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时代周报[*{7}*]获悉,上海证券已有4人被监管层带走调查。
“几天前,上海证券已经有4个人被监管层带走调查。” 这位银行业资深人士言之凿凿地告诉记者,谈及原因,该人士认为肯定与10亿骗局有关,目前这一消息还未得到权威部门的证实。
就在一周前的6月18日,证监会匿名通报了“上海一券商资管陷10亿低劣骗局”的消息,一度在资本市场迅速蔓延,甚嚣尘上。几天后,涉事券商浮出水面。
“可以确定就是上海证券”,某券商上海总部一位高管向时代周报证实。
这意味着,一度爆发式增长的券商通道业务,终于遭遇了“滑铁卢”。
在上述人士看来,骗局的整个过程很简单。上海证券被引诱参与到一个很常见的通道业务项目,当该券商准备将10亿资金汇入介绍人的账户时,银行经办员察觉到异常,随后冻结了资金,让上海证券躲过了一劫。
当前,中小券商争夺通道业务已到白热化阶段。一方面,券商管理费大幅下滑,通道业务的利润最多不过0.005%,换句话说,10亿的项目到手不超过50万。另一方面,盲目扩张也导致了风险管理越来越粗糙。“骗局中,项目介绍人和项目本身是假的都没发现,可见上海证券并未开展尽职调查。”一位知情者称。
虽然此次事件未造成损失,但通道业务的风险暴露无疑。分析人士指出,通道业务收益低、风险大、不创造价值,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如今监管层已经表现出进一步加强此类业务的风险管理,如果通道业务受限甚至被叫停,整个券商都将受到打压。
10亿项目获利不超50万
记者*9时间对此事情进行求证,但上海证券的相关人士均三缄其口。但回放整个过程,可以看出上海证券的风控之薄弱。
今年年初,一家企业以融资需求为名找到上海证券的资管业务部,希望其通过设立单一信托的形式,从商业银行融一笔金额达到10亿元的资金,这家企业则将自己的一笔对等的金融资产委托给上海证券设立一个定向资产管理计划。
“这是开展通道业务很常见的形式,但具体到这个项目存在很多的问题。介绍人身份是虚假的,投资标的物也是虚构的。介绍人冒充一家国有商业银行的员工,引券商入局并将10亿元汇入介绍人所设的银行账户中。”一位接近上海证券的业内人士表示,“所幸银行发现异常后,及时冻结了该券商向介绍人账号汇入的资金。”
“请君入瓮”的骗局如此低劣,一向精明的券商为何差点成为“瓮中之鳖”?上述人士认为与小券商对资管规模急于求成密不可分,“大券商一般不会轻易上当,小券商资管规模小,与银行接触不多,但又求规模心切,就落入了圈套。”
在去年行业创新的背景下,券商资管规模可谓“突飞猛进”,呈现出几何倍数爆发式增长,这其中大部分是定向资管规模的“贡献”。
上述人士认为,“大家一窝蜂地拿项目做通道业务,很多资管都是刚开始做非标资产,缺乏经验,在冲资管规模同时就容易疏忽风控控制。但虽然规模是上去了,收益却不多,因为通道费率目前只有0.002%左右。这场大跃进式的发展该踩刹车了。”
上述人士称,“一开始的通道费率能有0.03%,之后一路下降,去年上半年就慢慢降到0.005%,目前很多券商只有0.002%,而这个10亿的项目,券商到手的管理费最多20万到50万,收益非常低。”
不断压低的通道费率,使得券商资管的收益被严重压缩。但既然通道费率如此之低,为何券商还要争抢这一业务?
