMS网站内容管理系统。2006年春节前,他发布了PHPCMS 2.4版本。钟胜辉趁着用户反响不错的时候做了一次促销团购,一周之内赚了2万元。钟胜辉决定将自己公司的主营业务转移到PHPCMS上。
  2007年8月,他的公司搬到西安的高级写字楼里,有13名员工。经营PHPCMS业务时,钟胜辉发现很多客户都在北京,在很多大项目上无法为北京的客户提供本地化服务,经常被北京的客户放弃。大项目基本拿不到,钟胜辉动起了“北上”的念头。这次,酷6找到了他。
  酷6看好PHPCMS,想让钟胜辉的团队负责开发和运营一个“视频联盟”。钟胜辉被这个计划吸引,2008年5月,他以股票置换的方式把团队和PHPCMS产品卖给酷6,并担任PHPCMS事业部的负责人。这是钟胜辉的第二次买卖,股票置换价值200万元。
  后来,视频联盟计划因为资金问题暂停。2009年3月,钟胜辉放弃200万元股权,离开酷6,再次创业。8月创办CmsTop公司。现在公司的主要业务集中在CMS中一个更加细分的领域新媒体,给报社、杂志社、广播电视和网络媒体等提供新媒体技术解决方案。2012年公司销售额超过800万元,公司估值超过2000万元。
  对于第二次买卖,钟胜辉自己认为是失败的,但这次买卖,使得钟胜辉从西安转移到北京,可以直接和媒体人交流,帮助他找到了再次创业的方向和精准定位。
  念完了MBA
  “当你想清楚自己的处境和究竟想要怎样的生活,自然就会做出选择并咬牙坚持。”
  人物:马骄阳 年龄:30岁
  职业:某大型国企资本部职员
  成真梦想:工作以后继续完成了会计学专业、北大在职MBA学位。
  马骄阳感觉最忙、压力*5的时期就是边工作边继续修读研究生课程那3年。不过,他坚持了下来,拿到了北大MBA学位,成功转换了职业跑道。
  马骄阳感觉最忙、压力*5的时期就是边工作边继续修读研究生课程那3年。不过,他坚持了下来,拿到了北大MBA学位,成功转换了职业跑道。
  边工作边读书的3年中,他的一周这样度过:周末早晨6点多起床,从北京的西四环坐1个小时公交到北大光华学院,上至少一天半的课;周一到周五白天正常工作,下班后要完成调研、学英语等课后作业或是准备案例陈述。有的选修课排在工作日的晚上,下班后要立刻赶到学校上课,很晚才能回到宿舍。
  马骄阳的同学总结他们的选择:“读MBA的人群大多是普通青年想要突破现状,只能勤恳通过学业先为自己增添砝码,不然早就选隔壁班EMBA或是各种商学院去了。”
  马骄阳就是这样。本科毕业时没考上研究生,仓促找了*9份工作。他以市场营销专业毕业,去了一个农业水产研究单位的非研究岗。虽然那里安稳、有编制,还提供宿舍,领导也比较认可他的工作能力,但待了一段时间以后,马骄阳确定,这些外人看起来安稳闲适的条件都不是他想要的。
  因为马骄阳的学历是本科,学术项目他基本沾不上边,只能做做后备工作,自己的专业背景在这里也没什么优势;他喜欢做有挑战、有成就感的工作,但这里的工作氛围更适合养老;更重要的是,如果靠着那里每月几千元的薪资慢慢熬,想要在北京待下去,过几年成家立业,想想都觉得太难了。
  要在短期内改变现状,*10能做的只剩下跳槽。
  可是论学历、论经验他都没有优势,而且他毕业时跟这个单位签的是5年的合同。“当你想清楚自己的处境和究竟想要怎样的生活,自然就会做出选择并咬牙坚持。”在工作进入第3年时,他决定利用业余时间,读一个研究生学位,让自己在学历上更有优势。
  对于自己的再次进修,马骄阳觉得补充管理学的知识很有必要。“我本来就有一个研究生情结,报名时受同学带动,就直接选了北大MBA的项目。”
  马骄阳很早就分析过自己的知识储备,因为觉得财务是今后从事管理类职业的必备技能,他在刚开始工作时就选择了一门大学会计专业的网络教育。
