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们,你们好,欢迎前来阅读:2014年金融回归常态化将增强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滕飞,本文是由高顿网校小编为您10月21日呈现的。
  在史上最严厉的针对存款冲时点的监管政策要求下,商业银行季末新增存款降至2011年末以来的最低值。M2剔除了水分,社会融资规模结构趋于合理,影子银行业务纳入规范发展轨道,这些都为金融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创造良好的环境。
  9月发布的金融数据呈现出回归常态的特点:当月新增存款恢复正常水平,较以往季末月大幅下降,货币供应量M2增速也趋于平稳;社会融资规模同比有所下降,但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比重同比、环比均明显上升;银行间拆借回购利率环比同比均下降,回归正常状态。 货币供给、融资需求、市场利率三方面的常态化有利于增加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因为非理性或波动性过大的金融数据会导致决策偏差,降低资金的使用效率。
  新增存款同比下降,应归因于纠正存款偏离度新规的效果。在史上最严厉的针对存款冲时点的监管政策要求下,商业银行季末新增存款大打折扣――9月新增存款9243亿,仅为6月新增存款的24%、3月新增存款的25%,为2011年末以来的季末月最低值。银行存款冲时点行为受到硬性约束后,以往靠理财或同业存款在月末时点转化为一般存款的“虚增”存款不再有效,这在某种程度上让时点存款回归了理性和真实。9月M2同比增速12.9%,环比上升0.1%,非常接近政府控制目标13%。由于与存款的高度相关性,9月新增存款同比下降,按理M2增速也会下降,但却比8月上升0.1个百分点,而用公布的M2余额实际数计算同比增速只有11.6%,低于公布的12.9%,原因何在?答案在于央行网站发布的数据的备注项“本月M2同比增速根据可比口径计算”,8月数据并没有这项备注,说明央行考虑到银行冲时点存款减少将降低M2绝对值,因此对数据作了技术处理,以免M2突然失速,引起各界不必要的争议和猜测。而冲时点存款本来是临时性的,现在只不过恢复到真实水平,这使统计数据更真实客观,具有更强的可参考性,有利于提高宏观货币政策的准确性。
  今年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减少1.12万亿,主要是信托贷款同比少增1.23万亿,这反映了影子银行体系规模增速放缓。信托贷款的资金来源相当一部分是银行同业投资和理财投资,但近期银监会对同业和理财业务的监管不断趋严,银行这两项业务监管套利的空间缩小、难度加大,加上经济增速下行、部分企业出现债务风险、银行不良率上升,导致银行风险偏好下降,对同业和理财表外业务的风险控制更加严格,信托贷款的增速显著放缓,同比下降77%。除信托贷款以外,未贴现的承兑汇票同比也少增5173亿,这主要是因为承兑汇票通过“贴现”转入表内,某种程度也反映了企业的贷款需求比较疲软,银行只能通过贴现增加贷款投放。7月社会融资规模数据最能反映这一特征:新增贷款仅2731亿,而当月未贴现的承兑汇票下降4157亿,说明当月企业贷款需求较弱,银行只能以贴现贷款的方式占用信贷额度,致使未贴现承兑汇票下降较多。
  从融资结构看,由于社会融资规模中信托贷款等表外融资规模的同比下降,贷款融资在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相应上升。前三季人民币贷款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59.8%,同比高7.7个百分点。月度数据更能反映出这种趋势性特征:上半年各月人民币贷款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在70%以下,到了三季度各月均上升到70%以上,9月达82%。这反映了表外融资规模的压缩,企业更依赖于贷款融资,对于实体经济而言,有利也有弊。好处是在以贷款为主的融资体系中,由于银行贷款的风险管控更严格、透明,整个金融体系的信用风险更可控。弊端是原来的影子银行业务支撑了相当一部分企业的融资需求,在信托等融资规模下降后,这部分企业融资需求可能受到挤压,需要以其他渠道填补,而贷款等正规融资规模毕竟有限、且信贷的风险控制严格,企业未必能获得需要的融资。
  因此,在前期影子银行业务风险需要消化、表外融资规模受到约束的情况下,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断了企业的融资渠道,而应增加对实体企业的资金支持,除了增加信贷投放,更需拓展以债券发行和股票发行为主的直接融资渠道,做好相关的市场机制建设,激发市场活力,降低企业交易成本,鼓励一部分大中型企业以直接融资方式获得资金。同时,随着理财、同业、信托等非信贷融资业务走上规范发展的道路,在完善风险收益匹配、信息对称透明等机制建设后,可以增加非信贷融资渠道的规模,发挥其对传统信贷的补充作用。
  对于企业融资而言,利率下降有利于提振企业的融资需求。9月,以同业拆借和债券质押式回购利率为代表的银行间市场利率较上月均显著下降,这是7月以来连续第二次下降,已较7月下降近50个基点。自去年6月“钱荒”以来,银行间市场加权平均利率*6曾达4.28%,随后逐步下行,9月降至3%以下,恢复到相对正常的水平。银行间市场的利率下降,一方面是因为社会融资整体下降,对整体资金需求下降;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央行开始引导市场利率下行,通过连续的定向降准,公开市场操作以及9月向五大行投放5000亿常备借贷便利(SLF),为市场提供了充足的流动性,增加资金供给,市场利率自然下行。而在数量工具以外,近期央行还连续下调公开市场正回购的中标利率,有意引导短期市场利率下降。在相对宽松的货币环境下,这有利于银行的去杠杆化操作,将部分表外信贷转入表内,使融资体系信息更透明、风险管理机制更健全,这有利于金融体系的长期健康发展;对企业而言,银行负债成本下降将传导至企业融资成本,有助于降低企业的债务负担,增加企业投资能力,激发创新活力。
  新增存款、M2剔除了水分,社会融资规模结构趋于合理,影子银行业务纳入规范发展轨道,这些都为金融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创造良好的环境。
  (作者单位:中国光大银行总行计划财务部)
  来源:上海证券报

 高顿网校官方微信
扫一扫微信,关注*7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