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工业CFO顾惠忠:坚持稳中求进

来源: 高顿网校 2014-08-21
  2011年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航工业”)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600多亿元,同比增长23%;全年实现利润122亿元,同比增长18.8%;全年上交税金近百亿元,同比增长21%。2011年中航工业连续三年跻身世界《财富》杂志500强榜单,名列第310位,较2010年前进了20位,较2009年前进了116位。这离2020年挑战销售收入1万亿元的奋斗目标又进了一步。对于经济环境更加复杂和充满挑战的2012年,中航工业已经明确为“质量效益年”,将坚持“稳中求进”,继续加强管理、降低成本以及控制风险。
  在接受《首席财务官》杂志采访时,在中航工业的高速发展历程中,长期担任CFO的顾惠忠认为,财务体系在此期间的挑战和贡献都在于要随时做到“空中加油”,以助推业务的成长。
  起落架:预算支撑
  起落架是用来支撑飞机并使它能在地面和其他水平面起落和停放。
  正如著名管理学家戴维·奥利所说的,全面预算管理是为数不多的几个能把企业的所有关键问题融合于一个体系之中的管理控制方法之一。顾惠忠非常认同这个观点,在他看来,懂得用“从长计议”的视角来审视短、中、长等不同财务周期的预算体系在当前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下显得非常必要。
  从2009年开始,顾惠忠借鉴世界知名跨国公司,诸如,波音、空客、UTC等经验,改变了中航工业过去从11月份才开始编制预算的传统,而是从9月份就着手编制下年的预算。
  在顾惠忠看来,全面预算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上下的一致努力,以及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积极沟通,这样才能确保预算执行到位,令顾惠忠深感欣慰的是,2011年中航工业财政预算执行率比上年有所改善,预算对年度目标的牵引作用日益突出。对于2011年营业收入2500亿元目标的实现,顾惠忠表示,全面预算管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市场环境的变化和企业战略目标的需要也使预算编制不能仅止于对未来短期进行规划和考量,还需要“从长计议”,用持续向上的态度计划中长期的发展战略,将全面预算建立在企业战略的基础之上。顾惠忠认为,只有在清晰的战略目标之下的全面预算才是持久和准确的。
  一直以来,中航工业坚持将公司规划和预算进行全面结合。在“十二五”开局之年,中航工业财务部门围绕集团公司发展战略和“十二五”规划,及时组织制定下发了集团公司《财务管理“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十二五”期间的经济发展目标、财务战略、财务工作的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在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基础上,集团公司还组织各直属单位进行了五年预算的试编制、汇总分析、评审等工作,努力实现规划和预算有效结合。
  而中航工业2012年预算目标为:2012年全年要实现收入、利润同比增长15%左右,力争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000亿元、利润150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为正值。这一数字无疑也凸显了整个中航工业对于当前经济不确定性的超强掌控信心。
  机翼:整合向上
  机翼的主要功用是为飞机提供升力,以支持飞机在空中飞行,也起一定的稳定和操纵作用。另外机翼上还可安装发动机、起落架和油箱等。
  由原中国一航和中航二集团整合重组的中航工业作为国内*5的军工集团,成立于2008年,下设有防务、飞机、发动机、直升机、航电、机电、通用飞机、航空研究、飞行试验、贸易物流、资产管理、工程规划建设、汽车等产业板块,下辖200余家成员单位、有20多家上市公司,员工40多万人。目前中航工业已经进入整合重组的第四年。在10大军工集团中,中航工业的重组时间最早,重组的力度和广度也*5。目前,中航工业旗下70%以上的子公司已经启动了主营业务资产证券化的进程。2009年至今中航工业从资本市场共募集资金150多亿元。
  根据顾惠忠的介绍,金融板块将成为航空主业的重要依托。2012年2月14日,根据证监会并购重组委2012年第三次会议审核公告,停牌四年的S*ST北亚重大资产重组获得有条件通过,这意味着S*ST北亚和中航工业全资子公司——中航投资的资产置换重组取得成功,中航投资最终实现借壳上市。中航投资系内部金融资产整合的产物,下辖证券公司、期货公司、财务公司、租赁公司等多家金融机构,并参股中航工业集团内部产业公司。
  “北亚集团是一家很好的壳公司”,顾惠忠表示。事实上北亚目前是一家账面近10亿元现金和3亿元外债的优质壳公司,之前有关公司都有意进入重组,但最后都黯然离场。据悉中航投资重组ST北亚,已进行了两年多的努力。此次获得证监会的批准,对于中航工业的整合和整体上市有着重要的意义。
  目前中航工业大部分板块都在推进整体上市,争取实现之前预设的五年内实现整体上市的目标。2011年被称为中航工业专业化整合的攻坚年,集团自上而下加快了资产划转注资的步伐,进一步促进了专业化重组,目前中航工业母子公司的现代化企业治理结构日益成熟和完善。
