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自我检讨一下,在某些情况下我也会有意无意的迟到,虽然我正在改掉这样的坏习惯,但是,我的身边仍然有些“擅长”迟到的朋友和同事,他们不仅在逛街的时候迟到,甚至在高顿学习CFA课程,他们也无法按时完成任务。
 
我知道喜欢迟到的人不止在我身边,每个人的身边都会有些爱迟到的人,如果你要跟某个朋友周末约个中午饭,在通知时间的时候要故意早说30分钟,才能避免对方迟到,这几乎是生活的常态。金融行业的很多岗位都要与客户打交道,出差频率爆表的投行从业者最能体会到这一点,遇到客户迟到的情况像是家常便饭。
 很少有哪种习惯能像迟到那么令人恼怒
 
迟到的理由千奇百怪,有些理由甚至已经被普遍接受,但是在心里人们将之归为“借口”。例如路上发生堵车事故、临时遭遇疾病,记错了时间,甚至根本忘记了这次约会,直到时间过了才想起。
 
人们对不守时的人普遍持有负面看法,即便有可能真的存在误解。 “虽然有些客户会因为别人的等待而感到兴奋,但正常人都很讨厌迟到,除了大地震,一切迟到的理由都不受欢迎。”一个投行项目经理如是说。这位李姓投行人士每年有180天出差在外,几乎每天都要见客户,听过各种迟到的理由,每次遇到听到别人的迟到理由,总有一种小学生告诉老师作业写了,但是忘带的质疑。
 “不想早到”是很多人常常迟到的原因
 
当然,想要每次都能准点见到客户,无疑是天方夜谭,迟到的理由千奇百怪,但是有些人就是“不想早到”而选择故意迟到。
 
酒会上最晚出现的人总是最重要的人,这一点相信大家都深有体会。即便是家庭聚餐,也有人选择晚点出现,这样就可以显得自己“很重要”。很多客户深谙这种心理,为了在谈判中气势上压倒对方,就会选择迟到,嘴里说着不好意思我迟到了,言外之意是“你乖乖等着就对了”。
 
 “当客户迟到,我要微笑,当那个迟到的人是我,我要祈祷”
 
身为项目经理,遇到客户迟到的情况,笑脸相迎,心里想的是,“如果你们不跟我签合同,我就要骂三字经了。”
 
为了缓解尴尬,有时候这些投行人士不得不岔开话题。通常他们都有自己的套路。举个例子,用话术引导,哟,王总,您今天穿的好喜庆啊,一定有什么好事吧,或者更直接一点,不晚不晚,我也刚到不久。
 
日剧《朝5晚9》中有一个经典的化解迟到尴尬的段落:
 
石原里美:我迟到了,为什么不生我气?
山下智久:我知道女性在约会的时候通常会迟到。
石原里美:可是我迟到了十个多小时。
山下智久:但是我终于还是等到你了,和你去哪里玩呢,只是想到这个我就会很高兴,连等你的时间都很快乐。
 
对金融人而言,最痛苦的莫过于迟到的人就是自己。“我从来不迟到,但是总有例外,有次我没在约定时间出现在酒店大堂里,这让客户觉得我不重视他们。”李姓经理说到,“我提前做好见面的准备,但实际上,现实却破坏了我的计划。”因为地铁故障,他*9次在见客户的时候迟到,也因此失去了他的生意。
 合格的金融人选择不迟到
 
圣迭戈州立大学的一项研究证实,争强好胜和喜欢沉思的人对于时间的感觉不尽相同。没有表的情况下凭感觉判断1分钟有多长。争强好胜的人感觉1分钟大约是58秒,喜欢沉思的人感觉1分钟则长达77秒。
 
不过,这样的实验结果似乎并不适用于金融人,合格的金融人懂得时间的价值。如果前花旗集团总裁桑福德.韦尔,去和他四位薪水*6的副手们开会时迟到了15分钟,那么公司就会损失4250美元,这是四位员工被耽误的时间的价值。当然,如果总裁先生早到了15分钟,而员工准时,损失是一样的。
 如何解决迟到问题?
 
常言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在写这篇文章时面临的烦恼就是很好的例证,总是能拖就拖。人们迟到的原因不会相同,所以解决迟到问题的办法也不会只有一种。1、告诉朋友你的底线
 
如果你等过别人就知道,等人的感觉太不爽,有些人的拖延习惯已经令朋友和亲人忍无可忍。你可以阐明自己所能容忍的底线。告诉对方,如果他们不守时,你会怎么做。2、让早到变得更加有意义
 
戴尔总裁迈克尔.戴尔每次开会不仅早到一两分钟,而且还善于利用这一点时间。戴尔如是说:“这样我就能了解团队的整体情绪,同时也能在讨论严肃的话题之前和大家进行一些更轻松的交谈。”
 3、调整那些让你拖拖拉拉的习惯
 
有时候正是那些小习惯造成迟到,例如搭配衣服,挑选口红的颜色,临时打车,这些行为并不是不好,只是会让时间在无形中浪费掉。另外,一些分散注意力的东西也可能使人们迟到。
 4、不要成为那个迟到的人
 
如果不喜欢等待,那就不要让自己成为那个迟到的人,这样你才有资格去要求别人。、
 
为了遵守时间,李姓经理首先明确了那些总是让他迟到的事情。经过反复的失败才变得更加守时。金融人每天都匆匆忙忙,情绪紧张,而守时也是他成为客户最信赖的员工的*10办法。
 
▎本文作者M先生,来源高顿。原创文章,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高顿。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高顿网校”(gaoduneclass),满满的会计实务干货,免费网课随心听。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