  网络教育的学费不贵,但也有约束力,他对着电脑听完课,必须在系统里完成题目练习,最后必须通过各门考试才能拿到证书。多了作业任务和考试的压力,网络教育的学习效率显然比他买书自学更高。
  因为宿舍里的同事没有和他一样在学习的,马骄阳为了学习氛围更好,下班就背着电脑到旁边大学的教室里自习,“像在弥补大学里遗失的那几年时光。”3年坚持下来,他吃透了财务专业知识,拿到了会计学历证书。
  在北大MBA入学考试的时候,面试让他紧张了一回。面试之前他被单位派去出差,用来准备面试的时间变少了。他只能不断地琢磨可能会被问到什么问题,一遍遍地在心里演练回答。
  面试进行得比较顺利,拿到入学通知才是更大压力的开始。当时学费只要8万元,马骄阳工作以来的积蓄勉强够交学费。“3年的学费分别是3万元、3万元和2万元,不用一次全部交齐,这还稍微有个缓冲。”当时国际班学费是9万元,全职班和在职班都还是8万元。如果上全职班,时间充裕,但他就没有了生活来源。马骄阳必须一边工作赚钱,一边读在职MBA,再加上“厉行节俭”。读在职MBA只能利用所有的休息时间上课、复习、准备作业,这比读全职显然要更“水深火热”。
  “北大的MBA很严格,想毕业并不轻松。”一开学,马骄阳就在英语测试中被判定为需要继续学习英语还不够熟练,但讨论课上仍然得硬着头皮用不太熟练的英语解释自己的观点,课后则有一个监督软件考核听写读的时长和效果。老师都比较注重平时成绩,课后作业量也不轻松;看着外企同学很炫的展示PPT,马骄阳觉得自己那个“太土”……
  80多人的班里马骄阳算是比较年轻的学员。25岁精力旺盛的他没有业余时间、没有周末,一心朝着更高的学历和更好的工作努力。实行“小学期”时暑假也在继续修学分。“好在我当时的单位工作并不是太忙,比起一些外企或外地同学已经算很幸运了,他们要么是出差回来拉着行李箱就直奔课堂,要么是周末坐动车在两个城市之间来回赶。”
  不断见识新世界的愉悦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他身体上的疲劳。“我倒不觉得真正学到多少知识性的东西,眼界和视野的开阔、思考问题的方法才是我后来一直受用的。”马骄阳总结这段经历。
  他在读MBA期间有机会坐在台下聆听中国顶尖教授学者谈宏观经济政策;有机会在讨论课上听到来自金融、IT等不同行业的同学的观点,他们以自身行业发展状况做例子来表达观点,让他学会以更广阔的角度看问题;管理案例分析的训练,让他考虑问题的体系更加完善。
  MBA读到后期需要选择具体的专业方向,由于大家都往热门的金融、投资方向挤,选课竞争激烈,马骄阳最后定的是战略方向。
  在读MBA的第二年,也就是和原单位签订的5年合同快到期时,马骄阳开始寻找下一个工作机会,他投出的新简历里也增加了MBA的教育经历。
  一家大型央企总部的资本运作部门给了他新的机会:工作内容更广阔,薪资待遇也有很大的提升。马骄阳立刻接受了新offer,从事业单位进入了更讲究效率的企业。“角色转换并不难,之前的财会知识、管理学储备都对我有很大帮助。”只是他当时还要一边适应新公司的环境,一边完成MBA的最后一年学习:半年课程和半年的论文写作。
  2011年马骄阳终于毕业,当年北大MBA在职班的学费涨到了20.8万元,“早行动也算省下一辆卡罗拉!”一路的坚守付出,他实现了自己的教育梦想,收获的不只是一张文凭,还是更有希望的未来。
  36岁提前退休
  她是朋友眼中的职业精英,更是幸运的价值投资获益者。
  人物:王一凡 年龄:36岁
  职业:自由职业者
  成真梦想:提前退休
  36岁,王一凡就赚够了提前退休的资本。
