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这个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还让很多人不愿去想的事情,如今得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认可。据佛山某网站一项调查显示,通过银行贷款来实现“超前享受”的观念在当地渐成气候,接近七成的家庭与银行保持着借贷关系。那么,个人贷款有哪些被你忽略的细节呢?该怎么贷才算科学呢?
  宁愿贷款也不欠人情
  孩子考上了名牌大学,家里却穷得揭不开锅,最后在乡亲、亲戚的帮助凑齐了生活费——这是传统的互助型融资。如果换成相应的贷,便有了今天的银行助学贷款(专门为念不起书的高校学子提供帮助)。
  事实上,随着银行产品的日渐齐全,很多人会有“宁可交点利息,也不愿意欠人情”的观念转变。更何况在融资紧张的情况下,找亲戚朋友也不见得能快速帮上忙。
  只需用心观察,你就会发现邻居的房子是按揭贷款的,同事买车选择了车贷,同学国外旅游也分期贷款,楼下开店的张三也是贷款做起的生意……从经济学意义上讲,若对形势判断正确,合理的贷款能为我们抢占利益高点。
  每人可贷金额浮动大
  银行往往要求申请人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这也是降低资金风险的有力保障。贷款额度就是根据自己的还贷能力决定的,通常取决于收入来源,一般在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个别地方性银行提供的公务员贷款会到达100万元,这样的特例也是由个人收入和职位决定的。
  以某银行的“新一贷”为例,银行根据客户的不同情况给予月收入5-10倍的融资额,贷款下限为4万元,上限为30万元。一般工薪阶层可以获得月收入7倍的贷款,优良企业员工可以获得月收入10倍的贷款。如果优良企业员工能够提供月收入达到3万元的证明,就可获得30万元的贷款。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在无太多抵押物和担保的情况下,个人可能贷到的额度近一两年来在走高,这得益于银行细分产品的日渐丰富。
  寻找最合适的额度
  那么,到底贷多少才合适?佛山某股份银行的个贷部经理指出,他们专门对愿望贷款人的心理进行过统计,发现借贷人普遍存在以下心理:
  一、对即将进行的借贷行为感觉被动,能贷多少?够不够用?能不能达到自己所需?这些在他们踏入银行借贷部时,居然都心里没有底。这种心理是非常不利的。
  二、贷得越多越好。有这种心理的人往往会货比三家,认为提供额度大的就是好,有的银行提供4万-30万元的贷款本来已经非常适合自己,但是看到另外一家是50万元,又犹豫了。其实,贷款是找最适合的而不是额度*5的,否则这多出来的贷款哪怕只有1万元,都可能拖累你整个金融规划。

 
扫一扫微信,关注*7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