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筹股估值现“全球底”
  价值修复在“慢牛”中唱主角
  在A股市场历史上,目前沪指3600点附近的位置已不算低位,从沪指年K线来看,当前的3600点远远高于5日均线2687点以及10日均线2927点,这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A股具备着长期投资价值,且在震荡中诠释着我国宏观经济晴雨表的角色。2014年12月份,沪深两市A股总成交额突破万亿元大关,随后更是不断刷新着全球股市成交额的新纪录,而就这一片繁荣的市场中,作为场内中流砥柱的蓝筹股却默默扮演着配角,估值水平始终处于历史低位。
  从当前A股市场主要指数的估值情况来看,根据整体法(TTM)计算,截至11月11日,沪深两市整体市盈率为22.50倍,沪深300指数整体市盈率为13.41倍;其中,上证指数整体市盈率为16.29倍,上证50指数市盈率为10.39倍,深证成指整体市盈率为52.81倍,创业板指市盈率为94.17倍,中小板指市盈率为62.44倍。
  结合历史数据来看,相较于2008年10月28日、2013年6月25日等近年来的重点底部,代表着两市蓝筹股走势的上证50指数以及沪深300指数估值相差无几,其中,银行板块市盈率整体低于2008年10月28日水平,需要注意的是,在2008年10月28日,沪指收盘点数仅为1771.82点,盘中更是一度达到1664.92点。
  具体来看,截至11月11日,申万一级银行行业市盈率(TTM)为6.13倍,非银金融行业市盈率为16.38倍;而在2008年10月28日,刚刚经历了长达一年熊市的银行股,估值水平却高于当前,其中银行行业市盈率为7.88倍,非银金融行业市盈率也仅为13.7倍。
  值得一提的是,经过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涉及金融改革的政策,如取消贷款利率下限、取消票据贴现利率管制、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等,而国债期货、融资融券扩容、拟发行优先股等,在此背景下,近年来我国金融业获得了巨大发展,金融类上市公司业绩的大幅提升逐渐消化了前期股价的涨幅。但需要注意的是,伴随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更多成果将逐步显现,包括金融股在内的蓝筹股估值水平均有巨大溢价空间。
  结合外围股市来看,A股市场内估值也呈现了两极分化,一方面,创业板指估值水平仍站在“地球之巅”,而与之相对的是蓝筹股整体估值处于全球估值洼地之中。
  通过比较世界主要指数估值可以发现,目前,上证50指数与全球市场估值最低的恒生指数、恒生国企指数相近,而沪深300指数则和道指同属于估值中区,此外,标准普尔、法兰克福、日经、英国富时和印度股市估值处于估值高区。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14年上交所开通沪港通后,沪股通持续实现净流入,而原本被定义为“白菜价”的权重股也成为海外资金眼中的香饽饽,不断受到北上资金以及QFII资金的追捧。
  而分析人士也表示,虽然近年来,我国机构投资者群体已在逐步扩大,但整体规模的不足以及投资风格的差异使得A股蓝筹股始终缺乏活力。但随着QFII资金的引入,包括沪港通、深港通、沪伦通等桥梁的搭建,A股整体投资风格将逐渐成熟化,而蓝筹股的崛起势必将成为A股“慢牛”新常态下的核心逻辑。
  国企改革等三大主题骑上“牛背”
  蓝筹股旧貌换新颜价值凸显
  2014年,中国股市迎来了复苏,流动性叠加改革预期逻辑使得股市掀起狂澜,估值快速修复。作为改革重头戏的国企改革,更是给资本市场创造了众多的投资机会。
  2015年5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批转发改委《关于201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的通知》,明确了今年的39项经济体制改革任务,完善国企改革的“1+15”体系成为*5亮点。6月5日,深改组审议通过了有关国企改革的两项文件,形成了国资监督体系,为国企改革的大规模展开保驾护航。
  由于市场普遍认为“1+15”体系的亮相意味着国企改革正式步入全面推进阶段,国企改革概念股成为A股市场上的投资风向标。9月13日,国务院公开发布了《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而作为国企改革领跑者的上海,早在2013年12月份就已经发布“上海市国资改革20条”,奠定了上海国企改革排头兵的地位。今年6月份,浦东新区发布浦东国资国企改革“18条”,可以说上海国企改革稳步推进,而上海市国资总量大、效益高,其国改有着更大的市场空间。近日,上海浦东新区举行第二批国资国企改革启动会,相关上海国企改革概念股纷纷出现连续上涨。
