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一)课程内容要求
1.一般了解:问题及其分类。
2.重点了解:问题解决的理论;问题解决的过程;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3.熟练掌握:创造性的含义;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二)考核点(含知识和能力)及要求
考核点
1.问题及其分类
问题包含的成分;问题的分类;问题解决的理论:试误说、顿悟说和问题解决的认知观点。
2.问题解决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策略;寻求解答阶段的策略
3.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4.创造性
创造性的含义;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考核要求
1.识记:问题包含的成分;问题解决的理论。
2.领会:问题解决的策略。
3.综合应用:问题的分类;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第十一章自我调节学习
(一)课程内容要求
1.一般了解:自我调节学习的概念以及理论。
2.重点了解:学习策略的概述。
3.熟练掌握:自我调节学习的训练。
(二)考核点(含知识和能力)及要求
考核点
1.自我调节学习及其理论
自我调节学习的内容;自我调节学习的强化理论(过程);自我调节学习的社会认知观(三阶段循环模式);自我调节学习的四个阶段。
2.自我调节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的分类;子策略的分类(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
3.自我调节学习训练
自我调节学习遵循的原则;自我调节训练的几种教学模式。
考核要求
1.识记:自我调节学习遵循的原则;自我调节训练的几种教学模式。
2.领会:自我调节学习的内容和理论;自我学习的四个阶段;资源管理策略的概念与分类。
3.综合应用:学习策略的分类,认知策略的概念与分类;元认知、元认知策略的概念和分类。
第十二章品德学习
(一)课程内容要求
1.一般了解:道德情感的形成及其培养。
2.重点了解:道德行为的形成及其培养。
3.熟练掌握:道德认知的发展及其培养。
(二)考核点(含知识和能力)及要求
考核点
1.道德认知的发展及其培养
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三水平六阶段)。
2.道德情感的形成及其培养
弗洛伊德人格的组成;人本主义道德教育的主要观点。
3.道德行为的形成以及培养
模仿学习、抗拒诱惑、赏罚控制的研究者与研究结论;利科纳的四成分道德发展模型。
考核要求
1.识记:人本主义道德教育的主要观点;模仿学习、抗拒诱惑、赏罚控制的研究者与研究结论;利科纳的四成分道德发展模型。
2.领会: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三水平六阶段)弗洛伊德人格的组成。
第十三章有效教学
(一)课程内容要求
1.一般了解:有效教学的因素模型;教学设计过程;教学目标的分类。
2.一般掌握:教学目标理论的发展与批评;教学目标的表述。
3.熟练掌握:教学模式。
(二)考核点(含知识和能力)及要求
考核点
1.有效的教学模型
卡罗尔的学校学习模型;斯莱文的有效教学QAIT模型。
2.教学设计的过程
3.教学目标的表述
梅杰的行为目标表述法;格兰伦德的认知目标表述法。
4.教学模式
教师中心取向的教学模式;学生中心取向的教学模式;学习共同体取向的教学模式。
(罗森赛恩等人提出了经典的直接教学过程;接受学习中先行组织者的概念;发现学习的教学原则;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环节;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合作学习的方法)
考核要求
1.识记:卡罗尔的学校学习模型;斯莱文的有效教学QAIT模型;梅杰的行为目标表述法;格兰伦德的认知目标表述法
2.领会:教师中心取向的教学模式;学生中心取向的教学模式;学习共同体取向的教学模式。
第十四章教学测评
(一)课程内容要求
1.一般掌握:教育测评与课堂测评;课堂测评的标准。
2.熟练掌握:课堂测评的类型。
(二)考核点(含知识和能力)及要求
考核点
1.教育测评与课堂测评
教育测评的定义;课堂测评的定义。
2.课堂测评的类型
3.课堂测评的标准
考核要求
1.识记:教育测评的定义;课堂测评的定义;课堂测评的标准。
2.领会:课堂测评的类型。
第十五章课堂管理
(一)课程内容要求
1.一般掌握:课堂管理的基本任务。
2.熟练掌握:课堂管理的目标;学生的行为管理。
(二)考核点(含知识和能力)及要求
考核点
1.课堂管理的基本任务
2.课堂管理的目标
3.课堂管理的特殊方法
考核要求
1.识记:课堂管理的基本任务;课堂管理的目标;课堂管理的特殊方法
第十六章教师心理
(一)课程内容要求
1.一般了解:理想教师的品质。
2.熟练掌握: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师的心理健康;教师的成长和培养。
(二)考核点(含知识和能力)及要求
考核点
1.理想教师的品质
2.教师的专业素质
专业知识(奥斯特曼的教师理论分类)、专业技能(教师的教学技能的三个方面)、专业情意(黑尔的教师分类)
3.教师的心理健康
教师职业倦怠的概念、特征和发展历程。
4.教师的成长和培养
专家型教师与新手型教师的对比;富勒等人提出的教师成长三阶段论;专家型教师的培养方式。
考核要求
1.识记:理想教师的品质。
2.领会: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师职业倦怠的概念、特征和发展历程。
3.简单应用:教师的成长和培养。
四、考试内容覆盖率
专升本考试大纲
五、课程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考试时间:150分钟(专业综合课)
试卷满分:200分(专业综合课)
试卷题型及比例:单项选择题20%、多项选择题10%、判断题10%、简答题30%、分析题30%。
六、关于试卷结构及考试的有关说明
1.本考纲是根据课程标准制订的。考核知识点覆盖课程各章主要教学内容。重点章节,考核内容的覆盖密度偏大,分值均匀。
2.考题范围不超出考纲中考核知识点范围,考核目标不高于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相应最高能力层次要求。
3.“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四个认知层次为递进等级关系。其含义是:
识记:要求应考者能够对该知识点,如定义、名词、概念、性质等有清晰的认识,并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领会:要求应考者能够对该知识点,在识记的基础上有一定的理解,清楚地知道与有关知识点的联系与区别,并能做出正确的表述和解释。
简单应用:要求应考者能够运用相关章节的几个知识点,解决生活与生产实践中的一般性问题。
综合应用:要应考者能够综合运用各章节多个知识点,解决生产实践中稍复杂的一些问题。
“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四个认知层次的试题在试卷中所占的分数比例依次约为:20%、20%、30%、30%。
4.试题的难度可分为:较容易,中等,较难;它们在试卷中所占分数比例依次大致为:40%、50%、10%。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