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实力的人,往往无所畏惧。
昨天下午,在微博上,小编看到这么一条热搜——#2019年高校毕业生创新高#。
点进去一看,某财经微博发文,大致意思是开始操心2019年的就业是否困难了。
于是,就着话题热度,广大网友开始讨论:以后是不是就业更难了?
有人表示无所谓:年年都在说创新高,都困难。
有人表示焦虑:因为比你优秀的竞争者越来越多...
但是,先不管说2019年的实际就业形势究竟如何,学姐认为,如果一个人足够优秀,那么根本无需担心就业问题。
真正要担心的,往往是那些缺乏真正“实力”的人群。
只因不够优秀才会害怕竞争
在情感领域里,常流行着一句话:你自己不够优秀,才会总担心对象被抢。
那些为来年就业焦虑不安的人,“工作”便是所谓的“对象”。因为对自身并不够自信,因此总是患得患失。
而那些优秀的,有着自身职业壁垒的,则完全没有这方面的忧虑。
昨晚,高顿小编在跟邻居Anna(学霸,世界五百强审计)聊天时,说到这个话题,学姐便问了她的看法。
Anna满不在乎地说:我从来不会担心就业问题,以前是,以后也是。
因为自信,因为有底气,更主要的,是因为“有本事”。
如果,你是专业人才
电影《天下无贼》中,黎叔有句经典名言:“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
现在看来,得在人才前面加个限定词:专业。
专业人才为啥贵?因为稀缺。看似什么都知道但都是皮毛的人,已经慢慢不吃香了。
最近几年起,全国各地都在谋求快速发展,优秀的人才就成为首要的资源。为此,开展了一系列别开生面的抢人大战。
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出台政策,引进各类优秀专业人才。
表现在金融领域,更是下了血本——送房子,送户口,子女就学给予方便等等,甚至在重庆还出台政策,要求某些专业人才薪资不得低于市高薪水平。
假如一个人足够优秀,能被视为“专业人才”,那么全国各地都会欢迎你。通过地方的人才政策,你还能享受诸多福利。
因此,若想不操心就业,不妨让自己成为专业人才,有了金刚钻,自然成为香饽饽。到那时,不是老板炒你,而是你炒老板。
专业人才已成为人才的高配版。
对于企业而言,人才易得,专业人才难求。如马云所说,花高薪聘请专业人才,就是节约成本。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成为专业人才?
如何成为专业人才
首先,我们先来定义一下“专业人才”。
近年来,连续多年大手笔引进高端金融专业人才的广州,其金融行业的发展极为迅速。
广州金融业增加值过去五年间增长了106%,增速居全国大城市前列。
2018年9月12日刚发布的第24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中,广州第四次入选“全球金融中心指数”,在全球96个金融中心城市中排名第19位,排名大幅飙升。
广州对于专业人才的重视,可谓是出了名。
去年11月,广州发布“金融人才新13条”,旨在进一步引进高层次金融专业人才。我们来看看,官方是如何判定“专业人才”的。
(人才13条附表截图)
在广州官方眼里,专业人才的特征由以下几项组成:
1、任职履历(占30%)
任职履历,即工作经历。一个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往往对本职工作产生了更深刻的认知,形成了他特有的专业技能。
2、行业影响(占30%)
行业影响,就是所谓的“业绩”。候选人在此前的工作经历中,如果能有显著的成果,即“业绩”,亦能证明其专业能力。
3、职称学历(占10%)
有人可能会惊讶,学历这块,权重竟然只有10%。而事实上,官方想要的是专业型人才,而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不一定就等同于专业人才。
就金融从业者而言,如果你考出个高级消防员职称(虚构),在金融领域可能还比不过证券从业资格来的有含金量。
4、专业认证(占30%)
专业认证,通常是指各类资格认证证书。
一般而言,求职者在面试的过程中,HR很难在短短几次聊天中判定一个人是否足够专业。这时候,如果有能证明个人专业水平的证书(金融领域比如CFA),则更能获得认可。
综上,如果想成为专业型人才,你需要做的是:踏实学习积累知识,积极工作做到更好,以及为你的专业度盖章(考证)。
本文原创:海伦学姐,来源:高顿金融分析师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