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公务员涨工资
  给公务员涨工资不是个简单的调资政策,而是个涉及社会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为此需要顶层设计,也需要基层沟通与接受。
 
  两会期间,有政协委员提出“给公务员涨工资”的提案引来众多网民非议。当前,几乎所有涉及公务员的话题都易成敏感性话题,触发公众敏感神经,引发有关社会不公的热议。
 
  那么,公务员到底该不该涨工资?
  有部委正科级公务员在网上晒账本,显示月入5400元,其中半数只够交房租,收入可谓寒碜;更有基层公务员吐槽:一个月全部工资2700元,到卡工资是1830元。两会上某位80后村官当着大家的面诉基层公务员之苦。但部分公务员群体的相对低待遇却得不到民众广泛理解。
 
  应该看到,公务员涨工资不只是内部公平问题,而是社会公平问题。所以回答公务员该不该涨工资之前须回答两个根本性问题:
  如何打造一个现代性的公务员体系?如何在下一轮收入分配改革中实现社会公平?
 
  首先是如何打造一个现代性的公务员体系。
 
  我国建立公务员体系是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是建立现代行政体系重要一步,由此方能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公务员法》从1986年起草到1993年颁布,发展至今仍有不尽人意之处,比如出现人力资源配置严重扭曲的状况,俗话讲就是“忙的忙死,闲的闲死”,部分存在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又比如工资结构不够透明化问题,隐性收入、灰色收入占比过大的问题,易引发公众“仇官”情绪。公务员体制改革从根本上是为了建立一个高效有序的行政官僚体制。其薪酬体系改革必然从属于这一目标。或者说,给公务员涨工资不是最终目的,打造一个现代性的公务员体系才是最终目的。
 
  其次是如何在下一轮收入分配改革中实现社会公平。
 
  在当下社会,公务员经常会被认为是工作士气最为低落的社会群体之一,同时又被认为是*2幸福感的群体之一。这种反差导致公众诸多的误解。公务员待遇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可谓苦乐不均。有清水衙门,有权势部门。有清官,有贪官。而多数勤勤恳恳的公务员却为少数贪官背负骂名。两会上有即将退休官员称:现在公务员里人浮于事,机构重叠,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老百姓很有意见。凭什么还要给你大幅度涨工资呢?
 
  公务员加薪既要纵向对比过去的收入,也要横向对比当前社会的平均收入,同时又要符合目前经济发展水平,最后还要考虑民意的反应。任何体制内群体的收入调整都要顾及其他社会群体“相对剥夺感”的问题:凭什么单单给你涨工资?
 
  公务员涨薪只有确立前两个根本的目标,才会涉及到如何涨的技术问题。
  涨薪首先要考虑公务员内部的结构性差异,涨薪绝非一视同仁地普涨,而是有针对性地调整以削减内部结构性差异,否则只会拉大公务员内部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挫伤基层人员的工作士气。这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怎么加、给谁加,不是排排坐、分果果。公平与效率是要兼顾的两个标准。当前精兵简政成为新一届政府的首要任务。不精简人员、不削减灰色收入、不惩处害群之马,单纯提公务员涨工资当然会引发群情激愤。
 
  公务员薪酬体系改革要解决工资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使基本工资占主体,隐性收入减少,灰色收入杜绝。让隐性收入显性,让公务员工资晒在阳光下。
  其次,公务员薪酬体系改革要与机构改革、事业单位改革同步。改革必须起到精简优化作用,选贤任能,最终挑选出最能够为公众服务的人。向基层公务员倾斜的加薪政策切忌引发体制内各群体攀比性普涨。
 
  中国实施的普惠型改革应让社会各阶层受益,其中也包括公务员群体。但公务员群体又和其他群体不同。作为改革制度的设计者和执行者,不能自己单方面给自己开加薪清单,加薪需要广泛地征集意见和严格的制度约束。
 
  整个公务员加薪过程必须符合程序正义。所谓程序正义包括预算的公开与透明,加薪须经过人大权力机构的审核认可,需要结合独立第三方对公务员服务效率和服务效果的考核。如此,公务员加薪才能做到让公众心服口服。
 
  长久以来,“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早已深入人心。今后这些口号和精神仍需在公务员队伍中提倡。但精神上的需要要有,物质上的需要也要有。对于公众和纳税人而言,是否高效执政和优良服务才是考量政府、也是考量公务员队伍的最重要指标。执政效率高了、服务水平好了,公众和纳税人自然不会有怨言。
 
  给公务员涨工资不是个简单的调资政策,而是个涉及社会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为此需要顶层设计,也需要基层沟通与接受。需要在制度上建立起完善的监督体系,建立起公平公开的考核体系,建立起与简政放权相适宜的公务员队伍。总之,给公务员涨薪不是权宜之计,而应考虑长久之策。
  (原标题:媒体称公务员涨薪须有针对性 以削减内部结构性差异)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