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股份制银行近期重启面向高端客户的“一对一”结构化产品,客户需要提供的劣后资金起点至少为2500万元,杠杆比例*61:3。从投资者角度了解到,由于门槛较高,加上投资者情绪尚在恢复过程中,目前适格客户对此反应平淡,问询者众多,但真正使用者寥寥无几。
银行此番重启的单一结构化产品,具有高门槛、低杠杆、可穿透的特点。据了解,民生银行要求劣后资金至少2500万元以上,招商银行要求劣后资金至少5000万元以上,其他银行对劣后资金的最低要求也均在2500万以上。该类结构化产品杠杆普遍较低,一般为1:1或者1:2,*6可至1:3。该类产品主要是借用信托、券商资管或者期货资管等通道,具有可穿透的特点,即可以识别资金背后真正的投资者。
需要厘清的是,银行伞形配资和利用信息技术系统分仓交易的“一对多”配资模式目前仍然处于被禁止状态,银行伞形配资和“一对多”等场外配资是此前冲击股市的重要因素,它们可以对接多个投资者,规模在短时期内可以快速膨胀,且无法穿透到资金背后真正的投资者。监管部门因此曾要求去年9月底之前全面清理场外配资。
银行结构化产品也曾随着全面清理配资而被暂停。但由于满足了可穿透等合规要求,银行也全面提高了该类产品的门槛,近期才得以重启。在全面清理场外配资之前,银行的单一结构化产品杠杆比例一般在1:4以上,劣后资金的起点也相对更低,一般1000万元以上即可成立结构化产品。
从利率上来讲,银行结构化产品相比券商融资融券略微占优。银行根据投资者的资金规模、杠杆比例和使用资金的期限设定融资利率,目前通行的融资年利率从6.2%到6.7%不等。但由于结构化产品需要借用信托、券商资管或者期货资管的通道,通道费每年需要支付资金规模的1.5%左右。投资者使用银行结构化产品每年需要支付的成本也在8%左右,而券商融资融券的年利率一般为8.35%,两者相差不是很大。
同时,银行对结构化产品的投资范围也做了相当的限制。部分银行规定,结构化产品投资于单一创业板股票,不得超过买入日前一交易日管理资产净值的5%;投资于所有创业板股票,不得超过买入日前一交易日管理资产净值的20%。
尽管银行已经打开了“一对一”面向高端客户的配资通道,但响应者却寥寥。深圳某券商的旗舰营业部总经理表示,市场依然缺少赚钱效应,咨询该类产品的人很多,但真正成交的仅有一两单,投资者依然处于观望状态。
本文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作者:屈红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