  36岁,王一凡就赚够了提前退休的资本。
  王一凡大学读的是文科专业,毕业后进入一家国有外贸公司做业务员。进入公司的第3年,她升任部门经理并被公派美国。她在美国期间,公司开始走下坡路。
  王一凡决定辞职自己创业,手头的资金不够,她向父母借了8万元,和几个朋友合伙注册了一间商贸公司。开公司那几年,王一凡赚到了30万元,但如果不是朋友李奇启发了王一凡的投资思路,她也没那么快赚到提前退休的资本。
  她当时想做股票投资,而且长期持有。朋友李奇是军事医学科学院的硕士,后来在药企做新药研发,因为和双鹭药业董事长徐明波是校友,对这家企业时有关注。
  李奇认为生物医药是比其他行业更值得关注的方向,看好即将上市的双鹭药业,认为未来其业绩会大幅上涨,在医药股中也会具有估值优势。他们找来做审计的朋友对公司做了研究,查阅了大量资料。当时双鹭药业的毛利率超过70%,经营性现金流和净利润匹配。虽然当时只有一个产品贝科能,但这个产品在国内没有竞争对手,还是个蓝海市场,李奇认为这个产品具备较大的市场空间。
  国内企业虽然都是仿制药企业,但是先仿制后创新是医药工业发展壮大的必经之路,日本的武田制药和以色列的梯瓦制药都是如此。双鹭药业发行时市值不足10亿元,却拥有更高的毛利率和一个被认为属于蓝海的产品,市值上和国外仿制药巨头相比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出于对行业、产品和财务指标的综合考虑,王一凡决定大量买入双鹭药业。
  2004年9月9日双鹭药业在深圳证券交所挂牌上市,开盘首日王一凡就以12.08元买入了3万股。而双鹭药业历史最低价为11.96元,几乎是底价买进。自上市以来,双鹭药业的净利润从2003年底的3120万元增加至2012年底的4.89亿元,股价保持了长期上涨趋势。即使在惨烈的2008年,股价也上涨了22%。到现在复权股价已经从上市时的12元上涨到了410元。
  当初的3万股股票,经过4次送转股及1次股改对价支付之后,如今已变为213840股,市值已达到1195万元,8年半的时间增值32倍。由于打算在房地产领域投资,2013年年初王一凡把双鹭药业的股票全部套现,获利1195万元。
  王一凡认为获得这么高的收益首先是因为认准了行业的发展方向,也和市场保持了距离;其次是作为一个并不精通股票的人,她能做到不天天看行情,就能忍受住股价波动带来的煎熬。现在她已把商贸公司的股权转让给合伙人,购入一套价值380万元的房子,有大把的时间去旅游、进修,过得很悠闲。
  为父母建好一个“家”
  她用10年帮父母张罗好一个属于他们俩的地方,但让他们留下来安心住好,并不容易。
  人物:李萍 年龄:37岁
  职业:企业咨询管理公司部门经理
  成真梦想:安顿好父母和弟弟的生活。
  再过3个多月,李萍就要去新加坡进修。她知道,将来再回父母身边生活的机会几乎为零。如果不能在父母身边照顾,那么给他们建好一个养老的安乐窝,是她现在能想到和做到的最重要的事。
  再过3个多月,李萍就要去新加坡进修。她知道,将来再回父母身边生活的机会几乎为零。如果不能在父母身边照顾,那么给他们建好一个养老的安乐窝,是她现在能想到和做到的最重要的事。
  李萍的父母在山东淄博,都年过六旬。家里条件不算好,她的父母像那一代被耽误的同辈一样,把“有出息”的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他们对孩子读书这件事非常在意。1994年,李萍考上大学,妈妈向亲戚借了5000元给她付了*9笔学费。弟弟没有继续念书,早早工作了,收入一直不稳定。
