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证券时报·信托百佬汇记者了解,目前伞形信托产品已基本清理完毕,大量单一结构化信托产品也因不适应功能尚不完善的券商主经纪商业务(PB)系统交易,主动提前结束。
  由于第三方交易系统迟迟未获中证协认证通过,新增单一结构化产品发行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存续产品
  必须在PB端口交易
  2015年8月底,证监会[微博]针对场外配资再出重拳,发文要求券商彻底清除违法违规的配资账户,并要求清理整顿工作原则上要求在9月30日前完成,个别存量较大的公司不得晚于10月底前完成。
  在这场清理风波中,伞形信托产品“终止”毫无商量余地,优先级委托人享受固定收益,劣后级委托人以投资顾问等形式直接执行投资指令的单一信托产品亦被列入清理名单。正常合规的结构化信托产品得以“保全”,但该类结构化账户必须放弃使用外部信息系统下单,采用券商自身的PB等端口进行交易。
  所谓券商PB业务,即指面向对冲基金等高端机构客户提供集中托管清算、后台运营、研究支持、杠杆融资、证券拆借、资金募集等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的统称。
  值得一提的是,该业务的基础在于券商托管。
  券商PB系统
  功能尚不完善
  值得一提的是,从表面看来,单一结构化产品在此次配资清理风波中被监管层“网开一面”,但却在实际操作中陷入无比尴尬的境地。
  也正因如此,近段时间信托公司单一结构化产品规模急剧缩水,新产品发行基本停滞。
  此前证券投资信托产品所用的恒生、铭创等第三方交易系统,不仅具有程序化追保、平仓功能外,还可以通过DIY程序进行有选择的策略交易。而多数券商的PB业务目前发展则相对迟缓。
  据悉,目前券商PB系统水平分化较大,部分券商可以实现为机构提供复杂产品设计、虚拟子账户估值、高水位法计提业绩报酬、单个投资者单笔计提业绩报酬和投资收益等个性化的服务,一些券商则还停留在分仓、计算净值、清算等基础功能。
  更让信托方难以接受的是,与之合作的部分券商尚未开发PB业务,根本没有PB系统。
  大量单一结构化产品
  提前终止
  据证券时报·信托百佬汇记者了解,由于无法适应功能尚不完善的券商PB系统交易,大量结构化信托产品选择提前结束。
  “我们没有一只结构化产品转由券商PB系统交易。”一位中型信托公司证券投资业务部门相关人士称,由于券商PB系统无法满足公司此前设定的产品风控要求,公司一直劝说客户提前终止产品,除了账户中仍有停牌股票的产品,基本均已提前结束。
  正因如此,上述人士所在部门托管资金由100亿缩水至不足20亿元。“部门此前托管产品包括伞形信托和单一结构化,两者比例各占一半,目前剩余的资金两者均有。”他说。
  另有信托公司相关人士透露,部分没有PB系统的券商选择直接关闭单一结构化产品端口,有的也允许存续信托产品按照他们认可的方式整改,继续交易。“但这种方式今后能否得到监管层认可我们并不确定,所以在主观上也给客户提示过风险。”
  新增结构化产品
  陷入停滞
  实际上,在大量单一结构化信托产品提前结束的同时,新增产品发行亦陷入停滞。
  数位信托相关人士表示,出现这种情况包含多方面原因:一方面,券商PB系统无法满足信托方交易、风控等要求,信托公司普遍倾向清理结构化产品;另一方面,券商如今具有清算、托管等一系列资格,完全可以跳过信托公司直接与客户架起业务联系,很多信托公司认为接入PB系统其实是为券商输送客户资源。
  “每一单业务都像给他们介绍客户,这种一锤子买卖我们才不做呢!”北京一位中型信托公司证券投资业务部门负责人表示,目前他所在的公司仅保留少量结构化产品,同时将业务重点放在定向增发产品和自营业务。
  南方某信托公司相关人士向记者反映,业界对外部系统重新接入券商热切期盼,但这个尴尬的时点实在不愿意多做。
  另有业界人士观点更为悲观:“这种结构化业务风险很大,我们都不敢做了。”
  第三方系统重新认证
  杳无音讯
  按照监管层此前表达的监管旨意,今后外部系统仍有接入券商的可能。
  今年6月12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的《证券公司外部接入信息系统评估认证规范》指出,若券商需要使用外部接入信息系统,应当经协会评估认证。券商已使用外部接入信息系统的,应当在自查整改完成后报协会评估认证。
  在此前券商、信托的沟通中,券商方面也表达过此类意思。如广发证券(15.98,0.00,0.00%)就曾发给中融信托一份《关于暂停外部信息系统接入权限的告知函》显示,其“将于9月18日收市后暂停外部信息系统接入权限,并在完成清理后根据贵司请求报中国证券业协会申请评估认证”,并告知中融信托“可以继续通过自有的网上交易平台及手机证券平台进行操作”。
  一位信托公司相关人士称:“券商、第三方系统等目前的精力是在处理清理场外配资遗留的问题,第三方系统重新认证没有时间表,而且若真前往中证协评估认证,相关第三方系统是否能够通过也是存在变数的。”
        本文来源:证券日报;作者:杨卓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