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正在到处找每日*7业界评论的吗?这里有一篇10月24号的哦:提升“四化”水平事关调控成效——李若愚
从我国当前及未来经济发展形势和阶段出发,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战略部署,未来“健全宏观调控”应立足于提升“四化”水平。一是寓“调结构”和“促改革”于宏观调控之中,着力深化宏观调控市场化水平;二是增强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着力推进宏观调控精细化水平;三是促进发展战略和规划导向与财政和货币政策之间的协调,着力增强宏观调控协调化水平;四是加强对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及各国货币政策的跟踪监测和协调沟通,着力提升宏观调控国际化水平。
从我国当前及未来经济发展形势和阶段出发,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战略部署,未来“健全宏观调控”应立足于提升“四化”水平。一是寓“调结构”和“促改革”于宏观调控之中,着力深化宏观调控市场化水平;二是增强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着力推进宏观调控精细化水平;三是促进发展战略和规划导向与财政和货币政策之间的协调,着力增强宏观调控协调化水平;四是加强对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及各国货币政策的跟踪监测和协调沟通,着力提升宏观调控国际化水平。
⊙李若愚
“三期叠加”和“新常态”是中央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形势和阶段的清醒判断和准确把握。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形势已步入新阶段,我国未来宏观调控及经济政策的选择也将随之进行调整。
“三期叠加”与“新常态”对我国经济发展形势及阶段的描述具有共通之处。一是支撑经济增长的人口、资源、环境等要素条件已发生变化,经济增长进入速度换挡回落的新阶段。二是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严重威胁到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经济发展进入结构调整和转型的闯关阶段。三是在“经济减速+结构调整”的阵痛之下,经济“去房地产化”、“去杠杆化”、“去产能化”带来的宏观经济和财政金融领域的风险因素和风险点不断增多,经济发展进入风险暴露阶段。
对于新时期、新阶段的宏观调控选择,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了“健全宏观调控体系”,明确了未来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和宏观调控的体系。主要任务可以概括为:“总量平衡、结构优化、防范风险、稳定预期”。确定了宏观调控体系一个导向、两项政策;一个导向是发展战略和规划为导向,两个政策就是财政和货币政策。
笔者认为,从我国当前及未来经济发展形势和阶段出发,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战略部署,未来“健全宏观调控”应立足于提升“四化”水平。
1.寓“调结构”和“促改革”于宏观调控之中,着力深化宏观调控市场化水平
由于中长期潜在供给条件趋弱,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积重难返,前期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加大财政金融风险,我国经济运行在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新阶段。
在这一宏观经济运行新阶段,面临“经济下行风险”和“债务与财政金融风险”多重风险时,总需求管理治标不治本,还可能带来更为严重的后遗症。而且在长期经济发展中结构性矛盾突出的条件下,单纯运用需求管理政策只能是在原有结构不变的基础上扩张(或抑制)经济增长规模。只能获得总量上的均衡,难以取得结构演进意义上的升级。而引入“供给管理”则可能把经济均衡增长建立在结构逐步转变的基础上,使短期经济增长和长期经济发展较为协调。因此,宏观调控应更加注重“供给管理”,在刺激供给扩张经济增长的同时,通过改革创新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
“供给管理”需要依托市场化改革与政府职能转变,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的作用边界,在实质性推进“顶层设计”的全面配套改革中调整结构。更多侧重于机制创新,衔接短期经济运行平稳诉求与中长期目标。短期注重需求侧管理,扩内需、稳外需,提高宏观经济运行的稳定性,中长期注重供给侧管理,从增强产业竞争力、推进城镇化、发展社会事业等各方面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充分发挥经济的增长潜力并提升潜在产出水平。
以深化改革为突破口,完善鼓励创新、监管加强、市场行为规范的现代市场体系,通过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等,激发市场活力、发展动力和社会创造力,提升市场深度广度,确保宏观调控传导机制运行的市场基础体系高效畅通,助推宏观调控效力。
2.增强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着力推进宏观调控精细化水平
