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顿财经题库
  孙春艳认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已到关键时点,这篇财经业界评论是3月16日礼拜一新鲜出炉的哦。
  今年两会,因中国消费者到日本买马桶盖和春节前外资撤离企业增多等现象,中国制造转型的议题明显比前几年热门,甚至有悲观者认为中国制造熬得过2008年金融危机,却未必熬得住2015。此担忧也许不足虑,但政府提了多年的转型升级,现在必须有突破性的行动了。
  那么,2015年中国制造到底面临什么挑战?首当其冲,是外资撤离的增多。2月5日,西铁城精密广州公司突然宣布解散,1042名员工随即失业(详见本报3月9日25版《西铁城撤离:珠三角制造业告别青春期》);2月7日,日本大金公司表示将家用空调生产从中国迁回位于滋贺县的工厂;2月27日,微软中国宣布,将关闭位于北京及东莞的手机工厂……而松下、夏普、TDK、耐克、富士康、三星等世界知名企业则纷纷在东南亚和印度开设新厂。
  其实,这样的撤离并非始于2015年,从西铁城广州公司的调查案例可知,2014年开始这场转移已在酝酿,而2012年以来长三角、珠三角等25个城市大幅调高最低工资标准时,一些轻纺企业就开始撤离中国。可以说,制造业尤其是低端制造业会向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和地区转移,这是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在国外的大型超市里,“Made  in  china”产品已经不像几年前那样充斥全场了,如墨西哥、印度、巴基斯坦等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已经在替代中国制造。
  若仅受大趋势影响,似乎不足为惧,但我们看到,不少美日韩的中高端制造企业开始撤离中国,回流本国。比如2013年苹果将1亿美元的电脑生产线撤回美国,而日本受日元大幅贬值有利于本国企业产品出口等要素影响,企业开始向本土回流,比如前述西铁城、大金等例子。这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一些发达国家吸引制造业回归新政导向的结果。对此,欧盟北京商会近日的一份报告表示,中国的外资撤出率已经连续三年向上攀升,跨国企业中国投资的黄金时代已接近尾声。而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靠规模制胜的时代也正在走向终结。
  需要反思的是,过去几年实体经济得到的支持并不够。2008年金融危机后,天量信贷更多投向了基础设施领域,一些实业资本转而投向房地产,博取短期利益,无形中也形成了一种逆向效应。如此情形下,面对转型升级压力的制造企业,恐怕也难得专心主业。
  中国的投资环境在近一两年内发生的一些新变化,也令外资应接不暇,比如取消外资的超国民待遇、启动外资反垄断调查、政府优先采购中国自主创新产品等等。十多年来,我们大力引进外资,把土地税收等资源大幅集中倾斜给外资,现在政策的冰火两重天,让部分外资感到很不适。一方面,这要求给外资适应这种“新常态”留出时间;另一方面,外资也要顺时而变,把握变化中的中国市场新机会。就此而言,中国市场仍有很大空间,只是外资也要转型升级。政府政策一定要权衡好效率创新与公平公正之间的尺度。
  危中亦有机。多年来,外资企业本就是中国制造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现在暂时出现的撤离现象,给我们敲响警钟的同时,也在被动加快中国制造转型的步伐,正所谓“时不我待”,现在最棘手的是,部分外资企业撤离后,地方政府如何做好续接工作,毕竟厂房土地都在那儿闲置着。而政府想要淘汰的低端制造业的撤出,正好也给转型升级留下了空间。从日本买回的智能马桶盖由中国杭州制造,也让我们看到,多年与外资强敌为伍,中国制造能力已经赶超上来,尤其是大量的三来一补企业从2008年之后因海外订单减少开始走上出口转内销之路,并打造自己的品牌,这次又是这些OEM企业逆袭的大好机会。
  来源:经济观察报

  高顿网校精彩推荐:

  两会好声音 2015年“会计人”观两会

  2015年“全国两会”财经新闻报道

  2015年“全国两会”会计人汇总

  小“微“企业税收政策解读

  2015年1月-12月财会考试月历

  2015公务员工资改革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