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证券[0.55% 资金 研报]“8.16事件”发生知9月6日的14个交易日,股价跌幅近20%,总市值缩水近101亿元。9月6日,光大证券收于9.17元,与11.65元的定增底价倒挂21%。
  固收、自营、投行……光大证券今年流年不利。作为继中信证券[2.44% 资金 研报]之后第二家IPO上市的券商,自登陆资本市场以来,业绩与估值总是不尽如人意。
  2012年,为摆脱发展瓶颈,光大证券对不少涉及创新业务的部门进行改造,力图在券商创新浪潮中分得一杯羹。然而,一次次危机、行业风向转而保守的情形下,创新部门前景未卜。
  同时,自今年6月因投行遭立案调查而被暂停的再融资计划,光大证券一直在推动。不过,“8·16事件”的影响,或给接近70亿元的定增蒙上一层阴影。
 
  自营整改未竞
  直面冲击*5的,无疑是光大证券的自营业务。
  8月30日,证监会公布处罚结果,光大证券被停止自营业务(固定收益证券除外),并暂停新业务的审批,相关责任人员还将进行整改及处分。
  如此严厉的处罚结果尚属首次,对光大证券自营业务的“摧毁”不言而喻。去年以来,光大证券对自营业务有过架构上的调整,原来的证券投资部改组为金融市场总部,下设还有权益、债券等二级部门,专门负责各自投资品种的一级销售与二级交易。
  “金融市场总部是银行的架构设置,在证券业进行这样的改造,光大算是吃螃蟹的公司。”北京一名券商自营人士对理财周报记者说。
  据了解,金融市场总部的设置率先由银行形成。在银行体制内,该部门主要负责同业、债券、人民币、外汇等自有资金池的投资。而券商将证券投资部改组为金融市场总部,不仅是对未来新增投资品种的预设,同时权限范围也有所扩大。
  改组之后,光大证券内部负责自营业务的部门就覆盖金融市场总部、策略投资部。整个8月,两个部门先后陷入“乌龙指事件”中。
  8月19日,光大证券公告称,金融市场总部在银行间本币交易系统进行现券买卖点击成交报价时,误将“12附息国债15”债券卖价收益率报高至4.20%,债券面额为1000万元,后被交易对手点击成交。
  自营业务的两个部门出现“乌龙”,目前的经营范围也仅剩固定收益领域。根据光大证券今年中报,自营业务投资权益及衍生品、固定收益的金额分别为98.4亿元和93亿元。由于过去几年投资权益浮亏,去年起光大就一直依托策略投资部发展套利业务,但一纸处罚决定书,让自营的权益投资陷入被动锁仓的尴尬。
  截至目前,光大证券自营投资的股票有中信证券、中国银行[1.87% 资金 研报]、中国人寿[1.65% 资金 研报]、柳工[2.39% 资金 研报]、中联重科[1.97% 资金 研报]、中国一重[2.39% 资金 研报]、特变电工[1.54% 资金 研报]、华鲁恒升[0.81% 资金 研报]、海螺水泥[0.95% 资金 研报]、中国石油[0.00% 资金 研报]等。这些蓝筹股中,银行板块与机械板块成为重仓对象。不过,6月底“钱荒”引起的股债双杀,造成银行板块今年以来下跌2.21%,同时机械板块已连续三年下跌,今年跌幅已接近5%。
 
  固收陷入危局
  受冲击的不只在自营业务,固定收益部门也在“8·16事件”中受到牵连。
  8月22日,光大证券发布公告称,收到交易商协会的规范自查通知,被要求暂停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即短融、中票的承销资格,并就业务流程、内控合规、风险管理等体系进行自查。
  “交易商协会是银行系统的产物,与‘8·16事件’的二级市场波动没有直接关联,因此被罚有点勉强。不过,当初给这块业务牌照时,协会明确规定牌照与公司的风控、评级挂钩。先前已有券商因为评级下降被剥夺了资格,‘8·16事件’影响又这么大,所以这次被暂停业务,其实也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华东地区一名固定收益部人士告诉理财周报记者。
  实际上,光大证券获得此块业务牌照的时间并不长。去年11月底,交易商协会向10家券商开放该领域的主承销资格,光大证券位列其中。
  由于短融中票近年来承销爆发式增长的趋势,大多数券商垂涎该领域的“大蛋糕”,因此不少券商在去年底摘得资格后,都对固定收益部门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光大证券也不例外。
  据悉,原本在光大证券的组织架构中,债券承销团队只隶属于投行总部,但为了抓住今年的机遇,该团队已独立出来成立固定收益总部。人员配置方面,光大证券从中信证券招来一批成员,该批员工进公司后,头衔与薪资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去年IPO停摆,固收市场火热,很多券商都在组建新团队。光大从中信挖人,看重的也是后者多年来在债券市场人才和资源的积累。毕竟以前券商做短融中票也只有中信、中金。”前述固收人士告诉记者。
  就在4月的股东大会上,光大证券表示今年承销业务的重点发展将放在固定收益。今年截至目前,光大证券已承销12个债券项目,逼近去年整体15个的数量。
  短融中票方面,光大证券已斩获*9单,其在该业务上实现54万元的收入。今年8月,由光大证券担任主承销,中国银行联系发行的项目——浙江省物产集团第二期短期融资券上市,实际募资5亿元。截至目前,除光大证券外,新拿到资格的券商仅国泰君安、一创摩根、银河证券有发行项目。
  “光大在8月底已向协会提交了自查结果和整改方案,但业务的开放时间还要等监管层下发。实际上,短融业务现在刚有了起色却被叫停,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如果明年光大降级,就会导致资格被剥夺,到时人员流动说不定会大面积流动。”前述固收人士表示。
 
