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大补”

  编者按

  近期,两市上市公司年报披露收官,给我们提供了观察国有企业获得补贴状况的*7数据。一个有意思的视角,是将获得政府补贴最多的十家国有企业与集中了众多民营企业的创业板整体盈利相比较,结果是十大国企的补贴和整个创业板盈利相差无几。这不是一个令人乐观的结果。

  政府补贴国有企业的初衷往往是为了挽救其经营性困境,这种过度干预市场优胜劣汰竞争机制的行为是否恰当?继续深究的话,政府该不该补贴企业,以何种方式补贴,都是富有争议的话题。

  这一组报道并不能提出解决问题的答案,我们再度重申一些老问题,希望引发读者一些新思考。

  两桶油补贴连续三年攀升 去年合计达122亿元

  被市场称为“两桶油”的中国石油[-0.35% 资金 研报](601857.SH)、中国石化[-0.73% 资金 研报](600028.SH)两大央企,多年来获得的国家补助有起有落。在2008年获得国家巨额补贴之后,它们都沉寂了一段时间。2012年,这两大企业继续拿到了总计122亿元的政府补助,中国石油占比较高,获补高达94亿元。

  这已经是两桶油获得的政府补贴连续三年攀升。在成品油定价机制逐渐理顺的背景下,大的能源企业是否还应该获得越来越多的政府补助值得商榷。
 

  炼化亏损国家补

  去年,中国石油的营业外收入总计为115.78亿元,这对于一个全年总收入高达2.1952万亿元的企业而言,不算意外。不过中国石油那100多亿元的营业外收入中,来自于政府的补贴就高达94亿元,这恐怕也并不算是小数目了。

  据《*9财经日报》记者梳理,94亿元的政府补助,是中国石油自2009年以来的*5补助额。2009年~2011年期间,其获得的政府补助分别是近11亿元、15.99亿元和67.34亿元人民币。

  中国石油并没有在其2012年年报中,详细阐述为何会有这94亿元的补助出现、为何会如此之高。不过多位分析师的观点是,成品油定价机制,致使该公司的炼油化工业务亏损加大,天然气板块也因进销价格的倒挂而出现大幅亏损,这都可能是国家“拉”一把的主要因素。

  尽管2012年经过了八次的成品油价调整,而且,通过控制调价幅度,国内成品油价也逐步接近了原油市场基准价,但2012年中国石油在炼油业务上的亏损仍高达336.72亿元。该企业的化工业务也出现了98亿元的经营性亏损,比上年同期增加亏损81亿元。

  其次,备受瞩目的天然气业务也受重挫。

  2012年,天然气与管道板块获得的经营利润只有-21.1亿元,比上年同期的155.3亿元人民币利润,减少了176亿元之多。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销售进口天然气和LNG的直接亏损高达419亿元。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化工行业分析师告诉本报,这几年中国石油的天然气管道长度在不断延伸,现已有4万公里;而且,此前签署的众多海外天然气合同也在陆续履行。但是,海外采购价高于国内实际销售价的问题,迟迟没有得到解决。但从市场需求方来说,下游企业与个人当然也并不愿意中国石油大幅提价,因此“气价”全面的改革并没有出现。

  今年,随着中国石油的中亚天然气管道、江苏如东LNG接收站达产后,天然气的进口量还会增加,估计中亚气会达到近105亿立方米,全年还将进口近300亿立方米。如果今年天然气价不上调,那么天然气板块仍可能出现更多亏损。但该分析师称,2013年政府是否会加大对中国石油的补贴额,暂时无法确定。
 

  补贴三年连增

  相比中国石油去年拿到的94亿元“红包”,中国石化的补助28亿元就显得少了一些。

  中国石化称,所谓的政府补助是从政府部门获得的且满足所附条件的财政补贴和税收返还。由于政府补助,中国石化2012年总体营业外收入为45.73亿元。2009年到2011年,该公司获得的政府补助分别为4.62亿元、10亿元、近15亿元等。

  两家公司2012年虽然总计有122亿元的红包,但这并不是最多的年份。2008年,由于原油价格高企、国内成品油销售价格较低,两大公司一度发生了炼油板块的巨额亏损,因此根据当时的财政部文件,为了保障原油及成品油的市场供应,对两大公司实行了财政扶持政策,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一次性获得了政府的157亿元、503亿元的补贴。其中,中国石化的炼油部门拿到补贴为405亿元,即便如此,该事业部仍亏损615亿元之多。

  “两桶油”享巨额财政补贴的事情,在当时引起了公众的强烈不满。有人认为,作为石油勘探、销售成品油及化工产品的航母级企业,其有这么多的业务,因而即便是由国家政策而产生的炼油亏损,也不应由财政埋单,可以通过其他业务部门的“净赚”来弥补。因而,随后的几年,人们也看到了中国石化所获政府补贴的不断下滑。

