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云: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A股则连20天都没等到,隔了一个交易日似乎又变成了一条“好汉”——昨日(6月1日)是“5·28”大跌后第二个交易日,A股“满血复活”,沪指狂飙217点,收于4828.74点,创业板指暴涨4.81%,盘中创下历史新高3722.86点。
  昨日大小盘股齐涨,但泡沫终究有破灭的一天。“未曾行兵先看退路”,搞清大盘股和小盘股在泡沫破灭时谁先下跌,就有助于我们届时保住胜利果实。
  “央妈”献礼助涨
  此前,汇金减持银行股曾一度让A股陷入恐慌,不过,今年多次解救A股于危难的央行则在暴跌后又一次呵护A股。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5月29日,央行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5)》,表示要促进股票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应继续壮大主板、中小板市场,积极推动证券交易所市场内部分层;在上证所推出战略新兴板,全面推进创业板改革,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报告还指出,要研究“新三板”的内部分层,丰富挂牌公司融资方式,完善交易机制。规范发展服务小微企业的区域性股权市场,继续发展证券公司柜台市场。
  分析人士认为,央行这份报告无疑对刚经历暴跌的A股投资者情绪起到了明显的安抚和提振作用。另一方面,“水牛”最重要的支撑——流通性目前仍然充裕。
  近期,市场盛传央行针对特定银行进行PLS操作以提供基础货币。
  星石投资认为,若相关传言属实,此次PLS利率大降,意味着央行为支持实体经济再度加大了货币供给力度,这就是A股暴涨的幕后原因。这些措施将让股市资金供给更充裕,让牛市持续发展。
  此外,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公募持续扩容,新基金首募规模超过7500亿元,基金产品数量已超过3000只。目前已在证监会公示,待发的基金产品超过228只。
  统计显示,截至5月29日,今年以来新成立基金307只,使得公募产品数量突破3000只,达到3020只。年内新产品首募规模合计7505.62亿元,5个月不到就突破2012年首募近6500亿元的年度发行历史纪录。
  沪上一位基金经理认为,流动性宽松的牛市根基并未改变,当前的调整不会影响A股向上的整体进程,但鉴于A股前期快速上涨,目前市场已进入风险收益共存阶段,下一步投资将呈现分化局面,震荡加大。
  A股成交明显缩量
  一方面,基金“供水”源源不断;另一方面,央行提振市场投资信心。在经过5月29日一天的纠结后,昨日沪指高开高走,一路震荡上行,最终大涨4.71%,收复4800点,报收于4828.74点;上周同样遭遇重挫的创业板指更是强劲反弹,创出3722.86点历史新高。
  然而,《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昨日沪市成交仅为9345亿元,成交额连续两个交易日环比下滑,创业板市场成交额更缩至2000亿元以下,仅为1885亿元。分析人士认为,这说明IPO发行对二级市场资金有一定影响。
  大摩投资认为,从基本面来看,昨日发布的制造业PMI数据依然不理想,显示目前内外需的改善仍不明显,制造业仍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短期经济依然需要稳增长托底。大盘短期仍有上涨动力,等释放完周初的新股申购压力后,沪指有望突破5000点整数关口。也有市场人士指出,政策慢牛意图明显,监管层压制疯牛的动作也尚未完结。短期暴跌暴涨并非良性运行,因此不排除政策降温动作再度出手,投资者需要注意市场高位的震荡,心理上需要保持平静,切勿追涨杀跌。
  未来大盘股泡沫或先破
  昨日A股市场的特点是大、小盘股齐涨,这再度引发各方对于牛市性质、牛市长短和风格的探讨。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不少机构认为,本轮牛市性质属于估值推动而非盈利推动。国金证券分析师李立峰、研究助理袁雯婷认为,一轮牛市上涨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于经济周期启动、企业盈利改善。市场更多依靠盈利(EPS)推升指数上行,这是“货真价实”的牛市;另一类牛市则是由于大类资产配置发生变化、居民资产再配置转移,使极度充裕的流动性转型虚拟经济,市场更多依靠估值(PE)来推动指数上行。这样的牛市由于企业盈利并未改善,不能跟上股价上涨,因此估值膨胀被更多视为泡沫。该券商认为,接下来投资者要从“躺着赚钱”过渡到“站着赚钱”。
  广发证券分析师陈杰则表示,根据他们的交流和观察,目前机构投资者存在一个一致观点和一个争议点。
  一致观点是:更多的人相信经济会在下半年实现企稳甚至弱复苏,且一致认为经济回升也是牛市快结束的信号。
  一个争议点是:经济复苏以后,到底是大盘股还是小盘股先跌?广发证券认为,2014年以来主板和创业板上涨中,估值贡献明显大于盈利贡献,主板涨幅中有85%都是估值贡献的,创业板涨幅中有69%是估值贡献的,因此虽然创业板涨幅远大于主板,其实主板泡沫比创业板还大。
  广发证券最后表示:一旦未来经济复苏导致政策放松预期收敛,大盘股泡沫反而可能先破。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高顿网校精彩推荐:

2015年1月-12月财会考试月历

2015公务员工资改革解析
史上最全
《财经名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