  李萍大学毕业后在当地的区有线电视台当播音员,月收入3000元。她把自己的月花销严格控制在800元以内,剩下的全都存起来。存够了*9个5万元时,就立刻开始给父母重新装修房子。
  这是一套动迁房,75平方米的三居室,每个卧室都不大。“我的卧室改造成厨房,厨房变成洗浴室,卫生间单独隔开,这样可以放下一个1.7米长的浴缸。”用新材料铸成的浴缸保温效果很好,爸爸可以在里面舒服地泡澡。她还给马桶装上了恒温坐垫,浴室里装上了暖风机,冬天上厕所和洗澡的时候都不会冻着。但装修还没结束,5万元的积蓄就用完了,最后又加了将近6000元。
  把家里安顿好了,2002年李萍来到上海发展。
  弟弟准备结婚生子了,但收入仍然不稳定。他们面临两个选择:买一套新的小房子给爸妈养老,老房子给弟弟结婚用,或者凑钱买大房子一起住。
  父母越来越年迈,总有一天他们会生病、会带不动孩子,李萍总是担心自己远在他乡时老人会寄人篱下。“万一他们和弟弟一家不能和睦相处,至少爸妈得有属于自己的地方住。”李萍坚持留下了老房子。
  2005年,弟弟在山东理工大学附近买了一套137平方米的房子,首付款7万多元,李萍代替父母出了2.5万元,占她当时积蓄的一大半,每月还帮弟弟还1000多元的房贷,直到2010年弟弟一家的生活步入正轨。
  这不算是个合理的家庭计划,但它毕竟是这个家庭做出的最后决定。
  “退一步想,帮弟弟也是帮爸妈。”她觉得弟弟的生活一天不稳定,父母都会想着卖自己的房子帮他。这是她最终决定帮弟弟出首付、一起还房贷的原因。李萍重新粉刷了父母的养老房。这套位于2楼的老房子,周边有菜场、大卖场,生活设施已经很齐全了。“现在,这套房子完全是为父母准备的了。”她比自己有了一套房子还要开心。
  不靠父母,在上海买房
  先结婚后买房,孟国良靠生意积累,收获了*9笔首付。如果公司运转正常,他的财富还会增长下去。
  人物:孟国良 年龄:34岁
  职业:华夏礼品网总经理
  成真梦想:完全靠自己在上海买房。
  孟国良2005年从北京来上海的时候,上海中环的住宅均价1万元/平方米,而他在北京时的月薪是2000元/月。农村的父母没有实力支援买房款,买房子这件事他想都不敢想。
  孟国良2005年从北京来上海的时候,上海中环的住宅均价1万元/平方米,而他在北京时的月薪是2000元/月。农村的父母没有实力支援买房款,买房子这件事他想都不敢想。
  但孟国良来上海不是为了打工,他在北京哥哥的公司做了4年的礼品网销售,为了在上海创业他跑到这个陌生的城市。跟着他一起来的还有他的女朋友,比他小2岁,大学毕业工作了2年。
  孟国良的公司很快开张。但“注册公司的50万元都是借来的,验完资就要还回去”。一开始公司里就2个人,采购、销售他一人负责,公司运转的资金不够只能去借。好在那时他还有一些人脉,北京的哥哥也会帮他,再加上礼品的生产和销售周期短,资金流动得快,还没出现过大的资金缺口。
  为了让资金尽量宽松一些,孟国良想了一个办法。由于礼品贸易行业一般先和客户签订单,再交给工厂生产,最后交货。孟国良就向合作次数多的老客户提出多付些定金,有时候定金甚至能直接支付工厂的货款,能减轻资金上的压力。
  在孟国良为公司奔忙、收入不定的时候,她的女朋友做着朝九晚五的工作,维持了一份相对稳定的收入。
  *9年,孟国良靠着东拼西凑来的钱把公司运转起来,到了2006年年底,他几乎不需要再借钱支付货款了,公司的资金流开始正常。
  这一年,他结婚了。当然,他还是没有足够的钱买房。结婚花掉的6万元是当时两个人的全部积蓄。结了婚之后,孟国良开始正式考虑买房,但是什么时候买,买总价多少的房子,都要看公司的盈利能力。