  据顾惠忠介绍,集团公司各级财务部门按照集团公司统一部署,在资产清查、审计、评估、税收、会计核算、债权债务分割及资产划转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努力降低重组改革的财务成本。“集团公司逐步建立起产权清晰、管理规范、权责明确的三级财务管理新体系,为集团公司专业化整合的顺利实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顾惠忠看来,整合的过程同样也是管理提升的过程。中航工业重组整合三年来,透过企业内部控制的规范实施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全力推进各项整改工作、加大重大财务经济事项监管力度等三项主要的管理措施,整体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都得到了很大提升。
  发动机:资金先行
  动力装置主要用来产生拉力或推力,使飞机前进;其次还可以为飞机上的用电设备提供电力,为空调设备等用气设备提供气源。
  对于中航工业这艘航母级的大船,资金作为护航系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在中航工业重组成立的2008年正值国际金融危机,众多国际上的大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轰然倒塌。顾惠忠告诉记者,中航工业从2008年就开始积极筹划,通过发行短期债券、中期票据和企业债等,为企业发展筹资。
  顾惠忠自豪地表示,在2008年相比其他系统企业出现的发展没有后劲、缺乏短期流动资金等问题,中航工业一直保持着资金充裕的状态。顾惠忠坚持“三管齐下”进行资金管理。*9,改进成本价格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面对能源、原材料价格变动,利率汇率变化等不利因素,加快资产周转,推行全价值链成本管理和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强化成本控制。第二,狠抓应收款项和存货专项清理,努力降低资金占用。在集团公司内全面开展清理应收款和存货工作,明确提出了降低占用、收回现金流的目标。第三,改善现金流管理,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集团公司紧密跟踪各单位现金流状况,对现金流状况不佳和资产负债率较高的单位及时作出预警,并根据发展需要给予困难企业资金支持。同时通过加大对“五项财务绩效指标”考核力度,强化对经济运行质量的控制。
  在资金结构上,顾惠忠带领财务部实现了合理的配比。一方面,与国内多家银行保持着长期战略合作关系,拥有高达数千亿元的综合授信额度;另一方面积极通过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企业债券等筹集资金,既拓展了集团公司融资渠道,实现了财务费用的降低,又树立了集团公司在资本市场和资金市场的良好形象。
  中航工业财务公司成立于2007年4月,在“高效满足集团公司战略转型和超常发展的多元化金融需求”的宗旨下,努力打造成为集团公司资金管理中心、内部结算中心、筹资融资中心和金融理财中心,为集团及成员单位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在资金集中管理上,财务公司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资金集中率已达到了确定的80%的目标。
  据顾惠忠介绍,目前财务公司的管理资产规模从54亿元增加到600多亿元,收入、利润及分红位居军工财务公司前列,累计为集团公司及下属单位发放贷款680亿元,不断开拓业务范围,取得了包括信贷、同业拆借、票据转接等银监会准许的全部业务资质。“财务公司作为集团公司金融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满足集团多元化金融需求等方面充分发挥了贴身银行重要作用,有力地服务于航空工业产融结合事业,推动了集团公司稳步发展。”
  顾惠忠表示,伴随借壳北亚的获批,财务公司借中航投资上市契机,应该更有可为。
  此外产融结合一直是中航工业坚持发展的方向。2011年财务公司、信托公司、租赁公司和证券公司等单位,积极为集团内成员单位提供内部融资、租赁及资本运作服务,促进了集团相关产业的发展。
  根据资料显示,作为2007年商务部批准的首批内资融资租赁试点企业以及国内*10一家有航空工业背景的租赁公司,中航租赁定位于在深度了解客户需求后,选择全球知名公务机厂商的成熟机型,为客户提供融资租赁服务,帮助客户通过良好的运营创造更高收益,从而实现服务价值。中航租赁已经签约了近100架飞机,已交付68架,其高顿务机项目有10架,9架已经交付用户。2011年中航租赁实现超速发展,截至2012年12月31日,公司租赁资产规模超过140亿元,业务收入突破10亿元,收入和利润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91%和98%。
  现在中航工业旗下的金融板块已经呈现遍地开花之势。2010年12月18日,中航工业与法国安盟保险共建财险公司。通过这次合作,中航工业集团为其客户提供了更可靠的保障服务,从而加强了航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使航空产业链延伸到更加广阔的领域。此外中航投资旗下的中航证券在证券市场低迷的情况下也取得较好的发展。
  机身:五大体系
  机身主要用来装载人员、货物、武器和机载设备,同时将机翼、尾翼、起落架等部件连成一个整体。
  顾惠忠认为,连续三年进入世界500强的中航工业应该具备世界500强的财务管理水准,“集团公司目前战略推进的思路、框架和任务都是明确的,而财务管理改革的任务就是实现集团公司的战略管控与财务管控的结合。”
