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到“加强和改进对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明确要求审计部门要发挥审计在国家现代化治理中的基石和重要保障作用,加大对领导干部权利运行中的监督制约机制,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在反腐败治理中发挥“利剑”作用。
目前,审计部门在领导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领域仍存在一些“短板”:一是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全覆盖”、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尚处于探索阶段,缺少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成功的经验参考;二是常规财务审计风险依然存在,特别县区级审计机关对账面背后深层次“交易”挖掘的深度不够,一些重大违法违纪问题未完全揭示“真面目”;三是常规技术方法日显弊端,相对于新形势下纪检部门巡视和巡查直接获取线索的方法,查阅账簿、分析数据等审计方法略显“迂回绕道”、效率不高;四是惯性思维下,跟踪审计整改的力度不够,往往认为将审计报告发出后,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整个项目也就全部结束了,“重问题查处、轻跟踪整改”的诟病依然存在;五是审计人员自身的廉政建设仍需加强,审计人员并非生活在“真空”之中,个别审计干部出现违规违法行为,审计署公告指出“自2008年以来,全国审计系统中审计人员违纪违法案件256件、296人被处理”,也是一个有力的佐证。由此,笔者提出在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中采用“三公开三测试”的审计方法。
一.“三公开三测试”的内涵
(一)“三公开”主要是指公开审计通知书、公开审计报告、公开被审计单位整改结果报告等。具体来说:
1.公开审计通知书。向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领导干部本人送达审计通知书之后,审计机关通过审计进点会宣读、张贴于被审计单位公式栏、或者通过网络媒体等方式对外公开。公开内容包括开始时间、审计范围、组成人员、举报监督方式等重要信息资料。目的是告知被审计单位、被审计领导干部以及社会公众,该名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已经正式开始,并传达出工作要求、审计人员、举报监督渠道等重要信息。
2.公开审计报告。出具审计报告后,审计组通过张贴于被审计单位公示栏,对外公开15天。公开内容为完整的审计报告,包括引言、基本情况、审计评价、审计查处问题及处理意见、以及被审计领导干部应该承担的责任等,涉及保密的事项应该除外。其目的是告知被审计单位职工、社会公众审计结果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审计进点会开的“轰轰烈烈”,审计撤点会却是“悄无声息”的现状。
3.公开被审计单位整改结果报告。被审计单位在规定期限内对审计报告中的问题和建议进行整改落实,形成书面结果报告,由被审计单位在本单位公示栏张贴公示15天,接受本单位职工的监督。公开内容包括整改措施、整改效果、采纳建议等情况。其目的是推动被审计单位切实整改问题、落实审计建议,帮助被审计单位完善制度,加强财务管理,保证财经秩序健康运行。
(二)“三测试”主要是指测试领导干部任期内遵守财经法规和廉政纪律情况、测试被审计单位职工对审计整改落实结果的满意度情况、测试审计人员遵守审计纪律情况等,具体来说:
1.测试领导干部任期内遵守财经法规和廉政纪律情况。审计进点会上,在被审计单位内部职工以及与被审计单位业务交往频繁的单位或个人之中,通过审计组设定好的调查表对被审计对象本人遵守财经法规和廉政纪律情况进行民主测试。测试内容包括本人是否存在主观违法、授意指使或者强迫他人违法以及近亲属利用职务便利违法等。其目的是便于审计组通过测试扩大信息收集渠道,了解领导干部本人遵守财经纪律的基本情况,便于确定审计方向和审计重点。
2.测试被审计单位职工对审计整改落实结果的满意度。被审计单位公开审计整改结果报告满15天后,审计组根据查处的问题设计表格,在被审计单位内部职工中对整改满意度逐项进行测评,被测试人员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四个层次对整改满意度进行评定。测评结果换算成比率写入审计结果报告,送达党委和政府的主要领导以及纪检、组织、人事等相关部门。通过满意度测试的形式,一方面促进审计人员做好后续跟踪审计和整改落实工作,另一方面在于强化被审计单位重视审计整改工作,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堵塞财务漏洞,规范财务管理行为。
3.测试审计人员遵守审计纪律情况。项目结束后,审计机关的纪检组对审计组的每个人遵守审计纪律情况,在被审计单位职工中进行测试,被测试人员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四个层次给予评定,测评结果记入审计人员个人廉政档案。其目的是审计机关可以及时掌握审计人员现场审计时遵守纪律情况,及时发现和制止违规问题、防患于未然,通过纪检组内部监督的“咬耳扯袖”、“红脸出汗”,做到早提醒、早纠正,促进审计人员更好地遵守廉政纪律,维护好审计机关良好形象。
二、“三公开三测试”之间的关系
按照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流程来说,“三公开三测试”之间大体上存在着前一流程主要为后面业务流程做准备、后一流程是对前一流程结论性的反馈关系。具体而言主要分为以下三点:
一是公开审计通知书主要是为测试领导干部本人遵守廉洁自律情况、测试审计人员遵守审计纪律服务的。送达审计通知书后,与被审计单位确定审计进点会召开时间、地点和参会人员等,为测试领导干部遵守财经法纪情况做好准备;公开审计通知书和张贴审计公示,披露出监督审计人员执行审计纪律的信息和举报监督方式,为测试审计人员遵纪情况做好前期准备。
二是测试领导干部遵守廉洁自律情况以及开通审计举报方式,是为公开审计报告服务的。测试领导干部遵守廉洁自律情况、公开举报方式,审计人员可以收集“内部”信息资料,获取有价值的疑点线索,进而锁定审计重点,提高审计效率,减少“未发现”等审计风险,从而保证公开的审计报告质量高,令人信服。
三是公开审计报告、公开被审计单位整改报告是为测试职工对整改满意度而服务的。职工可以从审计报告、被审计单位整改结果报告,知晓本单位所存在问题、整改措施、整改成效等情况,作为经历者和见证者具有“发言权”,“职工满意不满意”成为了衡量审计整改好差的标准。
三、“三公开三测试”运用意义
在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中采用“三公开三测试”审计方法,利于审计人员直接获取疑点线索,锁定审计重点,提高工作效率;利于审计机关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树立良好形象等。
一是审计目标的需要。《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指出,经济责任审计重点检查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情况,加强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公开和测试”可以更好地服务这一目标,部分“内部交易”不体现在账务上或者变相反映,审计人员容易在表象的“迷惑”下造成“漏网之鱼”,甚至一些重大的问题未发现,存在潜在的审计风险。通过“公开和测试”的审计方法,审计人员可以直接征集被审计单位职工、以及与被审计单位存在密切关系关联单位或个人的意见,拓宽审计人员信息渠道、接收社会公众的监督举报,利于审计人员全面掌握情况、准确地锁定重点,保证项目质量、规避审计风险。
二是审计手段的需要。随着信息化发展,经济运行的透明度越来越高,公开和测试的审计方法,改进审计方式,提升工作效率。比如,公开审计通知书、测试领导干部任期内遵守廉政纪律情况,是获取审计信息一种渠道方法,通过填写调查表、座谈了解职工、民主测试评议等方式,拓宽了知情人反映问题、举报案件的机会,帮助审计人员获取“内部”信息,从而掌握账面“背后”违反财经纪律和个人不廉洁行为的行为,改变单纯查阅会计资料、分析数据等传统审计方式工作效率。
三是事业保障的需要。信任不能代替监督,公开是*4的防腐剂。审计人员作为执法监督者也需要监督,依法审计、廉洁审计是保证审计结果的公平、公正的前提。公开审计通知书、张贴审计公示,向社会公开监督审计人员的信息渠道,如发现审计人员违反纪律行为,可以向审计局纪检组进行举报;测试审计人员遵守审计纪律情况,在程度上是将审计人员至于“阳光”下“烤晒”,积极向前“延伸一步”在被审计单位测试审计人员遵守纪律情况,获取“*9手”资料,及时掌握审计人员遵纪守法行为,从而保障审计结论的客观性,保证审计事业的发展。
四.“三公开三测试”需要注意事项
一是公开内容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三公开”的关键是公开审计报告,要接受被审计单位职工的评价。审计报告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反映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经济责任履行情况,既要客观放映成绩,也要真实地揭露问题,还要准确地划分责任。
二是公开形式要合理恰当,不走过场。公开是一种形式,其目的审计内容服务的,审计公开应采取恰当方式,不能为了公开而公开,既要符合审计机关的工作纪律,也要听取被审计单位的意见和建议;既要敢于坚持原则,又要考虑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审计公开需要给被审计单位领导、被审计对象充分沟通,选择a1公开渠道,必要时获取党委政府的支持,以文件制度形式固定下来。
三是公开运用要科学合理,相得益彰。审计公开后,敞开了举报监督的信息渠道,审计人员要及时跟进信息获取工作,安排专人负责接听电话、查收信件、点看电子邮箱等工作;其次,对于审计测试获得的各种信息资源,审计人员要进行分类梳理,分析哪些信息与审计内容有关,哪些与审计内容无关,做出初步筛选。再次,审计人员要去伪存真,分析举报线索的可用性,分清哪些案件线索是有价值的、哪些案件线索无用的。此外,审计公开所引发的社会效应也要合理运用,注重观察公开后续反应,及时总结经验做法,改进审计公开方式。
四是测试内容要清晰易懂,简单明了。测试*4采用表格形式,测试目标要有针对性的设计,内容要简短易懂,条目要简洁明了,不易过多,能准确地达到目地即可。测试可以采用记名或无记名方式填票,记名填票的审计人员要按纪律进行保密。
五是测试运用要科学统计,取舍得当。测试表格设计要切实可用,有定性的反映也有定量的描述,能够起到收集案件线索、取得数字支撑。对于获得的举报信息,审计人员要进行职业判断,针对有具体简单事实描述的问题,可以根据线索追查落实,无事实描述的问题,审计人员需业务判断力,集中反映的问题可能是重灾区、少数人员反映的问题也不容忽视,结合账务审计和座谈了解,查证举报疑点;对于满意度测评情况,审计既要看整体测评情况,也要关注个别异常现象,妥善处理好整体与个体的关系,促进审计整改工作的有效落实。
本文来源: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审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