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论坛上看到这样一个问题:家里条件不算特别好,所以家里的希望都寄托在我读书上了。平时学习成绩也很好,模拟能考上不错的全国重点大学。但高考没有发挥好,虽然成绩也还过得去,但只能上本地一般的省重点,也算是失利了。现在不知道该怎么办,不知道是重新来过,还是就这么读下去。
  看到这个问题真是深有感触。
  这两天应该就要出高考成绩了吧。相信在这个时候很多考生都将面临这样的抉择,是就这么得过且过的读了,还是不顾一切重头再来、不达目的不罢休?
  相信你们一定会很纠结吧,因为这毕竟是决定一辈子的大事。
  作为一个家庭条件也不是特别好,也曾高考“失利”过的人,我想我有资格回答这样的问题。
  先讲讲自己的背景吧。我的家乡为某二线省会,母亲是老师,父亲原本在国企,但是前几年改制,现在算是私企打工的。改制的时候买断了工龄,算是跟着国家的政策走了一把。买断工龄的时候,以前住的国企的房子也要收回,但是赶上可以优先买给我们家。家里就把以前攒的钱和父亲的工龄钱,算在一起付了房款。
  那时候,二线省会的房价真的蛮低,所以算到最后还能剩下一部分。虽然不多,但也有几万块。那时候正好上初中,父亲就说这钱慢慢攒着,给儿子买房子娶媳妇吧。
  仔细算算当时的收入真的很少,父母加一起来每个月五千多,也没有额外收入。母亲虽然是个老师,但她这个领域也没有辅导班什么的。从那时候开始,日子就过得紧紧巴巴。然后我就迎来了人生的*9件大事——高考。
  之前我学习一直是蛮不错的。当时呆的高中理科生很多,文科生一个年级也就200来人,我考试就是前10以内的水平。凭这个成绩,能考上整个西北*4的学校之一,也是自己爱的专业。但是高考成绩出来,自己的数学和综合没发挥好,成绩差调档线二十分,最后只能接受调剂,去本省第二大本科的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去读。
  当时我面临的可选项主要有这么几项:1、接受调剂;2、去自己的目标大学,但是可以选择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专业;3、复读,来年重考。
  经过仔细分析,我才发现,这几条路都不适合自己。
  “接受调剂”
  从学校和专业来说,都不太可能。
  目标学校是整个西北*10一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大学,和本省其他大学的差距大到很多人都想象不到的地步。和本省第二大本科相比,它的调档线高近四十分,这在总分为750的高考里意味着什么,我想不用我多说。
  而且,换学校就意味着去大城市闯出一番前景的一个重要前提没了。这里不要给我说大学文凭没用、没含金量。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为什么每年几百万学生要去拼这个命参加高考?
  如果上了本省的其他学校,意味着你未来的出路基本就在省内,你出不了西北了。现在回想起来,真的是这样,那些上了本省学校的高中同学基本都留在省内了。更重要的一点是,西北的环境和氛围和沿海这面是不一样的,什么都还是讲关系。所以你哪个学校毕业的真没什么区别。
  再说专业,很多高考生都对专业有异常的执着感,虽然太多的人都说本科专业不重要。当年的我也是这样,所以没得商量。
  “去自己的目标大学,选择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专业”
  每个大学都有知名的专业,这个大家都是知道的。像北大清华这样的大学还好说,像我们西北的大学,同一大学的不同专业有可能就意味着天壤之别。
  在一流大学读者三流专业,还不如在三流大学读者一流专业。
  而我选的专业算是那个大学里比较好的专业,所以分数线也比较高。而之所以能“去自己的目标大学,选择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专业”,还不是因为没人选、不权威等原因造成的分数线比较低。
  喜欢真的是选择大学和专业的核心标准。因为我不喜欢,所以我没有妥协。
  “复读,来年重考”
  也许很多人会在这时候建议你,你可以去复读,来年再战,争取考个好成绩。
  但我要说的是,你做出这样的选择,一定要慎重慎重再慎重。
  因为从我自身周围人的经验来看,选择复读的都不太会有好结果。和我高中同年级的,有一个年级模拟考次次*9,他的目标就是考北大清华,但分数线出来不够。怎么办?他就去复读。结果复读一连复读了两年,最后连我头一次考的都不如。
  复读真的压力太大了,人不止会垮掉,甚至某些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会变态。
  也许真有复读逆袭的例子,但我没有遇到过。
  扯远了,我是怎么选择的呢?我选择了第四条路,在很多人看来都不可思议的一条路。
  我选择了出国,当然是举债出国。
  当时国内有很多合作办学的项目,3+1,最后一年可以出国读书,拿个国外本科学历。我就挑了一家合作方是英国大学的机构,查了一下这个大学的背景,准备出发了。
  钱哪来呢?当时自己家里有近十万存款,找各种亲戚凑了不少钱,凑够了我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
  为什么要出国?因为父母比我更清楚,在知识和视野就是力量的今天,在中国向上层阶层流动的*10方式就是读书。更何况,我可以选择一个不错的学校,读我自己的专业,回国还有很不错的竞争力。
  出发前,父母对我说:“好好学,未来一定要在大城市扎下根。”
  他们在西北小地方呆了半辈子,*10一次去过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还是为了去借钱。读大学几乎就是我走出去的*10机会,更何况我是他们下半辈子的*10依靠。
  后面的故事就显得有些俗套了。大学毕业,我只身回国。去很多500强公司面过,大多被拒,但我最终还是在上海找了一份很不错的工作。家里欠的钱已基本还清,我还准备在上海定居。
  我不是想鼓励大家出国。
  不是每个家庭都能承担起出国的费用,比如在英国你每年的生活费用就需要20万元左右,如果是合作办学这样的项目还好点,如果是好几年的那种,百八十万说出去就出去了。而且很有可能你回国后并没有很好的竞争优势,这百八十万的投入有可能会面临非常非常长的回报期。
  更何况留学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一个家庭的事,在所有人没有全部做好准备的前提下出国是不理智的,也是不现实的。
  我真正想说的是,如果你被逼到了一个非要选择不可的境地,留学的确是一个可以考虑的选择。比如高考失利,再比如遇到了一个非常非常诱人的offer。
  而且现在很多留学的性价比非常高。比如合作办学项目,一直以来都只有本科生留学,现在据说有项目可以3+1年直读硕士。这意味着同样的费用,4年后就是得到认可的海归硕士。具体的不太了解,大家可以去百度一下。
  但是无论如何,一定要记住,在有经济压力的前提下,你出国的*10理由一定是:出国后带给你的收益,能够大于这笔投资。并且,这样的收益必须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实现。
  如果这一点都做不到,出国真的不是很好的选择。
  希望可以帮到有同样困惑的人。
  ▎本文作者李鹏,来源高顿网校,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gaoduneclass。原创文章,欢迎分享,若需引用或转载请保留此处信息。
  欢迎关注微信号高顿网校(gaoduneclass),满满的会计实务干货,免费网课随心听

高顿网校精彩推荐:

2015年1月-12月财会考试月历

2015公务员工资改革解析
史上最全
《财经名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