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顿网校小编在11月3日为您整理了一则业界评论的文章:30万亿地方债靠什么偿还?——徽湖
  在10月30日举行的金融街论坛上,央行副行长易纲发出警告:银行不良资产率在上升,有些风险越来越大,有些平台已经进入还债高峰期。看完这段有些人可能不明白,还以为是老百姓借了银行的钱不还,其实看银行对普通百姓的恶劣服务态度就明白,这些人根本就不是金融大佬的菜,真正影响银行不良资产的是地方政府欠债,这才是绝对的大头。
  那么地方政府究竟欠了多少债?迄今为止,并没有一个官方或者权威机构发布的准确数据,说白了大家都知道数额巨大,但到底有多少并未透明。当然并不靠谱的审计署在2013年年底发布过一个公告,说截至去年6月底,各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是20.67万亿。这个数据出来后受到各界质疑,因为地方债涉及种类多,融资平台多样化,债务隐蔽化极强。
  我们的官员喜欢报喜不报忧,上报GDP的时候总喜欢无限的夸大;而上报债务的时候,肯定要缺斤短两。这种情况当然可以理解,因为谁坐在那个位子上,都不想给自己的前途和官运过不去。全国地方负债除了浮出水面外的冰山,水面下究竟还隐藏了多少?近日全国人大常委尹中卿承认,地方政府负债规模可能超过30万亿人民币,数额超过官方统计50%。
  如果数据属实,在这30万亿的债务中,2014年需要偿还的债务占总债务的21.89%。学过小学数学,而且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人都知道,今年地方政府需偿还债务将达到6.6万亿元。而据审计署发布的部分地方债务情况显示,去年6月底至今年3月底,有9个省份为了偿还到期债务而举借新债达到579.31亿元,但仍有8.21亿元债务逾期未还。
  在以房地产为支柱产业、城镇化大发展的年代,我们的父母官为了GDP、为了改善城市形象、为了大建楼堂馆所、为了城市运营,走了一条地方政府负债的“大跃进”之路。过去的10多年,只管借债,不管还款能力。一旦遇见资金短缺,各级各届领导就会玩“信用担保”和“借新还旧”的手段。但万变不离其宗,最终都是以旧城改造、新城建设、新区开发,以土地做抵押,在土地和房地产上做文章。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利用土地大规模举债,然后依靠高房价带动土地价格的上涨,从而达到还清债务的目的。但是数据说明,过去三年的土地出让金收入,2011年全国出让金收入3.11万亿,2012年是2.7万亿,2013年是3.9万亿。2014年房地产陷入低迷,开发商拿地热情大大下降,可以预计土地出让收入同比会出现大幅度的下降,所以面对今年高达6.6万亿的债务,如何偿还?
  还有一组数据更加说明问题,那就是越大的城市,地方政府还债能力越强,越小的越要跨越式发展的城市,其债务危机爆发的可能性越大。在3.9万亿的土地出让金收入中,一线城市北上广深就高达5166亿元,全国前20名卖地收入超过1.5万亿,占总额的50%以上。这就意味着排名往后的城市,土地出让金收入有限,偿债的能力越差,而其债务对土地财政的依存度越大,这是非常可怕的事实。
  面对如此巨额的债务,相信地方和中央不会视而不见,更不会不睬不理。这个烂摊子最终如何解决?我在前面的文章里早就说过,中国经济表面上繁荣无比,但实际上除了房地产这个金盘子,剩下的都是一盆屎。如果没有这个盘子端着,早已经屎尿遍地,不可收拾了。那么下一步怎么办?千方百计端好这只盘子,这就是为何一向对楼市不管不问的国务院,也开会研究如何促进房地产消费了。这就是所谓的体制在,房地产在的道理。

 高顿网校官方微信
扫一扫微信,关注*7财经资讯