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今年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增长7.5%,增幅同比回落4.7个百分点,财政收入矛盾更趋突出。一些税收收入降幅较大、财政困难的县,出现了收“过头税”的苗头。山东省审计厅一份审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末,这个省有11个县的地税部门对40个纳税单位多征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等5.7亿多元;5个市县的地税部门对6户企业提前征收税费1.4亿多元。
  “过头税”这种欺下瞒上的保障财政收入方式让人深恶痛绝,但却被地方的相关部门广泛采用。虽然征“过头税”从表面上看是地方相关部门为了完成税收任务打起了“歪主意”,但其背后反映出来的地方财政状况则让人堪忧。
  地方债务问题已然成为人们所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不仅是中国自身关注,世界各大金融机构也十分关注。但中国地方债务问题则是“犹抱琵笆半遮面”,尽管有关部门也公布了一些关于地方债务的数字,但人们质疑地方债规模远远不止那个数,地方政府的直接债务和隐性债务应该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地方政府应该知道征“过头税”的危害,但依然去征收,这里面反映出地方财政存有压力。这种压力一方面来自政府运行支出和保障经济发展支出,另一方面则是政府需要偿还债务。在经济下行阶段,地方政府为了短期利益而抛弃长远利益有其无奈,也是唯GDP论考核机制下的必然,地方官员为了获取升迁政绩就要地方经济高速发展,积极财政政策是经济下行阶段拉动经济增长最快的手段,也是金融危机之后各地普遍采取的方式,这就需要地方财政增加支出。这些增加的财政支出开始吃“余粮”,没“余粮”后就要靠借贷过活,但“借来的”总归要连本带利的还,为了保障地方政府运行就需要增加财政收入,虽然中国经济仍保持着7%以上的增长速度,但企业利润下降依然影响了地方财政收入,这就让地方政府打起了征收“过头税”的歪主意,寅吃卯粮也就“应运而生”。
  地方政府征“过头税”暴露出来的是,地方经济增长所带来的税收增长不如地方财政支出增加速度快,借新债还旧债和拆东墙补西墙等地方政府“保收入”的方式也就频繁被曝光于媒体。无论是地方本身的正常开支还是地方债务压得地方政府有些喘不过气,地方政府真实的财政状况并不像其说得那么好,必须要对地方财政摸底,只有真正了解地方财政状况才能为下一步经济改革措施提供依据,否则新一轮的城市建设投资有可能恶化地方财政状况。
  在对地方财政进行摸底的同时,地方政府必须“开源节流”来缓解财政压力,一方面需要“提倡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通过各种手段增收节支;另一方面,需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涵养税源,特别是减少对粗放产业的拨款支持,促使财政支出更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