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包括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加强影子银行业务若干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107号文)在内,以及银监会在2014年监管工作会议上的表态,表明一场清理、疏导影子银行的行动已经拉开序幕。也有专家指出,影子银行受到监管,将使中国房地产泡沫倾刻戳破。
  所谓影子银行,就是游离于监管之外的金融体系。在中国,影子银行表现的形式体现在多个层面:银行理财产品、信托、民间借贷、上市公司委托贷款、国企富余资金、担保、典当行、小贷公司。资料显示,如果按最窄口径统计,影子银行只包括银行理财和信托公司,则2012年底影子银行规模就达20万亿,约占国内GDP的40%左右。
  那么影子银行为何会在近年内野蛮生长呢?其一,对于民间资本来说,我国的利率于今还没有完全市场化,长期以来我国的利率水平跑不赢通胀,民间资本有追求高额回报的强烈要求。其二,对于银行业来说,在阳光监管之下备受束缚,而将表内资产表外化,能够获得更大更多的利益。其三,影子银行的存在既可以使整个金融市场活跃度提升,社会融资渠道和方式更趋多样性,也可以解决实体经济企业在银行体系内贷不到款的困境,弥补了传统银行业存在短板。
  不过影子银行除了长期缺乏有效监管之外,也是历来助长房地产泡沫之源。近年来,尽管中央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层层加码,但房地产泡沫却愈来愈大。这都是因为开发商在银行贷不到款的时候,可以另僻奚径,通过小贷公司、信托公司、民间借贷等影子银行,以直接融资的方式,获得资金的支持。
  事实上,流向房地产领域,助长房地产泡沫的主要渠道是影子银行融资。有统计显示,2013年房地产信托成立数量为972款,规模总计3006.07亿元,平均年化收益率为9.52%。这是房地产信托的直接融资。此外通过信托平台融资流向地方融资平台资金,一大部分也进入到了房地产领域。审计署刚刚公布的地方债务通过信托平台来源为1.43万亿元,其中,一大部分进入到了房地产领域。
  随着我国影子银行规模的越发壮大,房地产泡沫也愈加登峰造极。如果监管部门不再对影子银行纳入监管之内,那么影子银行和房地产业、地方融资平台这三个领域,只要其中一家出现问题,就会对我国金融业产生连锁反映:
  首先,影子银行规模跟房地产泡沫一起极度膨胀。2009年之前,我国的影子银行规模相对较小,风险总体可控,但是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快速发展到了规模接近6万亿美元,若不加以有效监管,恐怕影子银行的规模会像滚雪球般的越滚大,这无疑会带来更大的金融风险。
  目前50%的中小开发商资产负债表上的债务是来自信托融资。使我们感到更大担忧的是,这些融资是为了处于开发最初阶段的建筑获取的,开发商自有资金占比相当小,这几乎是自动让小贷公司、信托公司具有了赎回风险。虽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过违约或者是有压力的证据,但是即便如此,发行量的增长还是太快,总体已经失控,风险不容低估。
  再者,影子银行若出现问题,房地产业将会发生流动性问题,有媒体报道称,根据上交所上升的127个房地产开发商资产负债表显示,短期债务约占其总债务的40-50%。这样来看,一旦信托公司或者其他影子银行因受到监管或出现金融风险,发生资金撤退等问题,那么房地产上市公司为了维持资金链的正常运营,对A股市场实行再融资的可能性将加大,届时房地产公司集体推出巨额再融资计划,会给我国的A股市场带来较大冲击。
  最后,房地产若出现大调整,对影子银行体系而言是灾难。目前中国经济正告别高增长时代,步入了中速增长期。而新一届政府加大了对于经济下滑的容忍度,看来中国经济的结构性转型已无可更改,一方面新一届政府在货币政策方面采取“不放水”的政策,通过盘活存量资金,更好的服务于实体经济,这使得房地产业总体上很难获得以前那样充足的流动性支撑,房价出现大调整恐难避免;另一方面,新一届政府目前力图摆脱对房地产的过度依赖,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个国家靠房地产泡沫的存在,而长期繁荣昌盛的。
  所以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必然是从房地产投资投机转到民间消费和投资等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随着改革进程的推进,房地产业的没落也是必然。一旦房地产业出现大的调整后,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会更加激化影子银行潜在的金融风险,这也是当前决策层所顾虑的。
  目前的状况是,游离于监管之外的影子银行体系除了流向中小微企业之外,还流向了地方融资平台和房地产业。这也是我国政府调控房价这么久,开发商们的投资热情毫不减少的原因所在。如今管理层加大了对银行理财产品、信托业风险等严格管理,势必会斩断影子银行流向虚拟经济泡沫的资金动脉。所以当影子银行受到监管之后,中国的房地产投资将会降温,中国房地产泡沫将在2014年出现拐点。
 
高顿网校微信
扫一扫微信,学习职场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