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顿网校小编在12月11日为您整理了一则业界评论的文章——周俊生认为新常态之下经济调控要有新思路
  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于昨天(12月9日)拉开帷幕,会议尚在进行之中,但已经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会议将讨论什么内容?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是什么?明年GDP增长指标是多少?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否会有所放松?会议会给“牛角”初露的A股市场送上什么样的“大礼包”?这些问题都成了各阶层人士热议的话题。
  其实,这些问题的答案,在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之前,都已经定下基调。12月5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对2015年经济工作进行分析研究后已经明确,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重要位置,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强化风险防控,加强民生保障,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可以预期的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根据中央政治局会议定下的这个总基调进行具体的部署,推出若干既有年度特点、又有利于长远制度安排的改革举措。
  市场之所以关注此次经济工作会议,一个现实的因素是今年我国经济运行出现了不同于往年的情况,年初定下的7.5%左右的增长目标很可能难以实现,很多人认为,这固然反映了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现实困难,但也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紧缩有一定关系。因此,一段时间以来,市场上一直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放宽抱有期待,这种心态甚至影响到了一些地方政府,期望重启投资扩张手段来提升GDP增速。但是,中央政府对此却不为所动,只是针对个别经济领域出现的问题,采取了定向宽松等“微刺激”手段,即使是前不久推出的全面降息,也有别于以往利用降息来刺激经济的习惯做法,而是侧重于以不对称降息来舒缓企业融资贵的问题,并且为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作出了探索。
  中央政府之所以能够在经济增速下行的局势面前保持调控政策的稳定,关键在于对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的表现持有清醒的认识。中国经济以往的高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靠投资扩张和货币超发来实现的,它固然使国家的经济实力迅速提高,但在经济可持续发展上也遗留了不少问题,因此就目前来说,推进经济转型已经成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不能有所动摇。一个值得回顾的事实是,在以往经济高速增长期间,政府对于经济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是没有认识,而且多次进行政策调整以促进经济转型,但每每因为GDP指标的下行而使这种调整半途而废,使问题的积累越来越严重。因此,在新常态之下,我们首先必须破除GDP迷信,对经济转型之后出现的GDP下滑保持足够的容忍度,保持既定宏观政策的稳定。
  随着我国的经济增速从以往的年均10%放缓到现在的7%—7.5%的新常态,各项宏观和行业的调控政策也必须跟随这个新常态进行调整,以适应这个新常态。当然,新常态之下,经济运行会出现新的问题和新的矛盾,一些原来潜在的风险也会凸显出来,这也决定了新常态之下政府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变化并不是可以高枕无忧,无所作为,而是必须坚定地用改革来化解这些新产生的矛盾和问题。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后的一年多来,我国按照全会部署的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已经在财税、金融、社保、土地流转等多个领域推出了改革措施,特别是政府倡导的简政放权改革,为不断释放原来受到束缚的市场活力提供了制度性基础,在即将到来的2015年里,这些改革措施将逐步落地,并成为经济新常态之下的新的发展动力。在国内,上海自贸区的成功经验将逐渐向区外推广,在存款保险制度推出后,利率市场化将全面实现,从而为我国金融市场建立起新的秩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老大难问题将有望缓解。在国际上,“一带一路”规划的稳步推进和中国在多个国际自由贸易区所进行的努力,更将为中国建立起国际经贸合作的广阔空间。
  面对经济运行出现的新常态,经济调控就要有新的思路。现在重要的就是整个社会都要对于新常态有清醒的认识,特别是地方政府需要主动适应新常态,而不能再迷恋于用政府干预来配置市场资源的旧有手段,不能再迷恋于用宽松货币政策来促进市场活跃,不能再迷恋于以牺牲环境、资源来换取GDP的上升,而是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更多依靠产业化创新来培育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的开局之年。在这个时候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9次召开的会议,将呈现出政府管理、调控经济工作的新的思路,因此确实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对于2015年中国经济的发展,我们有足够的理由保持信心,这种发展不是以GDP增加多少个百分点为标志,而是原来被各种不适应市场发展的旧制度、旧体制束缚的市场活力得到充分释放,经济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旺盛动力,这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中的一个重要成果。
  (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1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