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是一门培养具备“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公平正义”的专业价值观,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社会工作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专业人才的社会科学。为帮助大家更好地报考社会工作硕士研究生,高顿小编整理了一批社会工作考研知识点,本文主要分享“心理社会治理模式”考研名词解析的详细内容。
一、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重要创始人是里士满,强调双焦点的治疗路径,将个人与外部环境联系起来。美国史密斯学院的汉金斯在1930年首次使用“心理社会”这一概念。1937年,高登·汉密尔顿从社会工作实务经验出发,首先认同“个人-社会”的逻辑框架,把个人与社会作为社会工作的两个基本因素,并提出“人在情境中”的概念。1964年,霍利斯综合各种有关理论把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加以发扬光大,正式出版了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代表作《个案工作:一种心理社会理论》,把心理社会作为治疗模式进行概括,强调这种治疗模式具有双重焦点,既关注心理,也关注社会。
二、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主要观点
“人在情境中”是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理论的核心概念,个人、环境和个人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是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分析影响人的因素的三个焦点。个人与环境相互适应的平衡点是决定一个人行为状态的关键,还有环境具有整体性、角色期待等概念。
三、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应用
1、社会工作者在实践中注重力量均衡,发现服务对象的力量均衡点,为服务对象创造积极因素的环境。
2、社会工作者不仅找出服务对象的问题及原因,还要去挖掘服务对象的能力。
3、建立相互信任的专业关系是开展服务的前提。
4、心理社会治疗模式还将介入分为直接接入和间接介入
四、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内容
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理论假设
(1)对人的成长发展的假设
(2)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假设
(3)对人际沟通的假设
(4)对人的价值的假设
2、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治疗技巧
(1)直接治疗技巧:非反映性直接治疗包括支持、直接影响(强调、提议、忠告)、探索——描述——宣泄;反映性直接治疗包括:现实情况反映、心理动力反映、人格发展反映。
(2)间接治疗技巧:改善外部环境或辅导第三者,从而间接影响、帮助服务对象。
3、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特点
(1)注重从人际交往的场境中了解服务对象;
(2)运用综合的诊断方式确定服务对象问题的原因;
(3)采用多层面的服务介入方式帮助服务对象。
本文内容整理自《社会工作概论》等参考书籍及百度百科。
以上就是【社会工作考研名词解析之心理社会治理模式】的全部解答,如果你想要学习【考研专业课】更多这方面的知识,欢迎大家前往高顿考研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