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正在浏览“业界评论”频道的网友吗?高顿网校小编邀您来阅读这篇10月29日的文章: 别再为增长数字而拉锯——*9财经日报
  2009年是新世纪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当年一季度经济增速降到6.2%,继2008年第四季度增速6.8%之后进一步下跌。此后的故事大家都很清楚,在强大的政策刺激下,增速扶摇直上,二季度增长7.9%,三季度增长9.1%,四季度增长10.7%。
  回顾这个过程,是想说明刺激增长并不难,搞数据经济并不难。而相比起来,增长方式转变则难得多。拿目前的情形来说,虽然中央政府“不靠强刺激,要靠强改革”的决心很大,但实际操作中,触及利益调整的改革总是很慢,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吹响快一年,但改革步履特别是关键领域的改革,一个个还是在等待突破。比如国资改革,发改委、财政部、国资委各有各的方案,到今年底估计也很难有整体性的顶层设计。这个顶层方案没有,地方国资国企改革没有参照,也很难有大的举措。
  从这个意义上说,增长速度是7.5%还是7.3%,远不如在深化改革方面下大力气去突破一些难关有价值。
  单是为了增速,今天仍然可以出台一系列政策,让政府的手代替市场决策。但我们今天的难处之一,就是要消化上一轮刺激政策的后续效应。地方融资平台的风险、房地产去泡沫的风险、产能过剩特别是重化工业国企的产能过剩风险,以及上述“黑洞”导致的金融风险——通过不断占用信用资源负债维持,所有这些问题都和上一轮刺激有关。
  刺激型增长的特征是见近功速效,留下长期隐患。改革型增长的特点,往往是改革初期增速下降,但中长期经济能够健康可持续。其中的道理是,改革会破除一些旧模式,挤压那些无效和低效的资金需求,甚至“出清”一些“僵尸企业”,挤水分的时候,总量的增长肯定会下降,但是结构会优化。
  中国经济正处在一个通过改革提升内生动力与活力的新常态,此时过多考虑增速多少、多一点少一点,意义不大。这方面争论过多,反而会干扰既定的路径。所以,有人说中国可以增长8%也好,有人说“新的5%比旧的8%好”也好,为政者听听可以,但更重要的是按照已经确定的改革方针,加紧推动,为未来十年二十年而奠定新制度的基础。
  来源:*9财经日报

 高顿网校官方微信
扫一扫微信,关注*7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