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州食安办抽查镉超标的毒大米占44.4%,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湖南的官员倒是不慌,因为他们早已心中有数。事实证明,岂止湖南的大米多有镉含量超标?工业污染、长期滥用化肥导致的江河与土壤重金属含量超标,在全国都相当普遍。我们不是已经习惯了,而是麻木了,无可奈何之下,只有听天由命。


  但是香港人不同,他们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命当然就宝贵。你看,我们内地大米中镉含量*6不能超过0.2毫克/千克,而香港标准是谷类及蔬菜为镉含量不得超过0.1毫克/千克!然而,内地也有非贱命者要努力自保,除了某些单位搞自种自用外,报道不是说珠海有名牌大学生甘当农夫,种“特供”的放心农产品[4.18% 资金 研报]吗——只有你愿意交够定金,人民币面前家家平等。


  广州大米镉超标的新闻一出,马上就有报道说:香港法例有规定,一旦携带超过15公斤的大米出境被查出即属犯罪,一经定罪,*6可被处罚款5万港元及监禁1年(一说是半年)。先以为是香港人担心内地人赴港抢购大米,突击立了这么个法;细读才知并非如此,人家是早有规定:根据香港法例第296A章《储备商品(进出口及储备存货管制)规例》,食米是香港*10的一种储备商品,而在《储备商品条例》的规定中还表示,除非获得工业贸易署署长亲自签发的出口许可证,任何人不得将过量大米运送出口,且无论是去壳或未去壳、已碾磨或未碾磨的食用大米都属于法定储备商品的范围。


  搞不清楚香港这条法例是什么年代制定的,有这个必要吗?又无世界大战迹象,数百万香港人会愁无处买米吗?中国13亿人,早有学者说没必要设耕地保护红线,可以进口粮食呢。


  这且不管它了,反正也不会有多少人到香港抢购大米,因为那样成本太高,也不济事,不如直接在大陆买泰国米合算。


  我现在想求解的是香港人的心态。


  香港人反感内地人去香港医院生孩子,这很好理解。一来医院产房床位有限,二来孩子落地就成了香港居民,会摊薄人家的资源与社会福利,毕竟香港就那么大一块地盘嘛。


  可是为什么要限购奶粉呢?有条件赴港的大陆人毕竟是极少数,而香港不是正好做转手贸易赚钱吗?世界上产奶粉的国家多得是呀,香港人有生意为什么不做?


  这个问题的讨论已经很多,但很少涉及深层心理。


  毫无疑问,香港岛上弥漫着一种焦虑氛围。最极端的大概以陈云为代表,要破除“大一统”心态,与大陆“切割”,培养香港人的“本土意识”。撇开政治因素不谈,仅从地缘角度,从经贸角度,在全球化、市场化年代,香港与大陆唇齿相依,“切割”得了吗?


  不必讳言,香港的繁荣发达,取代上海在远东的中心城市地位,很重要一个因素,是得益于1949年以后,中国大陆长期的闭关锁国。上世纪80年代中国大陆对外开放以前,香港之于中国,就像鸦片战争之前“一口通商”时代的广州。1949年中国军队之所以没有乘胜“解放”香港,不是没有武力赶走英国人,主要也是为了保留对外的一个窗口和通道。


  这就是“时势造英雄”。“一口通商”成就了香港,也造就了某些香港人对大陆人的优越感。这是符合人性的,不必责备。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初港台风席卷大陆,讲粤话是一种时髦。本世纪初我到香港,讲国语香港人懒得理我,那种倨傲教人不舒服。我问过台湾朋友,香港人那时对只会讲“国语”的台湾人也是这样吗?台港朋友说是,他们有些人自我感觉太好。这就是孔夫子为什么要教人“富而不骄”、“富而好礼”的缘故。


  殊不知“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香港失去了“一口通商”的优势,一些港台明星要到北京、上海求发展了。这是不可逆转的中国对外开放和世界一体化的潮流。随着广州机场的国际航线越来越多,我有什么必要费大半天时间到香港机场去乘机呢?


  因此,香港人不应该反感内地人到香港去购物——这说明香港还有某种优势,正是香港人发财的机会,因为香港这种比较优势也不会永远存在下去呀!


  有学者说;港人应该明白自己的优势所在,自由市场、廉洁高效、低税率、国际化,这是香港经济赖以成功的基石。普通人不懂这么多,只知道香港的法治水平远远高于内地,监管的标准高而且执法严格,“有关部门”不会收了钱就放行,不论是奶粉、大米,还是别的什么物品,比较安全放心,如此而己。


  这就是“香港”的品牌效应和软实力,香港人为什么不珍惜,不善待它,反而反感别人的趋奉呢?


  而且,我相信,中国内地迟早也会建成法治社会,可以买得到放心食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