一位大型券商自营人士表示,“*9,虽然钱不多,但聊胜于无,此外规模越大,累积的通道费用也能积少成多变成可观的数字;第二,掌握了客户,培养客户的粘性,维护客户关系,就有其他业务发展的可能,规模做大后,对于券商申请很多业务资格都有好处。就像腾讯qq为什么要免费给人用?一样的道理。”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2012年整体券商资管规模增长迅猛,但上海证券资管业务的净收入却不增反降。上海证券2012年年报显示,截至2012年年底,上海证券受托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仅仅为33.07万元,比2011年的128.04万元下降了74.17%。
券商指银行难辞其咎
“事情在4月份就已经发生了,券商资管风控肯定是有问题的,而各级经办人都是有连带责任的。幸好最后关头经办人员发现了疑点,才避免酿成大祸。”一位业内人士认为,“风险控制做得太粗糙,项目介绍人和项目本身是假的都没发现,可见其并未开展尽职调查。”
虽然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券商在这一事件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事实是,如果没有银行对于资产“出表”的强烈欲望,券商几乎没有机会开展通道业务。
“如果责任都由券商来扛就有点冤了,投资标的物和资金都不是券商的,券商仅仅提供一个通道。实际上合同上也会写明如果发生风险,券商是不需要负责的。”一位大型券商人士认为银行同样负有重要责任。
虽然从法律上讲,券商对此并不负责,但监管部门的处理并未依据项目的法律合同来执行,而是假定券商背负尽职调查责任,并认定需要担负全责。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券商暂停通道业务,也不会对券商的盈利造成很大的影响,按照0.002%-0.005%的通道收费标准,这点收益根本微不足道。”
收益微乎其微,但一旦发生问题券商却被首先问责,为何券商仍然热衷通道业务?上述业内人士表示,“因为大概率不会出事,银行那边会首先审核项目,券商只是提供通道,有点坐着收钱的意思,比起花大量精力操作一个企业IPO的风险来说,这种短平快的方式风险并不大,只是一旦出事就是灭顶之灾。”
实际上,早在今年3月,关于银行理财产品券商资管通道业务叫停的消息在业内广泛流传。3月底银监会下发的《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无疑是迎头浇来的一瓢冷水。
通道业务等同于曲线放贷
通道业务的井喷式发展在监管层放开券商的投资限制之后。去年10月,证监会发布了重新修订的《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其中,针对集合和定向资管业务,证券公司在目前投资品种基础上适度扩大资产管理投资范围,并适度扩大管理资产运用方式,允许资产管理参与融资融券交易,将资产管理持有的证券作为融券标的证券出借给证券金融公司。
“之前券商资管的投向范围仅是股票和债券,并不包括票据,这种合作模式一直是一种擦边球式的业务。但新规将资管的投资范围扩大至中期票据、保证收益、保本浮动理财计划等,有了‘放松管制,鼓励创新’的政策导向,银证合作的通道业务才大规模发展起来。”
“说白了,通道业务其实就是一种银行曲线放贷。融资方不能通过银行贷款的渠道得到资金,转而采用银证合作这种曲折的方式,最终使得融资方能得到需要的资金。”一位金融业分析师对记者表示,“这个过程中将原本简单的业务搞得复杂模糊,产生大量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和交易成本。”
上述分析师进一步解释,商业银行在政策限制下,不得向某些行业直接发放贷款,因此银行转而通过“理财产品”的形式募集资金,之后用这笔募集的资金认购券商资管发行的定向金融产品,而这个金融产品的投向,其实就是向不能直接发放贷款的企业提供贷款—由此,银行的储蓄资金,通过券商这个“通道”,最终贷给了有贷款政策限制的企业。
“银证合作就是银信合作的变种。国内信托业这几年从零到超过8万亿的规模,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银信模式’、‘银证模式’、‘银证保模式’等所谓‘高端金融创新模式’都有点异曲同工,殊途同归。”上述分析师称。
热门资讯
-
211都不要,只爱财经类院校!曼大是财经真爱粉! 高顿教育 2021-12-08 17:28:41
-
考CPA有必要报面授班吗?高顿CPA面授多少钱? 高顿教育 2021-11-09 10:14:51
-
高顿网校怎么样,听很多学员说高顿网校很不错,是不是真的? 高顿教育 2021-08-13 14:05:05
-
宝盈祥瑞养老12日发行 高顿教育 2021-07-15 17:41:25
-
高顿财经学acca贵不贵,高顿财经acca考下来要多少钱? 高顿教育 2021-05-25 09:56:3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