  投行风雨飘摇
  一纸处罚未落定,光大证券的投行前景风雨不定。
  今年6月,光大证券发布公告称,因天丰节能项目收到证监会的立案调查通知书。至此,从财务抽查开始的一场风波,步入另一个阶段。
  这场风波始于1月,爆发于4月,并在6月推向高潮,至今监管层对光大证券的处罚仍未落地。
  今年1月,证监会对光大证券出示警示函,缘由是光大在去年3月发行康达新材[-1.30% 资金 研报]时未及时披露信息,在知晓发行人利润下滑的情况下,未将详情补充进招股书并向证监会说明。正是这一纸迟来的处罚决定,搅动了后来一系列的风波。
  在4月的财务核查抽签中,由于系统自动将今年被罚券商中签的比例提高,导致光大证券抽中5家,仅次于国信证券。其中,中小板项目天丰节能成为“地雷”。就在核查小组现场检查公司总部时,天丰节能因被查出涉嫌虚增收入、关联交易非关联化、关联交易未入账,继而与核查小组发生冲突,造成证监会立案,并被当地证监局非公开批评。
  “案件调查已经结束了,初步判定天丰节能约20%的利润存在虚增,但从财务上也还是达到上市要求。不过,现在处于的风口浪尖,处罚的结果可能会参照新大地。”华东一名投行人士告诉记者。
  由于天丰节能处在IPO预披露招股书之前的阶段,因此立案的最终结果将不涉及刑事处罚,而是交由行政处罚委员会决定。但经历这场风波之后,外界都在猜测光大证券的投行部门是否会因此次风波,造成人员大面积的流失。
  据悉,光大证券投行部门一些保代在去年曾相继离职,但目前为止,今年离开的人员并不像外界猜测那般。多名投行人士告诉记者,IPO停发以来各券商的投行人员正面临相对过剩的阶段,招人时也会倾向有项目的保代,但光大的处罚结果还未出,且公司保代目前的薪资水平也较高,一切未落定之前,大面积的人员流动并未听说。
  不过,在未来投行格局中,光大证券的前景显然有些黯淡。
  “过去几年投行都是粗放式经营,广东地区市场化色彩浓一些的券商,IPO项目做得比较多。而质量好的项目都被大券商瓜分,质量参差不齐的也被其他投行疯抢。光大投行不算强势,市场化程度也不如南方投行。”前述投行人士告诉记者。
 
  再融资搁置
  “资本扩张——业绩增厚——估值提升——资本扩张”,时任董事长唐双宁在光大证券上市时就定下了发展路径。
  2009年,光大证券登陆上交所主板。若将其放在集团层面,光大证券的先行上市实质是光大银行[3.28% 资金 研报]上市、光大集团重组的*9步。2011年,唐双宁卸任董事长之职,继续将精力放在艰难的集团重组,而其当时提供的发展路径,却因经营结构的缺陷,业绩持续下滑。
  根据年报数据,自2010年起,光大证券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就处于下行通道。实际上,光大证券自2005年提出连续三年盈利就申报上市后,2007年的业绩曾达到高峰,当年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实现98.2亿元和46.9亿元。时至去年,这一数据萎缩至36.5亿元和10亿元。
  一名基金公司研究员对记者说,“2007年是牛市,经纪业务为导向的券商赚得盆满钵满。之后熊市暴露出经营结构的缺陷,靠天吃饭就真只有听天由命。”
  业绩下滑的压力导致光大证券的估值也进一步下调。2010年以来,光大证券的ROE从9.6%下降至4.3%,当年思路中的业绩增厚、估值提升等环节,相继缺失。
  对此,光大证券将目光瞄向衍生品、融资融券等创新业务。2012年,光大证券的融资、融券余额分别为47.51亿元、3.44亿元,处于第二集团。在传统业务增长乏力的阶段,创新业务冲抵了部分降幅。
  在唐双宁的计划中,光大证券上市后,传统业务与创新业务的部署分别为前者规模化发展,后者先拿牌照继而依托资本金扩张。不过,由于传统业务的乏力,光大证券逐渐向创新业务倾斜,急于渴求资本金下,公司去年抛出定增计划,并在今年5月获取监管层的发行批复。
  不过,既定的发行计划却连遭变化。由于天丰节能项目光大证券被立案调查,定增的进程被暂停。一位接近光大证券的人士告诉记者,虽然发行计划被暂停,但承销团队仍在推动寻找认购方的进程,由于拥有股东方具备实力,光大证券的定增已经吸引不少机构意向。
  但是,“8·16事件”的阴影也笼罩着光大证券的定增。“买方对背景深厚的金融企业还是比较认可的。券商股概念涨势可以,但个股方面要保证业绩或评级与估值的匹配。‘8·16事件’给光大带来不小的处罚结果,业绩和明年评级是否受到冲击,大多数机构现在的态度越发谨慎。”华东一名机构投资经理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