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大学本科毕业那最后一个暑假最难忘的一段经历是什么,那毫无疑问要数一个月拿到驾照,有了机动车驾驶资格了。
  当时六月初所有的毕业手续就基本已经办好了,该做的事情也都大致完工了。毕业照那天大家想遍了各种没节操挑战底限的集体照姿势,却又在当天晚上的毕业晚宴上抱头痛哭感慨离别的辛酸。爸妈来学校帮我收拾东西,告别了四年生活的这个学校,这个城市,这个省份,即将开启新的征程。
  毕业前在家乡那边找了一份工作,距离入职之前还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爸妈问我要不要借这个机会出去玩玩放松放松,我说可以的,但有一件事情必须先做完。这件事其实按计划在本科在校期间就应该完成了的,因为工作之后肯定没有时间和精力再去做了,即使去做,也会付出比较高的成本和代价,心力交瘁。同时,长远来看,这件事又是无法避免的,迟早需要去面对的,现在正好赶上了末班车,怎么说都不要再拖延下去了。
  爸妈对我一个月之内通过驾照考试持有强烈的怀疑态度,原因也无非是两点:一是学习总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吧,特别是以前从来没有开过车,对这个庞然大物一点都不熟悉,女孩子也很难有男孩子那份对于机械天生的痴迷和热爱,上手起来也比较慢;二是现在驾考改革了之后,难度加大,新增了科目四,科目二选项也变成了五项必考不可选考。而且按一个月计算,每个科目都需要一次性就通过,否则哪一科重考一个月之内都拿不下来。更重要的是,省会城市暑假考驾照的人本来就多,排队都不知道能不能排的上呢,就像可考也不一定能考。
  所有的困难和时间节点都清晰地摆在了眼前,不成功便成仁,一旦决定了,就没有退路。在内心的迟疑与犹豫交织,侥幸和希望共存的情况下,权衡下利弊,还是咬咬牙决定考了。心里那点乐观安慰主义在关键时候还是起了作用,能过多少是多少,总比一科都没过的好,万一都通过了呢。
  由于回来得比较晚,家附近的驾校名额已经非常紧张了,考科目二的时候只能去另一个区的分校学习。所以那段时间的作息就变得极其规律:早上六点不到就要起床,洗漱之后拿着面包冲出家门去赶清晨挤到不能再挤的*9班公交车。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到了驾校之后,有的时候天还没有大亮,早点到人少能够多练一会儿。中午那会儿也是练车的好机会,虽然天气非常热,车表面也被烤的滚烫,但这时候一般大家都在休息,抓住机会可以多倒几趟车。头几天学倒库和侧方位,这两项最难,花的时间也最长。日出而出日落而归,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已经成为一种美好的设想了,日落之后披着霞光和训练场的自制照明设备依然要把白天教的东西反复地操练,重复,练熟到条件反射不需要思维参与为止。晚上再赶最后一班公交车回家,有张床倒头就可以睡,也为了第二天还能早起。
  我们的教练是一个脾气和嗓门都非常大的人,大到有时候他并不是在吼你,可依然能够让你觉得他是在严厉地批评你。不过作为驾校的金牌教练,他对我们要求也非常严格:必须一次性通过。“你们能够一次性做成的事情,就不要拖到第二次,第二次对我们相互的时间都是一种浪费,也占用了更多人使用驾校资源的机会”,这是他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练车的时候也认识了一群小伙伴,他们有些人是已经工作在职来学驾照的。其中有一个是附近一家大公司的会计,就成天羡慕我们这群寒暑假可以自由支配时间的学生,“好不容易才请了几个小时的假出来的,马上还得回去,一边工作一边考驾照太不容易了,当初早点考就好了”。当有人抱怨学车学得太晚时,她就笑了笑,“我白天上班,下班抽空来练会儿车,晚上回家还得继续准备CPA的考试,为了更省时间周末还有高顿CPA的辅导班要上,忙点充实点是好事情。”休息的时候,大家也会在一起聊聊天,或者调侃调侃,“我可要一次通过,不通过天知道回来要被教练怎么骂死”。
  刚开始的几天简直就是梦魇,倒库怎么都倒不进去,不是左边压线,就是右边抄了。经常和练车的小伙伴一起画图分析倒车的时机和位置点,顶着教练的暴跳如雷一遍遍地修正,在返程的公交车上思考开不到位的原因,熬过那几天发现也渐渐地变得有起色上手起来。考试当天,候考室里紧张得都没意识到是在紧张,盯着大厅显示屏上的叫号系统,头脑里回想着练习的时候容易犯的每一个错误以及应对的每一个步骤。等真正坐在考试车里,头脑有点空白,不过好在平时练习已经非常熟练,全程有惊无险地绕了一圈下来:通过!
  有了科目二这段“刻骨铭心”的经历,后面就变得非常顺利了。科目三路考,科目四再考一遍鸡肋的理论,然后就是录指纹发照了。总算是不负一个月的约定,在入职前“被逼无奈”地拿到了驾照。哈利路亚。
  想起了大学里很喜欢的一位老师的话:当你只有一个目标时,全世界都会给你让路。全身心地投入到一件事情时,你真的会发现达到目标原来没有你想得那么遥不可及。当你以一种投机走捷径的心态来开始做事,你的行动就会发生变形;一旦你的行动发生变形,目标的本质属性也就跟着变形,最终的结果只会是偏离既定的轨道,到头来发现走的反而是远路。而且,很多时候不试一把,怎么知道你的潜能有多大呢?
  ▎本文作者Natalie,来源高顿网校,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gaoduneclass。原创文章,欢迎分享,若需引用或转载请保留此处信息。
  欢迎关注微信号高顿网校(gaoduneclass),满满的会计实务干货,免费网课随心听

高顿网校资讯中心精彩推荐:

一图读懂栏目《财视绘》高顿网校原创精品文汇高顿网校精彩财会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