  而这一转变背后的推力就是顾惠忠一直强调的“五大体系”,其内容包括:一是以战略管理为导向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二是以制度建设为重点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三是以提高效益为目的的成本管理体系;四是以决策支持为中心的财务信息管理体系;五是以结构优化为方向的财会队伍管理体系。
  截止到2010年,中航工业财务会计管理已经形成了五大体系,在加强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管理上以及为中航工业结构调整、管理创新、资本化运作和产业化发展等方面均作出了重要贡献。2011年,集团公司发布了《财务管理五大体系建设达标评级细则》,作为财务管理上水平的重要抓手,顾惠忠计划从今年起在全集团分步实施。
  顾惠忠表示,在中航工业的财务管理上,一方面坚持向上,实现财务突破,推进财务转型;另一方面向下,继续完善各种基础和流程工作。
  对于国资委2010年在中央企业层面全面推行经济增加值考核(下称“EVA考核”),顾惠忠表示,“我们一直把EVA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并希望通过EVA革命推动集团商业模式的创新。”早在国资委意见下发之前,顾惠忠就已经将EVA价值管理的理念引入中航工业,并从2009年开始大力推进,并逐步建立以EVA为核心的考核评价激励体系。据统计,中航工业三年来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8.3%,利润总额年均增长20.2%。三年累计实现EVA133亿元,累计上缴税金254亿元,资产负债率连续三年稳定在70%以下。
  “当前在集团公司战略重组起步这个时点上,我们要有一个由传统财务管理走向价值管理的突破口。而对于突破口的选择,主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将规模、效益、运行质量、风险控制以及价值之间进行平衡,并且有效互动;第二是价值的细化,也就是我们从单纯的成本管理要向价值链的全程延伸。”
  尾翼:人才培养
  尾翼包括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主要功用在于飞机的俯仰和偏转,以及保证飞机能平稳地飞行。
  作为一位自1981年即进入财务领域、有着30多年财务工作经验的“老财务”来说,财务团队建设一直是顾惠忠工作的重中之重。
  2008年中航工业提出了财会队伍人才培养战略的“十。百。千。万工程”。所谓“十。百。千。万”工程即力争在2016年,中航工业要拥有10名获得全国会计领军人才称号的财务人员;100名经过国外培训获得EMBA或者MBA资格的财会人员;1000名以上拥有硕士学历的财务人员;将整个集团的1万名财务人员全部轮训一遍。
  经过努力,该工程初见成效,与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联合培养的21名国际EMBA学员学成归国,第三批15名EMBA学员即将回国,20多名新学员很快赴美学习;已有6人获得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资格。这些海外学成归国人员,在中航工业国际化开拓中已开始发挥较好的作用。“会计领军人才工程的重要性怎样评价都不为过,对人才培养的成本远远低于其以后创造的价值。”
  顾惠忠认为,财务部门是公司的核心部门,财务人员掌握着集团最有价值的资源,因此集团财务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2008年底就在新的中航工业成立不久,顾惠忠就在继承航空工业几十年财务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确立了中航工业财务管理新理念——诚信、规范、创新、协同。顾惠忠一直坚持职业道德是财务管理的基础,只有在此之上才有更高层次的两点:正视权利和管理创新。
  近两年中,对于下属单位的CFO配备工作也已基本到位。其中发动机公司两年来公开招聘成员单位CFO10名,目前25个成员单位中已有21个配备了CFO;直升机公司所属成员单位CFO已基本配齐。此外重大项目CFO配备得到推进,中航装备在某项目中推行项目CFO系统,逐步形成了研制项目在经费、成本、价格等方面的一体化管理。
  他山之石
  在顾惠忠的办公室里,摆满了近年来访问UTC、GE、波音等海外顶尖跨国公司交流的照片。
  每次出访回来,顾惠忠都受益匪浅,并有选择的在内部进行调整优化。据财务部人员介绍,每一次访问回国,顾惠忠总会在集团内部召开一次汇报交流会,并对集团财务管理工作进行调整优化。
  五大体系之一的制度管理,便是借鉴了波音公司(微博)的经验。2001年顾惠忠到美国波音公司访问交流,波音公司的财务高管向他演示介绍了波音公司的财务会计制度体系。顾惠忠当时很受震动,遂向波音表示能否复印一份给他,但被告知这是公司的商业秘密而遭到婉言拒绝。于是在以后几天的考察中,顾惠忠用心地观察并一一找出中航工业与其所存在的差距。据说在回国的飞机上,顾惠忠便迫不及待的整理思路,准备开始着手改革了。
  在中航工业的高管排名中,顾惠忠应该是众多央企中的特例,位列第三。对此顾惠忠给出的答案是“有为才有位”,“中航工业的财务环境其实非常好,历任总经理都非常重视和支持财务工作,伴随公司的发展壮大和战略目标的逐步现实,财务管理也应该与时俱进,达到国际标准。”

 
扫一扫微信,学习职场技巧
 
严选名师 全流程服务

高顿教育 > 职业规划 > CFO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