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和创新的“横空出世”需要来点社会噪声,这篇财经业界评论是10月8日上午9点38分新鲜出炉的哦。
  和中国的经济规模、研发投入、研究人员数量、国际专利申请的国际地位相比,中国在诺贝尔奖获奖者中的比例少之又少。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达尼埃尔·谢赫特曼曾说,中国传统文化给人的印象是强调结果,不容忍失败,相比起来,美国文化是鼓励“胡思乱想”的,鼓励通过“想象”来提供解决途径与办法。比如做工程技术的人可以在体育、酒吧等各个看似与“主业”无关的领域自由想象,发现新办法与新途径。事实上,提出问题本身比给出一个解决答案要难很多,这对推动创新更有价值。
  谢赫特曼谈的是创业文化,但对一切领域的创新都有启发意义。
  史蒂文·约翰逊的《伟大创意的诞生》提到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大约30年前,心理学家查兰·奈米斯(CharlanNemeth)调查群体环境中的噪声和创造力的关系。她选择了一系列的幻灯片,每张上面是不同的单色调,要求受试者对颜色和亮度进行评论。结果80%的答案都是十分传统的关联词语,比如蓝色幻灯片会触发人们联想“天空”等。
  随后的实验是在几组受试者中特意安插几位演员,他们故意用一些莫名其妙的言语形容幻灯片,好像幻灯片呈现的是另一种颜色,然后再让其余受试者对幻灯片进行联想。这一次,在“天空”之外,“爵士”、“牛仔裤”等词语更多地涌现出来,边缘的联想词会成为主流。
  奈米斯的实验表明,如果将一些噪声引入决策过程,异议者所输入的不正确的信息反而能刺激他人联想到一些不寻常的事物,探索出新的可能性。这个实验后来延伸到模拟陪审团、会议室、学术讲座,都显示,好创意更有可能出现在含有一定量噪声和错误的环境中。无噪声的环境太干净,反而缺乏新意,因此绝佳的创新实验室总是有点“污染”的。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校区的研究团队也做过类似测试,研究不同噪声水平下的创造性思考技能。其结论是,创意项目的理想环境应当包含有一点环境噪声,适当的背景噪声产生的适当干扰会让思维跳出既有的模式,引发人们的遐思,但同时还能让思考者保持专注。“这种适度分心的专注有助于提高创造力。”
  从决策科学的角度看,有点噪声就是要有点不同立场的声音,因为不同意见的交融才会令决策更正确。
  来源:*9财经日报

 高顿网校官方微信
扫一扫微信,关注*7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