  就此事,中国石化现任董事长傅成玉也在不久前如此说道:“2008年时,国际原油价格曾一度达到了147美元/桶,但我国成品油价格却不能定得很高,否则国内物价无法承受,所以那时炼油行业整体亏损了1100多亿元人民币。国家通过税费返还形式返回了(炼油企业)数百亿元左右,大家就说政府有补贴,自那以后中国石化再也没有了。”他也承认,自此中国石化的炼油亏损,也一直通过其自身来承担和消化。

  在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逐步完善的这几年,即便没有财政补贴,中国石化的经营情况也并不差,这也表明该公司并非要依靠政府补贴来存活。若一家公司纯粹依靠国家“施与”,自身无法控制炼油现金成本,原油开采、化工业务等管理也一片混乱不进行内外部的市场化改革,那么其造血能力也将完全丧失,最终将一无所有。

  对航空公司来说,开通航线即从政府获得补贴,似乎已成为行业惯例。2012年,包括中国国航[-1.28% 资金 研报](601111.SH)、东方航空[-0.66% 资金 研报](600115.SH)以及南方航空[-0.86% 资金 研报](600029.SH)在内的国有三大航空公司,再次获得了共计超过40亿元的政府补助,而且补贴数额均超过2011年。

  即便有政府补贴,由于去年航空业受经济低迷影响,再加上燃油成本高企,三大国有航空公司净利润依然出现了下滑。
 

  补贴占东航近半利润

  记者查阅三大国有航空公司的2012年年报发现,东方航空去年获得的政府补贴位于三大国有航空公司之首。

  东方航空去年营业外收入达到27.11亿元,同比增加11.12亿元,增幅达到69.63%(公司2012年的营业收入增幅只有1%),而营业外收入的大幅增加,主要就是由于收到政府经营性补贴有所增加所致。

  在东方航空的营业外收入构成中,政府补助达到17.20亿元,而上年同期为10.61亿,其中有11.38亿元是航线及航空补贴收入,而这一收入在上年同期为9.74亿元。

  2012年.东方航空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3亿元,同比下降29.81%,而政府补助贡献了其净利润的一半。

  去年盈利达到49.48亿元的中国国航,在2012年同样获得了高达12.83亿元的政府补助,上年同期则只有9.27亿元,同比增长38.29%,尽管政府补贴占据了公司净利润的近三成,但公司2012年的盈利还是同比减少34%。

  不过,在中国国航所获得的政府补助中,除了占据大头的航线及起降费补贴款,还有节能减排补贴款也比2011年增加了一倍。

  在南方航空的2012年合并利润表中,营业外收入达到20.27亿元,而上年同期则为15.02亿,其中政府补助12.58亿元,上年同期只有8.28亿元,补贴数额同样占据了其全年盈利的近五成。南方航空也表示,政府补助主要为公司收到的各地政府给予的若干航线补贴及其他航空业发展补贴收入。
 

  补贴效果待考量

  对于投资大、收益时间长、利润空间薄的航空业来说,每年能够获得一定的政府补贴,似乎已经成为了行业惯例,尤其是在开通一些国际航线和老少边穷地区航线时。

  东方航空最近开通的武汉到旧金山国际长航线,每飞一班都会获得武汉市政府的现金补贴,这一航线也是从武汉始发的*9条到美国的国际长航线,而在去年法航开通武汉到巴黎的国际长航线时,也同样获得了武汉市政府的现金补贴。

  希望通过开通航线带动本地区的招商引资,是当地政府不惜重金补贴航企落户的重要原因,比如早在2005年,重庆市政府就曾决定市级财政在3年内每年补贴2000万元,共计6000万元来补贴航空公司在渝的国际航线,以期拉动当地旅游、商务谈判及地区经济,据测算,重庆每多一条国际航线,1年就可增加500万元税收。

  对此,多位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地方政府对航空业的热情仍很高,航空公司获得的政府补贴有望继续增长,不过,由于获得补贴的往往是一些盈利前景不佳的航线,从长远看来并不利于航空公司的业绩增长。

  一家拟开通国内二线城市到欧洲航线的航空公司管理层对本报记者透露,在决定开通这条航线之前,当地政府就承诺在税费优惠和航班补贴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刺激力度基本可以覆盖开通航班后30%左右的成本,这也是公司最终做出开航决定的重要原因,如果没有当地政府的优惠和补贴政策,开航后面临的很可能就是亏损,但一些政府补贴只提供三年,如果航线培育不能在三年内完成扭亏,三年后面临的可能还是取消。

  早在2010年前,国内上市航企的盈利,甚至还主要依靠燃油套保、汇兑收益以及政府补贴等非主营业务贡献,直到2010年受国内红火的航空市场的刺激,航企的盈利才主要转向依靠运输主业推动。

  不过,对于已经进入的2013年,多家航企对目前的市场情况仍不乐观。兴业证券[-1.48% 资金 研报]的分析师朱峰就指出,在H7N9疫情的负面冲击和经济复苏缓慢的情景下,航空景气复苏继续受挫,需求增速低于今年一季度12%和去年全年9.2%,而供给增速相对稳定,供大于求将导致客座率和票价负增长。

