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上述说法,平安证券表示否认,“目前,我们还在尽力配合证监会的调查,但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收到证监会出具的相关函件或通知。”
对于证监会即将作出的处罚决定,到底应该“适可而止”还是“痛下狠手”,舆论争论不休,一切静待结果。或许在这个时候,比起关注处罚力度,我们更应该积极反思,缘何此类事件多次发生,屡犯不止。
在万福生科案之前,绿大地、胜景山河、广东新大地也爆出类似丑闻,造假上市者的鱼贯而出,保荐机构自然难辞其咎,但更有IPO市场快速发展之下的制度缺失,也有投行领域普遍存在忽视风险的行为失范因素。
近年来,国内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创业板的推出,IPO市场容量呈倍数放大。面对突然激增的市场容量和大量如潮水般涌现的项目机会,保荐机构在业绩和利益的驱使下,存在“跑马圈地”,相互攀比,大干快上、仓促上马的浮躁风气。发行节奏的加快和高股价、高市盈率带动的超募佣金收益,更助推了券商这一整体急躁氛围。业绩至上、利益至上成为不少投行的首要甚至*10目标。而另一方面,行业整体风险控制的责任意识和理念并未得到充分强调和重视,相关制度和举措仍在不断摸索和完善。
对此行业人士表示,如此“简单粗暴”业务发展模式其实在国内券商领域普遍流行,投行从管理者到从业人员出现重数量、轻质量的导向,重视短期实现利益、长期责任意识淡薄。而各券商争夺通道造成的从业人员无序流动,更进一步加剧了个人的短视行为。
有内部人士透露,平安证券连续卷入造假风波,更多与前任投行团队“野蛮生长”运营风格相关。在前任核心团队的带领下,平安证券在短短数年内从一家中型券商跃居IPO保荐前列,2010年、2011年连续两年蝉联IPO保荐冠军。平安证券的投行团队人数也从2004年的49人增至高峰时的350人,保荐代表人从最初的7人增加到85人。与此相对应,其投行业务的重视数量、忽视质量的粗放特征开始凸显,团队管理上,欠缺对原投行核心业务团队的有效管理、监督和制约,陆续出现胜景山河、万福生科等引起市场巨大争议和声讨的IPO项目。而这批投行团队班子大多已离开。
如今的平安证券看似正在为这些历史包袱留下“买单”。但其实在此之前,其内部已全面开展了一轮“颠覆性”的业务转型和风控模式变革。据了解,为彻底改变过去重数量、轻质量的管理导向,平安证券现已大大加强了预立项、立项环节的审核,全面优化内控和风险管理体系,并在问责机制上进行了进一步明确与完善,从源头上把控项目质量和风险。
此外,在激励考核机制上,从项目直接挂钩向综合评价体系转变等。历经一年多的阵痛,平安证券的投行业务现已逐步理顺,投行团队人数回升至280人,保代人数恢复至60余人,累计拟申报储备项目也升至150个左右。
然而,仅仅一家券商彻底转型是远远不够,如若全行业不进行深刻反省与变革,相信IPO项目粗制滥造的简单复制还有市场,未来还会有更多的万福生科,绿大地。
-
2021年最受会计人喜爱的10个微信公众号 高顿教育 2021-07-10 16:19:03
-
史玉柱不用空降兵 女儿不接班 高顿教育 2020-03-10 10:19:31
-
2017年CFA考试科目介绍及考试重点解读 高顿教育 2019-11-27 13:43:54
-
新鲜出炉的CMA高分榜,厉害了我的高顿学员们! 高顿教育 2019-06-28 11:59:40
-
双十一高顿喊你“来学习” 高顿教育 2018-11-10 13:3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