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很多关于职场人士35岁现象的讨论中,不乏对HR的声讨,其实对于人力资源从业者来说,何尝不面临职场35岁现象!
35岁+的HR都去哪儿了?
网上流传一个关于HR的职业发展的段子:
25岁HR专员→28岁HR经理→32岁HR总监+35岁保险大都会
从职业发展来看,处于35岁的HR,除了极少数人做到HR高管甚至CHO,还有一部分做到了HRM级别,大部分从业者,都面临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升职无望,前途迷茫
想跳槽,担心自己没有市场竞争力;换职业,等于从头再来,已经没了那份勇气和优势;回归家庭,要面临与社会脱节,很难再回到职场......
怎么办?
观察并咨询了数百位HR,除了没啥追求和回归家庭,以及彻底放弃这个行业,转行做了保险/微商的之外,大概有以下四种出路:
  • 继续往上升成为HR总监、HRVP,这种人的占比不足1%;
  • 转型为企业管理层或职业经理人;
  • 转型做咨询师/培训师/顾问/教练,成为自由职业者;
  • 开培训公司、咨询公司、猎头公司、专业产品/服务公司,自己创业。
作为HR,该选择哪种出路,接下来逐一为大家分析。
在寻找自己的出路之前,一定要明白自己现在的职业情况,才好“对症下药”。
业内知名的原龙湖集团首席人力资源官房晟陶先生把HR分为三类:
  1. 偏管理类;
  2. 偏专业类;
  3. 偏行政操作类。
怎么理解,房晟陶先生给了解释:
1、偏管理类的人员(即M序列),往往是人际影响力强,战略意识不错,有一定专业理解力,善用专业资源,也可以带得了人,但不一定喜欢也没有时间深入研究专业。
2、偏管理的HR中,有些人善于管理决策,有些人很有创业精神,也有些人很善于理解一号位。做到HR一号位的人大都是偏管理序列的。
3、偏专业类的人员(即P序列),往往善于抽象总结、结构化总结、框架化表达、PPT的水平还不错,但人际界面不一定很好,甚至都不一定喜欢跟人打交道。他们更多是把人当作了组织这个事的一部分,重心是在研究事情,而不是长于人际连接。
尽管从专业水平上他们可能比M序列大部分的人更高,但他们往往不会被任用为HR一号位、HR高管。
不过,这部分人从心理和工作方式上,是最接近“乙方专业人士”的,比如咨询顾问/培训师之类。
只有极少数的人是可以既有专业钻研的精神和能力,又有比较强的人际影响力及战略意识,也就是横跨M序列和P序列。
4、偏行政操作类的人员即Administrative序列)的强项是服务意识、客户导向、认真细致。但这类人日常工作中的决策强度不大,所从事的工作的专业含量也不高。
很多行政操作类的工作会被技术替代,或者被企业通过外包实现。
尽管这类工作在企业内不一定那么受重视,反而可以在企业外促成一些有规模的偏服务和外包的“专业服务公司”。
了解自己实际上偏向于哪个类型,就更容易找到自己的出路。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