  据统计,在A股市场有72只与上海国资相关的股票,这些上市公司的总资产超过1.3万亿元。有分析指出,挑选受益于上海国企改革的公司,依循的思路包括,隐性资产巨大的国企;民企净资产收益率很高,但国企净资产收益率很低的行业;符合上海产业发展方向,资产注入机会较大的集团;积极引入民营资本、利润提升以及建立新型董事会制度的企业。
  作为长期的投资主题,国企改革概念股反复走强,国企改革顶层文件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国企改革概念股的炒作提供了动力,由于各地将陆续进入国企改革细则公布阶段,或将带来旗下国有上市企业的投资机会。业内普遍表示,国企改革涉及的国有资本和运营公司企业活力将得到进一步增强,不仅自身的业绩和估值有望得到双升,也为整个A股市场注入新鲜血液。
  正是随着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重大经济战略开始逐步落实。作为“走出去”的细化政策,“一带一路”明确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方向,并在2015年全面落实铺开。从“一带一路”未来的发展空间看,当前国企改革完成后,对外发展和扩张正好让国企做大做强做优有了一个广阔的舞台,国企对接“一带一路”将是下一阶段经济转型工作的重点。配合“一带一路”战略,央企为加速国际化步伐,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需要,在装备制造业、核电、通信等战略性行业进行强强联合、同类合并的重组将加快。
  而与“一带一路”战略密切相关的自贸区建设也正在不断提速。业内人士指出,“一带一路”与自贸区建设是“一体两面,相互配套”的关系,将共同构成我国新对外开放格局,前者侧重以基础设施为先导促进沿线经济体互联互通,而后者则以降低贸易门槛、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快域内经济一体化为主要内容。“一带一路”是对外开放的大战略,要落实在具体的点上。这些点都有可能以自贸区的形式出现。“一带一路”战略的纵深推进有望进一步推动国内更多的双边、多边自贸区落地。
  11月9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若干意见》。分析人士表示,自贸区战略提速,将打造对外开放的“升级版”。事实上,自2013年上海自贸区成立以来,我国自贸区试点加速扩围,激活了相关区域的经济活力,也带动了资本市场的“炒地图”热情,提振了市场人气,成就了不少牛股。
  此外,与“一带一路”及自贸区建设旨在[*{c}*]新一轮对外开放相比,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战略则都是国内跨行政区的发展战略。京津冀是环渤海的核心,和长江经济带形成一南一北发展潜力非常大的区域。日前,《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发布,“十三五”规划要求拓展区域发展空间,以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为基础,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为[*{c}*],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
  在此背景下,包括“一带一路”、混合所有制改革、区域协同发展在内的诸多主题概念股集体回暖,多家券商陆续唱多。历经一番洗礼的沪指也于10月份涨逾10%终结月线四连阴,创业板指更是劲升19%,相关概念可谓是支撑反弹行情的中流砥柱。
  更为重要的是,业内普遍认为,“十三五”期间资本市场改革发展亮点纷呈,市场化、法治化将成“十三五”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在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资本市场对经济发展、创新引擎打造、并购重组增效的支持作用在“十三五”期间有望进一步强化。国泰君安就对投资者喊话“不要停,本轮行情还没到高潮!”。
        本文来源:张晓峰 莫迟 吴珊 任小雨 乔川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