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最后一个交易日,沪市大盘剧烈扭动后勉强拉红,但比起股指直线下坠的日子,这些天恐怕更令很多信托配资客辗转反侧。
  或许是由于行情已然如此,证监部门投鼠忌器的顾虑大为减少,近期进行配资账户清理整顿的力度明显加大。9月15日和30日两个时间节点令很多资本市场玩家心悸不已。
  证监会的杀手锏是要求证券公司断开违规信托账户的接口。由于之前证监会对恒生等三家计算机资产管理系统等配资路径已经予以了整顿,现在残存的场外配资必须依托信托公司的渠道。而一旦接口切断,信托公司产品中的股票持仓就显示不了行情变动。釜底抽薪,绝对厉害。
  9月17日证监会发布的通知首次明确了信托产品账户清理的范围,其中包括伞形信托不同的子伞委托人或关联方分别实施投资决策,共用同一证券账户的账户类型。
  直接执行的场外配资只要存在,即便不存在多层次结构也被视为违规。但是,信托公司直接设立的多层级的供客户自行操作的账户的伞形信托,却引发市场争议。
  尽管本月以来,已经有数家信托公司罕见斥责证券公司切断接口缺乏监管依据,但证券公司是在监管高压之下做的本非自选动作,因此我自岿然不动。
  虽然9月14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称“按照现有方式和节奏对剩余场外配资账户进行清理,对市场不会造成明显冲击”,但随后两个交易日再现千股跌停的局面,依然显示整顿放缓力度有限。
  信托公司和证券公司曾有过一段共同搭伙搞配资的红火日子。但现在信托有意,券商无情,“高堂之命不敢违”。整顿大势已定,*10可能被保全或转换的是由信托公司直接控制的、用于替不同客户理财的伞形信托。
  这种做法在2009年起就存在,无甚危害性,不应被券商纳入清理范围,一旦全部清理,后续法律问题将重重浮现,中融、外贸、云南等多家信托公司抗争的可能正是这块,这应当引起监管者的注意。
  一味进行账户清理和接口切断,不会一了百了,随后证券公司、信托公司、信托客户、配资公司、银行、夹层级投资者之间被提前斩断的民事关系如何给说法?证监会的介入,对缔约双方是意味着不可抗力,还是第三人因素导致合同未能履行,抑或是预警无效合同?这都将会成为监管面临的下一个难题。由于监管事先条例的缺位,使得未来在清理的过程中还将遭遇许多法律细节的问题,这都会给投资者带来极大的困扰,因此,这方面监管层面还需尽快明确说法。
        本文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