在经济运行中长期和短期矛盾交织,国内外风险因素、不确定性因素显著增多,宏观调控面临多目标冲突的情况下,宏观调控要进一步强调“预调”、“微调”和“细调”以灵活应对复杂形势和不同诉求。运用科学的方式和方法,准确把握总量平衡与经济适度增长的合理界限,提高对短期周期波动的预测和监测能力,缜密研判宏观经济运行态势和系统评估各类风险水平,对市场给出清晰的调控目标预期。
科学预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传导时滞和预期效应,正确认识与把握主要政策措施实施力度与调控效果之间的数量对应关系,把握好短期调控适度超前的限度和慎重确定a1干预时点,合理确定政策的方向、力度和节奏。更加注重定向调控,有针对性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政策运用上不搞“大水漫灌”,而是更多依靠改革的办法和市场的力量,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有针对性地“喷灌”、“滴灌”,注重精准发力,采用分级、分类调控,提高政策的精细化水平。
3.促进发展战略和规划导向与财政和货币政策之间的协调,着力增强宏观调控协调化水平
一方面,要加强宏观调控目标的统筹细调,根据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促进重大经济结构协调和生产力布局优化,减缓经济周期波动影响,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稳定市场预期,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要求,健全涵盖关键领域、重点突出、相互衔接、导向明确的宏观调控目标体系。另一方面要加强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以及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的短期政策手段之间的协调配合。宏观调控政策组合必须与产业政策等其他事关长远发展的政策相配合,兼顾当前经济波动的化解与长远结构失衡的防范。
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明确的宏观调控目标和总体要求是制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主要依据。要加强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的宏观引导、统筹协调功能,充分发挥国家发展规划对政府公共预算安排、金融资本运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合理配置等政策措施的综合协调作用。
作为宏观调控主要手段,财政、货币政策之间也要充分进行协调和配合。财政政策具有促进经济增长、优化结构和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功能,要完善财政政策的有效实施方式。货币政策在保持币值稳定和总量平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要优化货币政策目标体系和工具组合,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发挥好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工具的逆周期调节功能,探索综合运用资本充足率、流动性比率和杠杆率等调控手段。
4.加强对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及各国货币政策的跟踪监测和协调沟通,着力提升宏观调控国际化水平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由于国内经济形势恶化纷纷推出量化宽松政策,新兴经济体经济保持快速增长,一度成为支撑全球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随着时间推移,发达国家之间经济复苏步伐出现差异,美国经济持续回暖,欧元区经济则延续低迷式,日本经济仍未摆脱困境。由此,发达国家量化宽松政策出现分歧:美国已开始退出QE,而欧元区和日本在量化宽松政策上越走越远。在发达国家政策调整带来的溢出效应冲击下,新兴经济体结构性问题凸显,增长放缓。新兴经济体经济表现的差异致使其宏观政策趋同性减弱,步调差异化增强。
总体来看,目前及未来全球经济状况的多重分化和货币政策取向的分化将持续,从而诱发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市场动荡,进而影响各国经济和金融表现及宏观经济政策抉择。因此,未来我国宏观调控需要更多全球化视野,一方面,要密切跟踪国际经济形势和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变化,通盘考虑国际因素对政策效果的影响,全面权衡国际因素对各种政策工具的制约。另一方面,要主动加强与主要经济体的政策协调和沟通,更加积极参与多双边国际经济合作,提升国际话语权,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更加公正合理,营造有利于国内发展的制度环境。
(作者单位:国家信息中心)
来源:上海证券报
来源:上海证券报
扫一扫微信,关注*7财经资讯
热门资讯
-
IPO财务核查效力有多大 堰塞湖仍有压力 高顿教育 2023-06-07 10:08:37
-
CPA考试可以自学吗?怎么学? 高顿教育 2022-05-29 09:06:25
-
2022年的税务师教材什么时候可以购买 高顿教育 2022-01-26 09:24:41
-
大数据应用促税务稽查提质增效 高顿教育 2017-11-08 11:57:03
-
国家税务局: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累计减税超万亿元 高顿教育 2017-11-08 11:54:5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