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款消费收紧 奢侈品“遇冷”

  随着中央八项规定、反对铺张浪费等措施的贯彻落实,一直以来“牛气冲天”的奢侈品行情明显下挫,一些品牌也暂时放缓在中国的拓展计划。
 

  - 品牌高速增长受阻

  2012年底,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出台,社会舆论对公务人员的监督也随之加强。

  公款消费“收紧”,奢侈品销量应声“下落”,一些奢侈品牌高增长随即遇到“瓶颈”。贝恩公司数据表明,2012年中国奢侈品消费增速为7%,与前两年30%以上的增速已有一定落差。

  记者走访上海一些奢侈品专卖店也发现,购买人数明显“缩水”。位于上海南京路上的一家纪梵希专卖店前段时间开始打折,近日已关门。

  “奢侈品牌在中国抢地盘式的扩张已经无法延续。去年绝大多数品牌销售业绩没有达到年初目标,最多的少了30%以上,近年罕见。”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全球知名奢侈品集团在华负责人表示,这与奢侈品海内外价差大、经济整体环境遇冷等有关,也与公款消费受限有一定关系。

  另一家奢侈品店员表示,由于税务局查得严,以办公用品为名目的发票暂时开不出来,顶多只能将珠宝、手表以“皮具”名义出售,销量下滑两成左右。

  世界奢侈品协会*7报告显示,2013年1月20日至2月20日,中国内地奢侈品消费总额为8.3亿美元,比2012年春节期间销售下跌近53%。

  2013年,包括古驰、路易·威登等奢侈品牌在华放缓扩张的消息陆续传来。路易·威登高层此前表示,将全面抑制扩张,不会在中国二、三线城市继续开店。古驰负责人也称,2013年将维持在中国门店数量,不再前往新的城市开店。
 

  - 为公款消费开后门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11年人均GDP排名中,中国名列第86位。而与之相对应的却是,中国已经取代日本成为第二大奢侈品市场,仅次于美国。

  记者调查发现,在奢侈品消费巨额数据的背后,仍然暗藏着公务浪费、权钱交易的需求。为了适应中国消费市场的“特点”,不少奢侈品牌都“入乡随俗”,给予购物者*5限度的“方便”。

  在上海一家普拉达[-0.36%](PRADA)专卖店,销售人员介绍,买动辄上万元的奢侈皮具,开发票可以是“礼品”,也可以是“工作服”,显然为了报销方便。

  一位奢侈品品牌销售顾问甚至表示,不管购买的是什么商品,都可以开具“办公用品”发票,且不会出现商品明细,方便入账。

  这位销售顾问说,不少客户购买奢侈品“不问价格”,“因为付钱的都不是他们自己”。一些不带钻石、不镶金的手表比较适合送给政府官员,“这样比较低调,看不出来价格,现在风声紧,买爱马仕太高调了。”

  “发票擦边球”是不是违规,其实奢侈品公司心里非常清楚。一位资深业内专家说,今年以来,一些奢侈品牌的高层都担心这样“变相”协助“公款消费”可能带来法律风险,已经采取了行动。

  据透露,不少国际奢侈品品牌从去年开始陆续内部发通知,要求不准乱开发票,而今年具体规定更加详细。“实际上卖什么产品开什么发票是国际惯例,只不过中国客户有特殊要求,一些大牌也就‘暗度陈仓’。”
 

  - 送礼涉嫌变相行贿

  奢侈品牌的服装皮具、生活用品、钟表首饰,总给人一种优雅、时尚的感觉,其“卖点”也正在于此。然而,如果牵涉到权钱交易、公款浪费、变相行贿受贿,就成了一种披着“优雅”外衣的腐败,不仅败坏社会风气,也让奢侈品的美好形象彻底变味。

  温州商人朱先生告诉记者,他一年买的奢侈品牌皮包可能就有几十个,根本不是自用,几乎都是送礼,大多送官员。“这些东西价值高,对方接受了也感觉是个礼品,不烫手,几乎就是送钱,听说现在还有专门回收兑现的渠道。”

  专家建议,应加强财政资金管理,切断公款送礼的资金源头;对预算外资金加强管理,遏制这部分资金的体外循环;同时加大对权钱交易的打击力度。

  (据新华社北京5月1日电记者周琳、陆文军、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