  随着A股上市公司2012年年报披露完毕,众多上市公司获得名目繁多的政府补贴也浮出水面,其中,国有企业占据了补贴金额的绝对大头。而在近几年来的政府补贴前十名排行榜中,国有企业尤其是央企,均占多数。

  然而,尽管来自地方财政的补贴年年润色着上市公司财报,对一些连年亏损的企业,财政补贴也起到了暂时避免暂停上市甚至退市的作用,但很多公司在失去补贴后再度陷入亏损,而有的公司在补贴之下仍旧增收不增利,甚至无法摆脱亏损的尴尬。
 

  补贴难救亏损国企

  在所有获得政府补贴的上市公司中,*5的“赢家”当属“两桶油”。两家公司的年报显示,中国石油(601857.SH)和中国石化(600028.SH)去年分别获得补贴94.06亿和28.14亿。而在2011年,中国石油就以67.34亿元夺得当年的“补贴之王”称号。

  三大国有航空也是获得政府补贴的常客。2012年,包括中国国航、东方航空以及南方航空在内的国有三大航空公司,再次获得了共计超过40亿元的政府补助,而且补贴数额均超过2011年,但净利润却普遍出现了下滑。

  而作为国内产销规模*5的汽车制造商上汽集团[-0.32% 资金 研报],2012年获得的政府补助也达13.80亿元,比2011年获得的9.57亿元同比增加幅度达36.68%,政府补贴的增长也远远大于营业利润的增长。

  事实上,由于航企和车企都是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和解决就业的重要工具,因此普遍会获得不菲的补贴金额,但补贴的增长却很少与其利润的增幅同步,甚至反而带来了运力、产能的分散扩张。

  而与上述国企相比,一些国企即使有政府补贴相助,但依然没能摆脱亏损的尴尬。比如去年*ST远洋[-0.60% 资金 研报]、中国铝业[0.25% 资金 研报]和中国中冶[0.00% 资金 研报]三大央企获得的补贴数额就达到22亿元,但三家企业的累计亏损额高达247亿元。

  此外,虽然近两年各地政府加大了对钢企的财政补贴,但大多数钢铁企业也没有逃脱业绩下滑甚至亏损的厄运。统计数据显示,沪深两市35家钢企在2010年和2011年分别得到政府补贴13.43亿元和30.57亿元,补贴增长幅度高达127.6%,但企业净利润总额却从2010年的304.3亿元大幅下滑至184亿元,净利润缩水了约四成。

  当然,也有包括钢铁企业在内的一些公司,通过临时性的巨额补贴,暂时摆脱了亏损甚至退市的尴尬。

  比如2012年实现净利润9880多万的重庆钢铁[0.74% 资金 研报],就在当年合计获得各种政府补贴20.02亿元,而如果没有此项收入,公司铁定亏损。公司的年报显示,2012年12月19日,重庆钢铁收到重庆市长寿区财政局5亿补贴资金,5天之后公司又收到来自重庆市财政局的15亿元资金,这些补贴主要是为了弥补2010年至2012年公司因环保搬迁增加的环保费用性支出等成本。

  而在2011年,重庆钢铁还处于亏损当中,公司当年的净利润亏损14.71亿元,如果2012年再度亏损,将被戴上ST的帽子。

  不过,去年有补贴不代表年年有补贴,去年有好运不代表年年有好运。值得注意的是,在2011年通过高达11.65亿元的政府补贴成功扭亏摆脱暂停上市风险的华菱钢铁[0.00% 资金 研报],在2012年政府补贴“断奶”后,就再度陷入了亏损泥沼。

  华菱钢铁的年报显示,到2012年,公司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约为1000万,比2011年减少了11.55亿元,同时,公司的业绩再次由盈转亏,净利亏损32.5亿元。
 

  十国企补贴接近创业板盈利

  对于上市公司的补贴依赖症,业内人士认为,出于对企业发展的方向性引导和扶持,可以采取适当的财政补助,但如果明显偏离预定轨道,尤其是在年底集中下发的各种补贴或补助,无法排除为本地上市公司粉饰业绩的嫌疑,而滥发补贴不仅造成财政资源的配置浪费,也无益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并有损公平竞争。

  总的来看,重庆钢铁、东方航空、上汽集团、中国国航、南方航空、海螺水泥[0.44% 资金 研报]、*ST远洋、中国铝业这8家国有控股企业获得的政府补贴也十分可观,分别为20.02亿、17.20亿、13.8亿、12.83亿、12.58亿、10.31亿、9.04亿、7.44亿。加上“两桶油”获得的122.2亿,1273家上市公司中,仅这10家国有企业获得的补贴就达225.42亿,不可不谓壮观。

  可资比较的是,创业板集中了大量的民营以及创新型企业,355家创业板企业中,大约95%,即337家为民营企业。*7的数据显示,355家创业板公司2012年度累计实现净利润247.6亿元,按照95%计算,创业板民营企业盈利约235亿元。

  两相比较,十家获得补贴*5的国企,其补贴金额和创业板中所有民营企业盈利相差不过1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