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储蓄利息计算不能“恃强凌弱”——周俊生,这篇财经业界评论是10月31日新鲜出炉的哦。
广东佛山的冯老太,在1997年12月到中国银行在当地的机构存入港币8900元,存款方式为定活两便。但2013年3月她取钱时,这笔钱得到的利息却只有510.18元。这与冯老太自己的计算结果6000多元相差悬殊,一气之下,她未取出这笔钱,向媒体作出了投诉。媒体采访了相关银行,银行则搬出相关的规定,证明自己的算法并没有错,看来,冯老太只能兜进这个“委屈”了。
广东佛山的冯老太,在1997年12月到中国银行在当地的机构存入港币8900元,存款方式为定活两便。但2013年3月她取钱时,这笔钱得到的利息却只有510.18元。这与冯老太自己的计算结果6000多元相差悬殊,一气之下,她未取出这笔钱,向媒体作出了投诉。媒体采访了相关银行,银行则搬出相关的规定,证明自己的算法并没有错,看来,冯老太只能兜进这个“委屈”了。
面对冰冷的现实,冯老太提出一个问题:“我1997年存的款,1999年、2004年银行营业员说利息一直在增加。如果越存利息越少,还把钱放在银行里,我脑子不是有问题?”冯老太的脑子自然没有问题,但是她忽视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在她于10多年前存入这笔钱以后,银行的储蓄利息已经多次调整,对定活两便利息的计算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1997年时的整存整取利率是6.5%,但随后逐渐降低,2004年曾跌到谷底的0.1%,目前是0.7%。冯老太以存入时6.5%的标准来计算利率,而银行却以其取出时的标准0.7%来计算利率,两者的差距自然有天壤之别了。
简单地看,冯老太是由于自己没有注意到银行利率的这种变化而受到了损失。但问题在于,她当年存入这笔钱时,银行承诺的利率是6.5%,在其后出现变化时却将其前期已经产生的利息一笔抹去,用新的利率标准来计算她的这些前期收益了。从这一点来看,实际上是银行收回了先期向冯老太作出的利率承诺,这显然是一种毁约的行为,而且银行的毁约事先未向冯老太作出告知。
银行与储户之间的利率约定是一种类似经济合同的契约,银行单方面无权作出变更。当然,目前我国的个人储蓄利率还由国家统一规定,当利率调整时,银行执行新的标准也是合法的行为,但对调整之前存入的利息计算则应该按原有利率标准分段计算,这是经济契约中最基本的守则。很显然,银行的计算看似符合国家规定,却违反了市场交易的公平要求。
类似冯老太这样的遭遇,在社会上并不是个例。一些银行在吸储时,向储户开出了很诱人的回报,但到兑付时,银行却总是以国家规定为理由,振振有词地拒绝履行承诺,储户则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而银行之所以能够这样做,靠的是它相对于储户的强势地位。在储蓄利率市场化尚未实现市场化的当下,势单力薄的储户不具备进行市场选择的条件,更没有与银行就储蓄利率进行博弈的能力,只能听任银行摆布,让自己的利益受损,而银行则凭着这种不平等的契约坐收暴利。
必须看到,银行之所以能够如此对待储户,是因为其背后有国家对银行利益保护的支撑。国家在制订有关政策时习惯于偏袒银行利益,使银行在撕毁与储户达成的契约时显得理直气壮。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之下,银行的力量再强大,它并不能代表国家利益,而只是一个市场主体,因此它与储户的关系只能是平等的,其交易也必须遵守相关契约。国家监管部门则应该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对于类似事件作出公正的仲裁。
(信息时报,2014年10月31日)
扫一扫微信,关注*7财经资讯
热门资讯
-
IPO财务核查效力有多大 堰塞湖仍有压力 高顿教育 2023-06-07 10:08:37
-
CPA考试可以自学吗?怎么学? 高顿教育 2022-05-29 09:06:25
-
2022年的税务师教材什么时候可以购买 高顿教育 2022-01-26 09:24:41
-
大数据应用促税务稽查提质增效 高顿教育 2017-11-08 11:57:03
-
国家税务局: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累计减税超万亿元 高顿教育 2017-11-08 11:54:5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