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到银行存钱的市民都发现,各银行*7推出的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都高得惊人,相比过去的4%、6.8%足以吸引人的眼球,“抢钱大战”似乎已经悄然打响。据了解,进入6月以来,银行短期理财产品发售频率加快,且凭借“高息”获得了较高的关注度,有些理财产品甚至在发售的几分钟内就被人抢光。但是,业内人士提醒,高收益型理财产品普遍为非保本型,具有一定的风险,出手还需要谨慎。
 
  现象>>
  各大银行争相推出
  高收益型理财产品
  “我有一个定期存折马上就要到期了,想着理财产品一般比定期储蓄的利息要高,就去几家银行咨询了一下。有家银行告诉我,10万起存28天的产品年化收益能达到5.5%,这已经超过了我的预期。”市民陈先生告诉记者,他从另一家银行理财经理那里得到的信息更加让他惊讶,“他们家5万起存59天的预期年化收益能达到6.2%,30万起存的话能高达6.5%,这比活期存款利率高了将近一倍呢。”
  据了解,6月中旬以来,各大银行普遍提高了新发行理财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与以往的4%相比,有些产品甚至已经接近7%。某银行在大堂醒目处摆放的公告牌上醒目地写着,“28/35天收益率5.5%、2个月/6个月收益率5.0%、395天收益率5.5%,以上均为10万起存”。
  记者算了一笔账,假设投资5万元,按照6%的年化收益率计算,两个月到期时可获得3000元的利息,而如果按照之前4%的收益率算,两个月利息为2000元,二者相差1000元。
 
  观察>>
  高收益产品
  多为非保本型
  虽然各银行新发行的短期理财产品普遍具有较高的收益率,但是通过观察可以发现,拥有较高收益率的理财产品普遍为非保本型,说明投资具有一定的风险。但是即便是这样,它们依然非常抢手,“我们前几天发行的一款30天收益5.0%的产品,开售没几分钟就卖光了,所以建议有打算的话还是尽早买。”某银行理财经理介绍。
  不过,他同时提醒,高收益率同时意味着高风险,“之所以目前各银行都推出高息型短期理财产品,是因为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上升,其实这种短期高息型不会持续发售太长时间,也就是最近这几期,以后会逐渐恢复正常,回归到4.0%左右的。”他说。
 
  提醒>>
  别单纯迷信数字
  出手需谨慎
  “不能单纯地相信数字神话,一些相对比较保守的投资者,一定要看清自己所购买的产品是否为保本型。”一位业内人士介绍,从目前的情况看,银行短期高息型理财产品多为非保本浮动收益型,获得高回报收益的同时,也伴随着高风险。
  她建议,市民购买高息理财产品之前,一定要详细地咨询理财顾问,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并做好风险评估,切记盲目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