  2006年孟国良给自己定的月薪是6000元。从2007年开始,孟国良的公司运转逐渐正常,开始明确地分出采购、销售、财务等职能部门,也是从这一年开始,支付了员工薪水、办公租金等成本之后,公司的净利润稳定上升,从十几万元、20万元到50万元以上。2007年以后,孟国良把自己的月薪涨到1万元,这1万元用来支付家庭的开销基本没问题。
  2008年到2009年,孟国良从公司的盈利中陆续抽出了60万元用来买房,他在上海普陀区、宝山区、嘉定区看了很多房子,有的太贵,有的太小。
  2009年7月,孟国良在自己租房的嘉定江桥买了一套新房总价200万元,130平方米,首付60万元。当时买房的人太多,他找同事和朋友帮忙一起排了一天两夜的队,才交上首付。“买的时候不觉得小,现在儿子才19个月,他的玩具就摆满了一个房间,又觉得房子不够大了。”
  投资*9年,股票收益达到35%
  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袁杰建立了自己的判断体系,在投资股票的*9年就实现了不错的盈利。
  人物:袁杰 年龄:30岁
  职业:石化公司销售
  成真梦想:股票投资的首年收益35%。
  如何实现梦想
  “人生无时无刻不在选择,我觉得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如果你不买股票,你在赌股票下跌;如果你不买房子,你在赌房产下跌;如果你拿工资存银行,那你在赌存款利率跑过通胀。千万不要以为把头埋在沙里市场就找不到你了。它一定会找到你,把你痛扁一顿,然后在你的目瞪口呆中扬长而去。”
  袁杰对自己股票投资的首份成绩单比较满意。从2012年3月9日正式迈入股市,1年后他获得35%的收益率。
  他之前的投资仅限于购买银行短期理财产品,获得过*64.5%的年收益。35%的盈利增加了他继续投资股票的信心,最主要还肯定了他在投资之路上不断的阅读、思索和交流。
  在雪球日志上他列出了“不得不感谢的几个人”,其中包括国外的投资大师格雷厄姆、巴菲特、芒格,国内投资名家李驰,还有股票圈活跃的民间高手小小辛巴、熊熊babybear13、自由老木头等等。正是在他们书籍、博客的投资理念与经验的引导下,袁杰才更高效地入门,构建了自己的投资系统。
  袁杰是典型的“新上海人”,毕业就留在上海工作,奋斗目标是立业、买房、扎根。在28岁时他突然开了窍,“要让手里的工资生出更多收益。”这个转变缘于他在2010年接触到的理财书籍,它们也是大多数人的理财启蒙教材罗伯特·清崎的《富爸爸穷爸爸》系列、《30年后,你拿什么养活自己》等等。书里的投资理念让袁杰印象深刻,他开始对理财开始有了兴趣,他心里也生出要在“45岁至50岁实现财务自由”的目标。
  袁杰理财行动的*9步就是把每月结余的资金换成了银行理财产品,第二个目标就是要积累投资本领,提高资金收益率。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袁杰判断可以适当增加权益性投资产品,股票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
  袁杰本来对股票投资没什么好感。父母就是十几年的老股民,从1996年开始炒股都未得“精要”,袁杰耳濡目染的都是“深套”、“割肉”这样的词汇。“二老的方法就是典型中国股民那一套,听消息、追走势、买最便宜的,挣少赔多。”袁杰回忆,父母还有过被“深套10年”的记录,曾买过的深发展、深康佳因亏损太严重只能用“搁置不动”的方法来应对。“直到2007年大牛市才获微利出局,但算上时间成本和通胀因素,这笔钱还是赔的。”
