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关于“00后”这个话题火了,因为有位17岁的00后CEO,自称代表了“00后第一公司”。
这个来自洛阳崇才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17岁CEO表示:“这个年龄做CEO很正常,三四十岁的老一辈企业家已经老了,没法了解互联网。我们可能吃的香一些”
雷军也在微博上表示,作为“老老老一辈企业家”,个人觉得压力山大,世界的未来属于00后。
其实,这两天关于“00后”的话题不止这一个,开学季来临,“00后上大学”的消息,一度成为微博的热门话题。很多网友表示,00后都上大学了,90后也开始奔三了。
以前我们总爱用“小屁孩”来形容00后,印象中他们还是小不点傻乎乎的样子,直到00年的易烊千玺成为全民偶像,00后的CEO强势登场,我们终于不得不承认,00后已经开始逐渐站上舞台,努力和90、80后甚至70后分一杯羹。
而那些自称“宝宝”的90后们,终于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在踏进职场的路上时,自己已经受到了来自00后的竞争压力。
我之前在知乎上看到一个话题:题主是2017年的应届毕业生,因为备考CPA,所以想在家附近找一份会计相关的兼职,结果有些小企业的老板说,你这么年轻,考下再厉害的证书也没用。
她说:怎么才能反驳《你年纪这么小,考再多证书也没用》的说法,让自己能把备考坚持下去呢。
其实,这个说法不需要什么反驳。00后都这么优秀了,我们还要有堕落的理由么?难道要等到三四年后,00后成为求职的主力军时,再去想着考证和他们竞争工作么。
当然,我们也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论证一下这个问题。
没有人脉和资源的背景下,年轻的时候最能提升自己的就是考证
老实说,年轻就代表着潜力,代表着优势,因为这意味着你的学习空间和进步空间都很大。如果你的目标是做到大公司的CFO,二十岁考CPA和四十岁再去考CPA,结果肯定是不一样的。
年轻才会有更多的备考精力
对于备考精力上的区别,我深有体会。考驾照那段时间,我在家看了两天的科一,进了考场十分钟就随随便便考了个100分。而同考场四十来岁的大叔说,他看了半个月的书,结果看的自己晕头转向,学习能力下降太多,精力上也没有年轻人那么足。
简简单单的科目一如此,更何况难度堪称“中国最难的考试”的CPA呢。CPA的6科科目中,每一科都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快则一两年,慢则四五年,坚持本身就是一件考验耐力和精力的过程。
况且年轻人的记忆力、理解力和精力都比较强。年轻人学习一个小时的效率,可能比的上中年人学习两个小时,年轻人一天能坚持学习3个小时,可能中年人只能坚持2个半小时。既然现在备考有优势,为什么要拖到自己精力不够的时候再去做呢。
年轻需要更好的工作能力
如果想在职场中获得很好的发展,那一定要在刚进入一个集体的时候就表现的优秀。有句话说:从一个人刚进入职场的第一天,就能看出日后他是不是能发展的好。
假设同时进入一个团队的两个同事,在能力上有明显的区别的话,老板在人才提拔上面必然会有所偏重。
我有个朋友大学毕业当年就去考了CPA的《审计》和《会计》科目,和他同时进事务所的几个小伙伴都觉得不必太过着急,毕竟距离升manager还很远。只是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在很多专业问题上渐渐表现出了差距。判断问题时候他比同事的反应能力都快,也因此受到了老同事和老板的赏识。
年龄不是你优秀或不优秀的借口。如果觉得年轻的时候考证书没用的话,也许那时候的他,还在一群实习生的包围圈里想办法如何让自己可以顺利留下。
年轻有机会选择更多的工作单位
每一个备考CPA的人都清楚,CPA的高含金量,有一点就体现在是很多顶尖金融机构的“敲门砖”上。投行也好,咨询公司也好,有了CPA,就有了更多选择的权利。
很多应届毕业生并不是一毕业就有机会进入高大上的机构工作的。即使想去银行后台工作,一般也要在柜员等基础岗位上锻炼一两年。而这一两年的时间,就是你充实自己,努力让自己转岗,或者是跳槽的时间。越早考出CPA,就越早有资本去获得选择工作单位的机会。
换个角度想想,当你已经在岗位上工作了十几年后,才意识到自己遇到了发展瓶颈,该去考张证书提升一下自己的时候,即使你花几年时间考出了CPA,你确定你有放弃现在的工作的勇气么?你有重新跳槽和年轻人一起拼的勇气么?
年轻要预防职场中年危机
有段时间,微博上一直在热议联合国官方提出的对“中年人”的定义。很多90后吐槽,1992年生人已经步入中年。
尽管听起来觉得很不可思议,但是算起来,90后最大的也已经27岁了,如果把35岁到55岁算作中年的话,00后都开始上大学了,90后距离中年也不远了。
假设你到40岁的时候才考了CPA,与此同时你的中年危机也到来了,每天6点钟要接孩子下课,偶尔要请假陪父母体检,自己精力不如从前,上班很容易累,脑子里还在想着数不清的房贷和车贷。
而你的同事,23岁也考了CPA,每天晚上加班到9点,一说出差拎起箱子就走,精力充沛反应能力快,你说如果有晋升的机会,老板会把这个机会留给谁。
年轻的时候不考,以后备考需要更大的勇气
从大多数人的职场经验来看,35岁是职业上升的黄金期。很多人的职业分水岭都是从35岁开始的,这个时候就像赛场上的弯道,跑得好了很容易超过对方,占据绝对优势,跑不好了就会被甩在后面,差距越来越大。
而35岁这个分水岭,是由从毕业开始的这段时间来决定的。所谓“厚积薄发”,即前期大量的积累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之后,才能在关键时期做好事情,得到机会。
但如果自己前期没有经历学习的过程,到了上升期就会觉得很吃力。备考CPA的过程中更需要有坚定的目标和坚持的勇气。
我认识一个比我大几届的学姐,本科学的是会计,没有什么事业心,工作十年还是一家小公司的会计。后来因为家庭等等原因,她决定逼自己一把,考出CPA之后跳槽,找一份薪资高的工作。
不得不说,备考的过程是痛苦的,甚至是煎熬的。但是她说,即使我比别人跑得慢,我也要坚持跑下去。
74岁老大爷,为梦想而考CPA
和很多年轻人犹豫要不要考CPA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一位74岁的老大爷曾经让无数考生称赞,这才是最牛的学霸。
2014年全国注册会计师专业阶段的安徽考区里,出现了这样一个身影,74岁的姚愈发老爷子戴着棒球帽,坐在电脑前认真的完成考试。
尽管他眼神不好,打字速度也很慢,但这丝毫不影响他考试的状态和心情。一个小闹钟,加一个放大镜,是老爷子的备考法宝。和旁边一大堆空着的座位相比,姚愈发的正能量凸显无疑。
尽管没有任何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需要去负担,但为了挑战一下如今专业的最高难度,实现自己的CPA之梦,老爷子还是坚决踏上了考证之路。
74岁考证有用么?当然没用。但23岁考证一定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一些改变。所以说,没有什么应不应该去考,而是你要不要考,要不要牺牲社交、娱乐的时间去为此付出努力。
年轻的时候,我们都怕自己做的是无用功,怕人生苦短,所以告诉自己要及时行乐。但后来才发现,人一辈子要吃的苦就那么多,不趁年轻的时候去吃苦去学习去积累,等到对疼痛敏感的中年时再去经历,其实已经失去了很多。
▎本文来源高顿,作者小七,高顿财经签约作者,CPA持证人,中央财经大学毕业,曾就职“四大”,长期专注于财会职场,做的了审计,写的了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