  “投资股票就像开车,需要老实学规则,拿到驾照再上路。”袁杰说自己“完全是怀着敬畏之心踏上了投资之旅”。在正式行动前他做了几个月的铺垫,学习关于资本市场的基础概念,并且幸运地直接入了“价值投资”门派。从股神巴菲特的书籍,再追溯到其老师格雷厄姆,再到费雪、芒格,袁杰细啃了4本大师经典着作,对股票投资有了全新认知。“投资好公司,分享企业的成长。”
  研究公司和行业的基本面成为他投资的主要乐趣。
  他*9只股票买的是兴业银行,坚守重仓也让他分享到这波银行股上涨的收益。袁杰对银行业的关注始于“前辈”的启发。在真正动手买股之前,他找出国内“巴菲特们”的博客细细研读,“国外投资大师的理论也需要结合A股市场实际,我想看看牛人们是怎么运用的。”在国内倡导“中国式价值投资”的几个大佬中,李驰偏好金融股,林园、但斌等则是看好白酒等消费股。当时白酒的价格已经涨得比较高了,倒是李驰提及的银行业不错。
  袁杰按照格雷厄姆的选股标准结合实际做了调整。比如公司收益率与价格比(市盈率的倒数)*4是AAA级证券的2倍,银行当时的市盈率只有4至5倍;市净率*4能在0.75左右,而银行股的市净率正处于破净大潮中,显示出吸引力;公司要有稳定的现金流、分红以及盈利增长。“这么看来银行股是非常完美的投资标的,而我还有个小算盘,我觉得什么行业都可能破产,唯有银行不会,在净资产附近买入绝对是机会大于风险。”
  他先排除了几大国有银行股,认为以它们过于稳当的脾气还不如存银行。而股份制商业银行中最突出就是招商、兴业、民生这三家,袁杰对比了它们各自的ROE、价格等,最终选择了兴业银行。
  袁杰的10万元资金在建仓时只先买入几百股试手,再分步建仓。但2012年的银行股就像目前的白酒一样,一天一个坏消息,市场上充斥着各种对银行的悲观情绪,地方债务大面积违约、利率市场化、房地产贷款资金链断裂等等。3月买入后,股价继续调整。
  股价下跌,袁杰的心态也经历了煎熬。“虽然价值投资者一般都是说对看好的股票越跌越买,拿到相对低的成本,但股价的持续下跌有时还是会让人对自己的判断产生怀疑。”袁杰反复琢磨,与其他看好银行股的投资者如熊熊babybear13、自由老木头等交流,坚定了持股的信心。一路加仓到11月,兴业银行的持仓占到一半以上,还在招商银行价格跌下来后入了2成。“我对中国a1零售银行的招行和同业老大兴业说yes,市场最终也对我的坚守给予了丰厚回报。”
  这个过程也使他反思什么是成熟的投资心态。“真正的投资者一定要分析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往往一两点决定性因素就足以判断买还是不买。”
  同样的坚守还表现在阳光电源这只个股上。袁杰的*9份工作与光伏行业相关,按照巴菲特的能力圈理论,袁杰*9反应是要利用这种优势。
  光伏行业经历了2010年的快速扩张已经产能过剩,加上欧美的双反政策,光伏股票也一路下挫。袁杰却逆势而为,买入约2成仓位的光伏概念股阳光电源。“阳光电源的主营业务是光伏电站核心部件中的光伏逆变器,与上游多晶硅、电池片并无直接联系。当时我想国家会加速启动国内光伏市场,阳光电源不会受到负面影响。”
  但市场表现和他的判断相反,光伏上游原材料价格降低使逆变器价格走低,影响到公司利润。截至2013年2月,这只股票还亏损9%。袁杰总结,在这种行业系统性风险面前,还是不宜过早介入,静待股价跌透才更适宜。
  不过他依然看好这个公司的前景。袁杰分析,“行业层面上,国家明确表示了要支持光伏行业健康发展的态度,还上调了‘十二五’期间的光伏装机总量,目前逆变器的产能仍然不足;而从阳光电源公司层面看,它是国内*10一家主营光伏逆变器的上市公司,我相信2013年的业绩会迎来漂亮的业绩。”果然阳光电源在2月末开始大幅上涨,袁杰也获得正收益。
  投资获得的成绩让袁杰更有动力。雪球网上小小辛巴的一篇博文让袁杰意识到要构建安全和稳健的投资组合。银行股算是弱周期,袁杰还买入了消费股贝因美和医药股上海医药,以此分散风险。“投资关键的是独立判断的能力。”袁杰总结,在三聚氰胺事件后奶粉行业受打击,但国产奶粉中贝因美没有查出有这个问题,他判断这个企业品性还不错,加上它在国内占的市场份额比较高,袁杰买入了这只股票。
  在投资成绩面前,袁杰的父母也逐渐认可他的观念。他的父亲手里还有一只股票盐田港没有解套,让袁杰帮忙分析。袁杰首先就问“它主要业务是什么?”父亲认为就是港口。但袁杰研究资料之后发现其主营业务早就增加了高速公路,而在惠盐高速下调收费等政策的影响下,利润当然受损。
  袁杰最惨的时候账户有20%的亏损,但他都经过理性分析,坚持自己的判断,最终获得回报。“这算实现我投资梦想的好开端。”
  攒够女儿留学的80万元
  这对不懂投资的中年夫妻能获得稳健回报,较高的家庭收入和专业指导是基础。
  人物:李霖 年龄:47岁
  职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成真梦想:通过投资赚够了女儿的留学学费。
  2012年秋天,李霖和先生送女儿登上飞往温哥华的加拿大航空班机,女儿将进入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留学。他们在经济方面的努力支持了女儿申请向往已久的学校。
  2012年秋天,李霖和先生送女儿登上飞往温哥华的加拿大航空班机,女儿将进入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留学。他们在经济方面的努力支持了女儿申请向往已久的学校。
  今年47岁的李霖在事业单位工作,先生是外贸公司高层,家庭税后年入29万元,没有负债。
  李霖很舍得为女儿花钱。女儿刚出生时就买了*9辆家用轿车;在上外附中读书时,每年暑假他们都花3万元至4万元给女儿报名“出国游学班”;高三那一年还专门接待了一个从纽约到上海留学的美国孩子住在家里,方便让女儿练习口语。
  2007年,他们估算女儿5年后留学需要80万元人民币,而当时家庭的存款只有30万元。
  李霖本打算靠定存储蓄攒学费。把30万元现金存5年定期,按年息5%计算,期满后的本息总和为37.5万元;每月存5000元,按零存整取年利息3%计算,5年期满本息总和为32.3万元。两项一共69.8万元,而女儿留学需要80万元,还差10.2万元。
  他们只能靠激进一些的投资组合赚这10.2万元。李霖姐姐的指导发挥了作用。
  在银行工作的姐姐指导他们用30万元存款购买不同的理财工具:40%购买混合型基金、30%购买股票型基金、20%购买银行理财产品,10%存为活期。这些投资组合加起来,5年平均年收益为8%,本金加收益总额为44.1万元;原计划的每月5000元零存整取改为每月分别用2500元定投指数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这个基金投资组合的5年年化收益率为10%,5年后,本金和收益总额达到了36.6万元。
  2008年,李霖和先生在姐姐的指点下,及时把股票型基金都换成债券型基金,避开了之后的严重亏损,随后在2009年的小牛市中赚了一笔,他们的投资组合实现了年均8%至10%的稳健收益。
  2012年,30万元投资组合的市值变成了44万元,加上基金定投收益和本金36.6万元,总额达到81万元,刚好能负担女儿的出国留学费用。

 
扫一扫微信,关注*7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